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時它居然是用來狩獵的!

古時它居然是用來狩獵的!

塤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狩獵時用繩子繫上石器或陶球投擊獵物,有的石球、陶球中空,掄起來時會發出悅耳的聲音。於是古人從中獲得啟發,便拿這種陶球作為樂器吹奏。早期的塤只有一個音孔,後來發展演變為多孔。

古時它居然是用來狩獵的!

圖1 唐三彩人面紋塤

古時它居然是用來狩獵的!

圖2 鞏義市白河窯址出土的人面塤范

這是一件唐三彩人面紋塤(圖1),最大直徑4.3厘米,2003年出土於安徽省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現收藏於安徽博物院。塤正面模印人面部造型,圓目有神,鼻樑高聳,嘴巴上印有鬍鬚,額頭一圈模印頭髮裝飾,人面施黃、綠兩色彩釉,釉面較均勻,略有細小開片。塤的背面素胎不施釉,頂部有孔,器內中空。此器物形體不大,結構較為簡單,可能是供孩童吹奏玩耍的小玩具。

這件人面紋塤器物雖小,卻也是一件唐三彩陶器。眾所周知唐三彩是中國陶瓷藝術園地里的一朵奇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用白色粘土製胎,以含有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的著色劑,又在釉里加入很多的煉鉛熔渣和鉛灰作助熔劑,經過800℃的溫度燒成。以鉛的氧化劑作為熔劑,就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溫度,有助於各種釉料的擴散與流動,使各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斑駁絢爛的彩色釉。「唐三彩」的釉色一般有綠、藍、黃、白、褐、赭等色彩,具備上述諸色中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彩,而有的只有其中一種色彩,則可稱為「單彩」,帶兩種顏色的,稱為「二彩」。嚴格來說這件人面紋塤屬於「二彩」,當然唐三彩是泛稱,也未嘗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帶你看看中國皮影博物館
夏天就該逛這些博物館

TAG:全球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