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廈門觀音寺:一山一塔

廈門觀音寺:一山一塔

廈門觀音寺是一座全新的寺院,始建於1994年,在短短20多年時間內,建成總建築面積近19000平方米,佔地近60000平方米,信眾逾百萬人,尤其是擁有東南亞第一高佛塔。

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座集弘法、慈善、修學、素食、休閑靜養為一體的大型觀音文化寺院。

觀音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坐落在廈門島中心的SM商圈,毗鄰仙岳路和嘉禾路兩條貫通廈門東西南北的主幹道。

背靠仙岳山麓,坐北朝南,北鄰機場,南鄰高鐵動車站,交通便利,鬧中取靜,輻射四面八方。

尤其是所在的仙岳山,位於廈門市湖裡區,猶如鑲嵌在本島中心的一顆綠色寶石,仙岳山綿延起伏,峰巒疊翠,五座山峰由西向東依序排列,成為城市的綠色屏障。

青山綠樹奇石美岩及山花異草構成了仙岳山特有的自然山色,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城市天然氧吧。

觀音寺位於仙岳山東南麓,紅牆金瓦、飛檐翹角、亭台樓閣掩映在綠蔭叢中,晨鐘暮鼓,梵音裊裊,香煙繚繞……尤其是金碧輝煌的萬佛寶塔萬綠叢中巍然屹立,名山掩映著寶剎,寶剎裝典著名山。

觀音寺成為仙岳山上最亮麗的風景線。寺院通往後山的步行道成為人們鍛煉休閑的好去處,一年四季,從早到晚,遊人如織,給觀音寺帶來了鼎盛的香火和人氣。

觀音寺典雅莊嚴。全寺是紅牆金瓦的唐風建築,結合閩南石燕尾脊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碗瓷貼畫,異彩紛呈。從山門而入,依次是觀音殿、大悲殿,萬佛塔、素食館,還有幾座在建殿堂。

觀音殿高四層樓,一樓主殿供奉緬甸白玉坐像觀音,高1.8米,重逾數噸,面相慈悲莊嚴,令人心生歡喜;

兩側牆上裝飾黃楊木雕五百羅漢,人物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大悲殿依山而建,底層是報恩堂,上層主殿供奉毗盧觀音青銅坐像,高8.8米,系國內頂尖藝術大師設計鑄造;兩邊供奉32觀音化身像,清凈莊嚴,彷彿進入藝術聖殿。

東南亞第一高塔萬佛寶塔位於觀音寺右側,坐西朝東,規模宏大,塔基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為外八角九級樓閣塔,全塔十三層,通高七十八米。

寶塔底層為大殿,供奉綠檀千手觀音鎏金立像,氣勢恢宏,法相莊嚴,大殿門前矗立著一對高約四米、活靈活現、威武霸氣的輝綠岩大石獅。二、三層為念佛堂,外作二層,實際一層,高暢弘麗,面積600多平方米。

塔內三層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上方四周有48幅玻璃彩畫,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力圖,四隅各建一座重檐歇山頂小殿。四層為延壽堂,布滿供奉牌位的花梨木櫥龕,雕花鏤金,十分精美。

四層之頂為平座,四周欄杆圍繞,欄板浮雕40幅花鳥圖畫,鋪錦列繡,生動傳神。中央立塔,八角九層,塔身由外壁、迴廊和塔心三部分組成,翹檐復宇,迴廊縈繞,樓梯位於塔心室內,旋轉上升。

每層外壁欄板,青石影雕各種蓮花圖案,美不勝收。翹脊斗拱雕飾妙音鳥,八角九層共72尊,各持琵琶、箜篌、笛子、如意、鍾、鈴、引磬等樂器、道具、法器,仙琚飄飄,姿態萬千。妙音鳥左右吊筒,塔轉角倚柱雀替、雕飾滿眼,錯彩鏤金,絢爛耀目。塔蓋形如金鐘罩,杏黃色琉璃瓦屋面,八角攢尖,造型優美。

塔剎高15米,由覆缽、露盤、相輪和仰月寶珠組成。相輪十三圈,為中間大兩頭小橄欖形,象徵十三天。相輪之上,不用寶瓶而累迭月盤、日盤、寶珠,雋美別緻,寓意深刻。萬佛寶塔擬供奉佛菩薩11111尊,每層平均1000餘尊,供信眾和遊客瞻仰禮拜,故稱「萬佛寶塔」。

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座塔古樸典雅,宏偉壯麗,巍然屹立於秀美的仙岳山麓;夜晚在燈光的裝點下,整座塔金光燦燦,真正展現出」盛世輝煌,佛光普照」的恢弘氣勢,成為城市中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廈門市地標級建築,填補了廈門地區有大寺無高塔的歷史空白.

開山住持:艱辛創寺

1994年,定恆法師立下宏願建設觀音寺,拿出自己全部積蓄不到10萬元啟動建寺工程。當時廈門島只有西南角中山路一帶比較繁華,位於中部的仙岳山一帶還是未開發的處女地。

法師獨具慧眼選中這塊風水寶地,但是面對的是草木叢生的荒山野嶺、當地人的無信仰不支持甚至是種種刁難,連工人都請不到也沒錢請,法師脫去長衫,捲起褲管,擼起袖子,拿起鋤頭和鐮刀,揮開膀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披荊斬棘,開疆拓土。

法師到處採購,走遍廈門及周邊城市的建材市場,貨比三家,一分一厘地講價,腳底磨出泡,嘴唇裂開了口,都捨不得買一瓶水。

法師勤儉節約,省吃儉用,一連數年都沒給自己添置過一樣東西,能省一分是一分。法師到處化緣,四處借錢,經常為拖欠的款項,吃不下、睡不著……就這樣,法師「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就這樣,法師「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就這樣,法師不畏艱辛、難行能行,悲願宏深,以興建道場、宏宗演教為己任,白手起家,從無到有,一磚一瓦地把觀音寺建成廈門本島第二大寺院。

定恆法師1982年就讀養正院,1989年閩南佛學院本科畢業,因其品學兼優、戒律嚴持、表現突出,在院學習期間任南普陀寺知客及閩南佛學院監學等職。

定恆法師,現任廈門市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廈門觀音寺住持、廈門市大明寺住持、廈門市翔安觀音寺住持、廈門市政協常委、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觀音寺不斷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走訪國內各大叢林寺院,參與其重要活動;利用廈門的對台優勢,加大對台合作交流。

多次邀請台灣生命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和台灣鎮國寺住持廣心老和尚等著名高僧大德來廈交流;先後走訪東南亞及歐美國家的眾多道場和佛教組織,並邀請他們回國參觀考察,良好互動……

【弘法利生:觀音文化】

觀音寺堅持打造最接地氣的觀音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短短20多年,把這個全新的、不為人知的寺院,建成廈門有名的凈土修行道場。

觀音寺立足本地,廣結善緣。針對閩南文化「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大力倡導觀音文化「慈悲、清凈、平等、和合」的理念,造福社會,造福眾生:每月農曆十九舉行觀音大悲寶懺法會;

每周六、周日舉行念佛共修活動;每逢佛誕節日舉行各種大型法會;2011年成立「廈門觀音寺慈善基金會」;2016年成立「廈門觀音寺慈善會」;組織信眾和義工參與眾多的扶貧濟困、敬老養老、助學助殘、救災救難等。

在多年的弘法活動中,我們發現大多數人對素食不了解,甚至存在素食沒營養的偏見,再加上素食餐廳很少,而且素食餐廳存在兩級分化嚴重,要就是特別高大上的高級餐廳,要就是規模小而檔次較低的排擋餐館,導致素食養生文化難以推廣和普及。

為此,觀音寺推出觀音美食文化,2013年設立觀音寺素食館,上下兩層,面積1000多平方米,大量的義工在後台服務,每天提供100多種素菜,以低廉親民的價格、優雅舒適的就餐環境和豐富可口的素齋美食,推廣了素食文化和養生保健理念,吸引了許多人與素食結緣,與觀音寺結緣;2017年更是推出了每月初一、十五和佛誕日的「觀音福飯」,免費與眾生結緣,深受廣大信眾的喜愛和好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文化傳播 的精彩文章:

TAG:智慧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