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動力電池結構性過剩,未來樂觀的方向在哪裡?

動力電池結構性過剩,未來樂觀的方向在哪裡?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已經經歷完成了幼年階段,2018-2020年將是「少年」時期,國內複合增速預計37%左右,全球增速39%。2020-2030年是「成年」階段,預期國內和全球的複合增速接近24%。

而在中遊動力電池方面,預計2020年國內/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總需求量分別為112/224Gwh,2017-2020年複合增速分別為44%/52%。預計2025年國內/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總需求量分別為472/944Gwh,2020-2025年複合增速分別為33%/34%。

換算成金額來看,到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動的市場產值可能會達到1100億以上,海外會達到2236億。如果看到2025年,國內和全球動力電池的總產值將會分別達到4000億左右和7700億左右的規模,複合增速約28%。

從電池需求角度來做測算,預計2030年鋰電池行業市值可達5萬億元。未來電芯企業可以撐起很多大市值公司,而在關鍵材料方面,技術壁壘與工藝壁壘不一而足,也有望出現一些大市值的公司。而動力電池是個手藝活,講求工藝和經驗積累,也是技術迭代比較快的行業,未來可能全球的動力電池企業主要就集中在中日韓三國。

技術方面,鑒於三元電池中的金屬材料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目前三元電池價格已高於磷酸鐵鋰,我們判斷,這個走勢將進一步拉大,三元電池價格下半年將累計有15%的價格提升,磷酸鐵鋰將迎來新的裝車潮,價格進一步降低。

補貼政策持續退坡下,大家的成本壓力都比較高。從政策角度倒逼,要求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要提升能量密度,推動技術進步。當前電池能量密度上升趨勢明顯:推廣目錄數據來看,2017年乘用車平均能量密度為118.79wh/kg,2018年為137.48wh/kg,提升約16%;佔比來看,18年第3批能量密度在140wh/kg3以上區間佔比高達65%。我們認為成本下降提速,毛利率將築底。整體降價幅度會隨補貼下降後而大幅度下調,累計會降低至1元/wh。

以CATL為例,其2017年均價為1.4元左右。今年面臨補貼調整,我們把極限價格調到1元,並建立兩種假設:1)電池材料端價格不變,能量密度可以做提升,測算出來毛利率2019年築底,14%左右;2)電池材料價格年降幅5-10%,能量密度提升,毛利率2018年築底,24%左右。當價格在三季度和四季度不再降了,同時材料端會有一些空間讓利出來,同時能量密度提升、效率提升,基本上在全年持續往上走,所以我們判斷在今年三四季度,中游會出現一定的喇叭口。

鋰電產能整體過剩。2017年動力鋰電裝機量是34GWh,2018年我們預估會達到56GWh,而高工鋰電統計,截至2017年底,鋰電池有效產能已經達到128GWh,處於嚴重過剩的狀態。然而我們認為,鋰電產能屬於結構性過剩,高端產能仍然不足。2018Q1鋰電池企業出貨量前三甲是CATL、比亞迪、國軒高科,市佔率超過75%。而這三家的產能合計是36GWh。鋰電設備效率前幾年提升較快,以2016年以前建設產能效率為現在的50%、2016年產能效率75%測算,這三家產能約為30GWh,仍然低於2018年測算需求。且龍頭廠商從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等角度考慮,仍將大幅擴產。

MORE

延伸閱讀

巴菲特讀書會

初心:傳播價值投資理念,以減少股市災民、難民!

目標:讓千萬投資人以輕鬆、快樂的方式享受投資,獲得成長!

更多活動,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剛才博山幾聲巨響,是怎麼回事?網友們這麼說……
歐普康視:強在市場,弱在原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