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漸失「油桶」光輝的印尼,如何為中國油企打開國際化大門?

漸失「油桶」光輝的印尼,如何為中國油企打開國際化大門?

印度尼西亞位於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國際海洋交通線,也是亞太地區第二大石油生產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同時也是中國油企最早「走出去」進行海上油氣開發的資源國。經過多年的開發,印尼的油桶優勢漸弱,石油資源面臨枯竭,本周《龍行天下》將聚焦印度尼西亞,看中國能源企業如何在石油資源瀕臨枯竭的印尼抓住了國際化的好機會。

亞洲油桶的隕落

印度尼西亞油氣資源豐富。1883年發現石油後,歐洲石油公司陸續進行開採。1907年,在荷蘭殖民者制定的礦業法規範與授權下,開採計劃在印尼各群島間大量進行。印尼石油產量一度達到世界原油產量的 4%。過去,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歐佩克成員,是亞洲重要的石油生產國,而石油收益曾是印尼國家收入的支柱。

如今,路邊的簡陋小店才是人們購買汽油的地方,印尼各地加油站幾乎無油可賣。20世紀90年代起,印尼石油產量逐年減少,國內用油需求卻不斷增長。再加上印尼國內的投資環境不佳,舊油井設備老舊且資源匱乏,新油田開發落後等因素,2004年起,印尼從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依靠進口石油供應國內市場,迫使印尼退出歐佩克組織。

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

印尼油桶光輝漸漸褪去,但石油行業的競爭依然激烈。印尼石油長期被跨國企業開採,國內石油公司眾多,殼牌、馬來西亞石油公司以及道達爾等多個國際石油公司都在這裡經營貿易。綜上,在印尼投資石油行業似乎已非明智之選。然而對於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剛起步的中國石油企業而言,這卻是難得的機會。

在「千島之國」的成長煩惱

上世紀末,中國石油企業開始進軍印尼,此時印尼的海上石油資源已經所剩無幾。1994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購買了美國阿科公司在印尼馬六甲區塊的部分權益;2002年中海油與西班牙Repsol公司簽署公司股份購買協議,以5.8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了其擁有印尼5個油氣區塊資產的8家公司,全面進入了印尼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

「石油投資首先選擇的話,要油氣資源豐富,第二個要開放,像中東很多國家,油氣資源很豐富,但是不開放,沒有機會。第三個就是投資環境具有吸引力。最後就是機會,可能某一個地方剛好出現了機會,跟公司發展的戰略相吻合,它就進去了。」

——中國海洋石油東南亞有限公司總裁 崔旱雲

對於中海油而言,西班牙老牌油氣公司出售項目,是中國投資者進入市場的絕好機會。由此,中海油的海外第一個作業者項目建立,中海油也成為當時印尼海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商。然而對於油氣勘探開發而言,尋找質優量足的油氣田才是收益的重要保證。中海油此番斥重資收購老油田,引起了很大爭議。

中國海洋石油東南亞有限公司總裁

崔旱雲

「有人開玩笑說,中海油買了個水田。因為它生產了90%以上是水,這麼一個老油田及我們怎樣把它盡好的開發好,對這麼一套非常老的設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一邊處理,一邊學習經驗。」

在印尼,油氣對外合作採用的合同模式主要有:產品分成合同、聯合作業協議、技術援助合同、提高採收率合同等。但在產品分成合同的分成模式下,不少石油公司追求投資回報率,以投資的加速回收為唯一目標。由此導致油藏破壞性開採,忽略油藏開採的可持續性。若干年後結果就是油藏枯竭快,采出程度低。而這一情況就為後續提高採收率合作留下空間。此時中國的二次採油、三次採油技術水平已位於世界前列,中國石油企業可以通過豐富經驗和先進技術,提高老油田的採收率,更好地應對印尼老油田市場。

中國石油企業順利進軍印尼,然而挑戰並未停止。老油田日漸枯竭,開採難度不斷提升。新油田後繼乏力,規模愈小,企業如何穩住產量?國際油價不斷波動,對公司運營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處理與印尼當地的關係,做到可持續發展,這都考驗著中國企業的智慧。

中國石油企業如何在印尼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怎樣應對不同的聲音,實現雙贏?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編輯:豆趴趴、蒙小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衛視 的精彩文章:

三味葯拿下咽炎!一個管肺,一個管腎,一個管毒

TAG:鳳凰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