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究竟什麼是新寫實主義?

究竟什麼是新寫實主義?

伊夫·克萊因《Anthropometry with Male & Female》,1960年

每當一陣藝術浪潮走向極端時,總會有新一代藝術家從人群中站出來,發出質疑的呼喊。無論是印象派,還是達達主義,他們的身上總背負著「反抗」的使命。對二戰後的法國而言,新寫實主義(Nouveau Realisme)就成為了這樣的流派。

美國的波普,法國的新寫實

二戰後,整個世界走向了更加自由、開放的50年代。藝術家們帶著對戰爭的反思、對新生活的憧憬,進入了一波全新的創作高潮。

羅伯特·勞申伯格《Retroactive I》,1964年

在當時的美國,理查德·漢密爾頓、羅伯特·勞申伯格、賈斯珀·約翰斯等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現成品,進行著大量的創作,形成了一股全新的風氣。到了今天,這股浪潮被人們稱之為「新達達主義」,而他們也被視為波普藝術的先驅者。

理查德·漢密爾頓作品

波普藝術的誕生,來源於藝術家們對流行和商業文化的思考,他們對抽象表現主義表達了充分的質疑。而在法國,藝術家們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新寫實主義由此而來。

伊夫·克萊因《People Begin to Fly》

雖然,抽象表現主義在法國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名字:「非形式藝術(Art Informal)」,但它和抽象表現主義的實質如出一轍,在法國也是風行一時,並且正逐漸走向極端。新寫實主義的藝術家們對這樣的藝術形式表示強烈不滿,他們和波普藝術家一樣,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現成品的價值。

阿爾曼《伊夫·克萊因綜合肖像,單色畫》,1960年

這群藝術家充分利用現成品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摻雜絲毫的個人情感因素,只是客觀地表現當代人類的都市生活環境。真實客觀,成為了新寫實主義者的藝術立場。

阿爾曼作品

或許,「寫實主義」會讓人產生誤解:這群藝術家是否和傳統的現實主義有聯繫?實際上,新寫實主義者完全拋棄了寫實主義的創作思路與手法,他們將杜尚的現成品藝術發揚光大,讓「生活變成藝術」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延伸。

克里斯托&讓娜·克洛德《Running Fence》

因此,很多人會將誕生於法國的新寫實主義,看作是美國波普藝術在歐洲的「兄弟」。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正如流派的創始人雷斯塔尼所說:「在歐洲同在美國一樣,我們正在自然里尋找新的方向。所謂當代的自然,就是機械的、工業的和廣告的洪流。

塞薩爾·巴爾達奇尼《COMPRESSION COCA》

世界中心之爭

雖然新寫實主義和波普藝術被看作是一對「同胞兄弟」,但他們之間的故事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同樣的藝術觀念、同樣的創作理念——兩者之間除了表面上的惺惺相惜,更多的是暗潮湧動。

伊夫·克萊因《Blue Monochrome Torn by Fire》,1959年

兩家之間的糾葛,還要從新寫實主義的誕生講起。1960年4月,在藝術家雷斯塔尼的組織下,伊夫·克萊因、阿爾曼、雷蒙·漢斯等六位藝術家,在義大利米蘭的一間畫廊內聯合舉辦了展覽,而雷斯塔尼撰寫了一篇題為《新現實主義者》的展覽前言。這篇前言,被看作是新寫實主義的第一份宣言。

藝術家伊夫·克萊因

同年,這六位藝術家和雷斯塔尼聚集在伊夫·克萊因的家中,他們簽署了一篇由雷斯塔尼起草的正式宣言——「新現實主義宣言」。宣言按照參會人數,共製作了九個版本。其中,七份是寫在藍色紙上的,另外兩份的紙張分別為玫瑰色和金色。

「新寫實主義宣言」上有最初參與藝術家的簽名

在之後的活動中,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藝術家都加入了這個團體。他們在世界各地頻繁地舉辦藝術展覽,他們的活動範圍也逐漸走出了法國,開始和大洋彼岸的國度產生了奇妙的聯繫。

1961年,藝術家克里斯托在伊夫·克萊因的家中完成作品《Wrapped Woman》。

1961年,位於巴黎的右岸畫廊舉辦了名為「巴黎和紐約的新現實主義」的展覽。除了來自法國的新寫實主義者們,還有賈斯珀·約翰斯、羅伯特·勞申伯格在內的美國新達達主義藝術家參與其中。在這裡,新寫實主義與波普藝術第一次相遇,除了藝術上的彼此欣賞,暗中的較量也就此展開。

賈斯珀·約翰斯作品

在這場群展中,雷斯塔尼專門撰寫了文章,對兩大流派進行了比較和區分。但整個藝術界的關注點並不在此。新寫實主義是法國血統,波普藝術則來自美國,他們背後的兩個國家為爭奪戰後世紀藝術中心,開始了長期的較量。

雷斯塔尼和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1962年10月,紐約的一間畫廊以「新現實主義者」為題,再一次舉辦了美法藝術家聯合大展。在這次展覽中,藝術中心領導權的爭奪愈加明顯和激烈。展覽前,團隊原計劃展出法國新寫實主義和美國新達達主義藝術家的作品,但就在開幕前幾天,策展人卻臨時將新達達主義藝術家的作品換成了剛在紐約嶄露頭角的波普藝術家的作品。

安迪·沃霍爾以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西德尼·詹尼斯(Sidney Janis)為原型創作的作品

美國一方希望在展覽中,以新人作品打壓法國藝術家的士氣。而在展覽之後,策展人將雷斯塔尼撰寫的文字全部刪除,然後再強力證明:法國新寫實主義只是美國波普藝術的下級分支。兩大流派之間純粹的藝術交流,成為了鬥爭的犧牲品。

達尼埃爾·斯波埃里《Tableau piège, 17. Juni 1972》

法國人對美國人使出的招數感到憤懣不平,但他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席捲而來的波普藝術確實佔了上風,新寫實主義正在走向衰退。1964年,在勞申伯格出版的畫冊中,有人寫道:「人們現在知道,世界的藝術中心不再是巴黎,而是紐約。」

讓·坦戈利作品

1970年11月27日,為紀念新現實主義誕生10周年,流派的發起人雷斯塔尼在發源地米蘭組織了「新現實主義:1960—1970」大型展覽。轟轟烈烈的展覽之後,新寫實主義運動正式落下了帷幕。

伊夫·克萊因著名的行為藝術作品

千變萬化的創作形式

儘管新寫實主義只存在了短短十年,但該群體里的藝術家們早在流派成立之前,就開始了多種多樣的創作嘗試;而在流派運動停止後,他們也從未放棄對藝術的探索。

伊夫·克萊因在進行藝術創作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藝術家伊夫·克萊因,阿爾曼是這個小團體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他在上學時,就和克萊因成為了好朋友,與後者迷戀非物質不同,阿爾曼對各種現成物品有著近乎瘋狂的痴迷。他收集一切身邊的物品:鑰匙、鞋撐、水壺,甚至是垃圾。當物品被聚集在一起時,數量改變了物品原本的身份和意義。

藝術家阿爾曼

阿爾曼《Petits Déchets bourgeois》,1959年

而另外一位藝術家克里斯托雖然不是最初簽署宣言的八人之一,但卻成為了團體中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和妻子讓娜·克洛德被稱為「大地藝術的伉儷」。克萊因迷戀藍色,阿爾曼痴迷收集,克里斯托則更加特別,他熱衷於「包裹」。他和妻子包裹身邊的物品,甚至是自然界的事物,給予全世界視覺和心靈上的震撼。

藝術家克里斯托

克里斯托《The London Mastaba》

和其它藝術流派不同,新寫實主義者雖然擁有相通的理念,卻在藝術創作的形式上擁有充分的自由。繪畫、雕塑、裝置、行為藝術等百花齊放,這些作品為新寫實主義注入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克里斯托&讓娜·克洛德《Surrounded Islands》

1970年,新寫實主義宣告終止;但在彼時的美國,新達達主義正向波普藝術過渡。雖然新寫實主義與波普藝術誕生於不同的國度,甚至被權力者利用成為了競爭的犧牲品,但不可否認的是:當藝術浪潮發生著不可逆轉的改變時,真正優秀的藝術家不管身在何處,他們一定會站出來發聲。

[編輯、文/景雨萌]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藝術 的精彩文章:

70年代的旅行博主是什麼樣的?
如何拍出價值2500萬的照片?揭開攝影藝術背後的秘密!

TAG:時尚芭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