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史:永陵之奇——為什麼永陵的大殿有後門呢?永陵之劫,總管淹死又有何意?

古代史:永陵之奇——為什麼永陵的大殿有後門呢?永陵之劫,總管淹死又有何意?

永陵不僅謎多,而且奇特之處也不少,下面選幾個主要的介紹一下。永陵有四座神功聖德亭,永陵的功德碑亭有五奇:一是碑亭多。福陵、昭陵、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每陵都只建了1座碑亭,而永陵卻沿東西方向一字排開,很有氣勢。二是其他陵的功德碑亭都是重檐歇山頂,惟獨永陵的4座功德碑亭都是單檐歇山頂。三是其他陵的碑亭都是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惟獨永陵的碑只開南北兩個門,東西兩側沒有門。四是其他陵的功德碑文都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唯獨永陵的功德碑文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五是其它陵的功德碑頭(碑頭)都是6盤龍,而永陵是4盤龍。與眾不同的門、殿名稱。其他皇帝陵的陵院大門都叫隆恩門,大殿叫隆恩殿,惟獨永陵的大門叫啟運門,大殿叫啟運殿。

大殿開後門。清朝皇陵,無論帝後陵,還是妃園寢,大殿都沒有後門,只有永陵大殿開後門。為什麼永陵的大殿有後門呢?原來四祖的神牌到康熙元年(1662年)才供設在大殿內。在這之前祭祀時,將供品擺放在大殿的桌案上,將大殿的後門打開,因為沒有建明樓,所以開門就能看到墳頭,祭陵人面對墳頭,叩頭行禮,叫作「望門祭」。所以大殿必須開後門。大殿內設神牌以後,大殿的後門才失去了它的作用。 無溝河、橋 清朝的12座皇帝陵中,有11座陵的陵院外面有溝河環繞,有的陵院內還有玉帶河,在這些溝河上建有拱橋、平橋、便橋。這些溝河和橋樑既有利於保護陵寢,又能將陵寢裝點得更加秀美。惟獨永陵最為特殊,陵院內外既沒有溝,也沒有河,當然也就沒有任何橋了。

神樹,在清代陵寢中,一提起神樹來,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永陵。為什麼呢?因為在清代皇陵中,只有永陵才有神樹。神樹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稱之為神樹?它神奇在什麼地方?這棵樹既不是極為少見的珍貴的樹種,也不生長珍奇的果子。這棵樹只是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到處都有的榆樹,它位於興祖的墳頭前。據有關文獻記載,這棵樹高「數十丈」,枝葉繁茂樹冠如同一把巨大的雨傘將整個寶城籠罩。據說這棵樹的樹榦、樹枝並不是我們看到的一般榆樹那樣枝幹直聳不彎,而這棵榆樹的枝幹彎彎曲曲,其形狀就像一條游龍。乾隆十九年(1754年)秋,乾隆皇帝在展謁水陵時,見到了這棵樹,非常欣賞,高興之下,封這棵樹為神樹,並寫了一篇《神樹賦》,吹噓這棵樹的樹種不是人間所能有的,這棵樹能保佑大清國萬世永存。乾隆帝命人將他的這篇賦鐫刻在一統卧碑上使之留傳後世,如今這統碑還保存在永陵的西配殿內。從此以後,這棵榆樹名聲大振。

乾隆皇帝為什麼對這棵榆樹如此垂青,大加讚揚呢?他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棵樹表明大清國是順承天意的,是受上天保佑的。天下的臣民要老老實實接受大清皇帝的統治,不要有非分之永陵《神樹賦》卧碑想,更不能有反抗之舉。其實乾隆帝的這一做法並不是他的首創,相傳漢武帝劉徹在朝拜中嶽嵩山的時候,曾封三棵與眾不同的古柏樹為「三將軍」,作為鎮山的樹神。後來有人將「三將軍」刻在石碑上。乾隆帝博學多識,對漢武帝這件事不會不知道,很可能是受這件事的啟發 這棵樹之所以「奇」,還有兩個奇異的傳說。 第一個傳說大意是這樣的:滿族的原有喪葬習俗是火化。滿族人一向有敬重祖先的優良傳統,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因為他們前過著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所以祖先的骨灰不安喪,隨身攜帶,以便祭祀。

一次努爾哈赤打了敗仗,背著父母的骨灰匣子長途跋涉,十分勞累,來到一個村莊,想到一個飯館去吃點飯並在那裡住下,不便將父母骨灰匣子帶進飯館,於是就將骨灰匣子放在了村的一棵榆樹杈上。第二天努爾哈赤去取骨灰匣子時,大吃一驚,骨灰匣子不見了。經過仔細尋找,發現地下的土往上漲將樹杈和樹杈上的骨灰匣子埋了起來。他急忙扒開土,想把骨灰匣子拿起來,沒想到骨灰匣子就像長在樹杈上一樣,根本拿不起來。他又找一把大斧,想把樹杈劈開。他用力猛砍但是每砍一斧,樹杈的「傷口」就往外流血,然後又很快地自動合上了,就像沒砍過樣。努爾哈赤知道這是一棵神樹,上天是在暗示自己:這裡就是父母的最好葬地,天意是不可違的,於是努爾哈赤又將骨灰匣子重新埋好,堆成墳頭。

他決定在這裡住下來以這裡為根據地,招兵買馬,干起了統一滿洲的大業來。後來他當了汗王,就在神樹這裡建起了永陵 。第二個傳說的大意是:這棵神樹的樹榦上長了數以百計的「樹癭」,也就是樹疙瘩。每有一位大清皇帝晏駕歸天,就有一個「樹癭」掉下來。這個傳說連禮親王昭鏈寫的著名的《嘯亭雜錄》里都有記載,可見流傳廣泛。 三、永陵之劫,總管淹死。在清朝看守每座皇帝陵的八旗兵的最高長官是總管,為武職正三品,稱得上是朝廷大員 地位顯貴。

而永陵竟有一位總管被活活淹死,這位總管是誰?他是怎樣被淹死的? 永陵地處啟運山下的平坦之地,前臨蘇子河。蘇子河河床較高,兩岸又沒有堅固完備的堤壩,所以蘇子河多次洪水泛濫,危及永陵。嘉慶十五年(1810年)六月中旬,暴雨連綿。蘇子河河水猛漲,加上山洪暴發,直泄蘇子河,致使河水漫溢,衝上河岸,如脫韁的野馬,沖向永陵。二十八日凌晨,永陵周圍已是一片汪洋,護陵官兵紛紛逃竄。住在西堡的永陵總管滿福在睡夢中驚醒,倉皇地帶著妻子、使女和3個士兵想從永陵啟運門斗匾撤離總管衙門,到啟運山上避難,然而為時晚,他們已被洪水包圍。滿福只得把總管大印及金銀細軟包好,系在身上,帶著妻子、使女和3個士兵爬到屋頂上。

逃到山上的永陵掌關防官清泰及士兵們發現了屋頂上的總管滿福以後,幾次派人救援,因水深流急,都未能成功,情況萬分危急。就在這時,總管衙門的瓦房轟隆一聲坍了,滿福等人全部落水,順流漂下。清泰等人眼睜睜地看著滿福等人遭難,但是束手無策。除那3名士兵外,滿福及全家人全被淹死。47天以後的八月十五日才在河的下游找到了滿福的屍體,而那顆重達二斤的「看守永陵山河關防」印早已不知去向。看守陵寢山河的官員不僅未將山河看住,反被河水沖走,葬身魚腹,可發一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糖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唐糖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