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宏觀:貿易戰打響後中國的金融形勢與應對策略

新宏觀:貿易戰打響後中國的金融形勢與應對策略

第一經濟觀察| 7月6日,華盛頓打響中美貿易戰第一槍,貿易戰正攪動著全球貿易。中國的金融形勢正面臨何種局面?中國經濟存在著哪些「痛點」?而新宏觀對於目前的嚴峻形勢會提出怎樣的應對策略?敬請閱讀第一經濟智庫作者原創文章——「新宏觀:貿易戰打響後中國的金融形勢與應對策略」,剖析中國經濟實況。

一、嚴峻的金融形勢

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讓中國的外需下降。2018年5月,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逆差168億元人民幣。

基礎設施替代作用失效。1-5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增速大幅回落3個百分點至9.4%,中鐵總公司與地方政府的投資意願均在下降。

房地產在考慮轉行。6月29日萬科召開股東大會,董事會主席郁亮表示,「十年後,萬科還會是地產公司嗎?我想不是了,如果還是,那也是慘淡經營了。未來,萬科要做美好生活的服務商。」

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消費需求也在下降。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增速比4月回落0.9個百分點,創下2003年7月以來的最低值。

國內投資與消費下降的根源在於債務率高,貸款者無力承擔還本付息

5月新增社融7608億,大幅低於前值(1.56萬億)和去年同期(1.06萬億)。

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5%,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頻發的債務地雷、抵押爆倉、沒有盡頭的IPO長隊、獨角獸、CDR讓股市接連慘烈下跌,人民幣兌美元百日由6.3急速貶至6.7,已經出現金融恐慌的苗頭,7月2日新一屆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主任劉鶴主持會議,研究部署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二、性質判斷——債務長周期的滯脹階段

第一經濟首席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處於債務長周期的滯脹階段。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滯脹不是凱恩斯主義帶來的,它是經濟個體對通貨緊縮的自然反應,也即限產保價,然而,這種思維似是而非,因為它假想需求不變,供給減少,價格必然上升,但是,市場是聯動的,上游的限產保價,推高了生產生活成本,而下游的需求並沒有明顯增加,因此,下游利潤空間被進一步擠壓,不得不跟隨限產保價,而上下游的普遍限產保價,必然導致就業收入減少,從而需求減少,上游不得不再次限產保價,於是經濟螺旋式物價上漲,產出減少,也即滯脹,早在1893年、1896年、1904年就已出現,凱恩斯主義不過是因為政府投資擠壓了社會投資,於是囤積原材料推高生產成本,進一步加劇了滯脹。

其次,債務長周期也非天然的,它只有2百年的歷史,直接原因在於央行的出現。

再次,債務長周期兩大根源——央行的債務貨幣發行帶來的基礎債務與商行儲蓄借貸帶來的衍生債務。

最後,債務長周期的經濟路徑為物價上漲、產出增加的復甦階段,物價下跌、產出增加的繁榮階段,物價上漲、產出減少的滯脹階段,物價下跌、產出減少的蕭條階段。其中復甦為總需求增長階段,這既包括新興經濟體的順差拉動,也包括老牌市場國家的債務拉動;繁榮為總需求基本不變,但由於規模效應導致供給增加,甚至通縮,於是央行降准降息以刺激消費,也就是加槓桿;但持續的加槓桿必然導致債務累積,直至收入增量小於利息支出,於是經濟拐點來臨,大企業紛紛限產保價,小企業倒閉破產,進入滯脹;滯脹導致貨幣當局緊縮,形成蕭條。即滯脹是債務長周期的四大階段之一,它導致了產業轉移與空心化,處理不當則跌入失去的二十年。

2015年2月21日新宏觀發表《長周期:日本復甦美國繁榮中國滯脹》, 做出中國處於滯脹階段的判斷,既然中國十八大承認市場經濟已經起決定性作用,那麼,就不可能脫離市場經濟規律的約束,老牌的美歐日市場經濟國家無法擺脫債務長周期,次貸危機與歐債危機讓其焦頭爛額,主流經濟學家們鴉雀無聲,當然中國陷入滯脹也屬正常,需要面對即可,無須諱言,經濟不可能永遠保持增長,它需要債務出清。

三、市場內在的脆弱性——資產泡沫的形成與破裂

新宏觀創造出宏觀貨幣流工具,利用產業樹模型得出儲蓄率S;

然後得出月度公式:月度GDP=M*(1-S*D)^V;

再推導出第一公式:周期總GDP=M/(S*D);

故,周期累積債務=M/D。

這裡需要明確的是M2對應債務率,而非貨幣超發。

央行將M2視為貨幣供應量有誤導作用,是超發論的發源地,新宏觀認為,只有基礎貨幣才是貨幣,M2-基礎貨幣為準貨幣,它們是商業銀行的債務,其流通性取決於商業銀行的債權——貸款的歸還狀況。

現實中貨幣流量只有紙幣與超准,其數額約為9萬億,扣除居民與銀行的庫存,再扣除繳納的法定準備金,不妨設為7萬億,在月薪制主導下,12個月的GDP即為12*7=84萬億,與當年的數值非常接近。

這就導致了兩對矛盾:

一是逐步趨零的貨幣流量,一是高高在上的儲蓄存量;

一是遞減的貨幣循環,一是遞增的實物循環。

前者必然導致累積的債權、股權無法實現,表現為流動性短缺,銀行錢荒,拚命攬存,股市持續下跌;後者表現為商品過剩,通貨緊縮。

有人以樓市暴漲來反駁流動性短缺,印證貨幣超發,這是站不住腳的。其一,除了樓市,衣服、食品、汽車、電腦、手機、家電都在下跌,銷售不暢,這說明,樓市上漲是結構性的;其二,樓市暴漲屬於資產泡沫,它的形成是正反饋機制起作用,新宏觀已經導出其數理模型,當預期反向時,價格也會暴跌,典型的表現是2015年的千股漲停,千股跌停。

對大公司而言,股息實質來源於儲蓄,即居民用儲蓄用於購買IPO,返還公司,公司分紅,再買股票,居民的股票得以累積;如果儲蓄滯留於二級市場,那麼,公司無法回收貨幣成本,也就無法分紅,虧損暴露。

對於小公司而言,如果它具有更高的競爭力,可以是其對手虧損,那麼,它的利潤可以支持其股價上漲,也就是中小企業具有成長性。

從上面可以看出,M2、股市、樓市、債市、匯市具有聯動性與統一性,更具有脆弱性,這就是明斯基時刻,市場經濟的脆弱性,因此,不要被貿易戰的表面所蒙蔽,要抓住其去債務的本質,真正有力的反擊手段並非以牙還牙,而是保護自身的弱點,攻擊對方的弱點,這一方面提示不可被動防守,另一方面不可簡單緊縮,致使自己門戶大開,漏洞百出。

四、傳統調控方案的失效

對於債務長周期,傳統經濟學混沌不清,它們開始時不承認,結果被大蕭條打臉;然後又弱化波動,其經濟路徑的坐標為時間與產量,即長期看,產量波動上漲,美其名曰真實周期論RBC,結果又被次貸危機、歐債危機打臉。其核心缺陷在於經濟路徑怎麼可以忽視價格呢?價格是市場經濟的信號源,微觀經濟學即為價格理論。正是由於忽視貨幣,因此無從研究弗里德曼的貨幣數量,更無法觸及貨幣的性質;不能區分實物利潤與貨幣利潤,找不到債務長周期的兩大根源——央行基礎債務與商行衍生債務。

因此,它們只能盲人摸象,無法看清經濟周期的全貌,對於滯脹驚慌失措,無以應對。

美國1969年陷入滯脹,沃克爾嚴厲緊縮,導致1982年的顯著衰退。其好處是物價與債務快速下降,不久就迎來了低物價高增長柯林頓復甦,這是短痛式療法。

日本在985年後也陷入滯脹,它採取的是時緊時松的策略,沒有嚴厲持續的緊縮,企業倒閉率也相對低,結果是溫水煮青蛙,即失去的幾十年,直至2015年才開始復甦,這是長痛式療法。

可見,無論短痛還是長痛,都不理想;而債務危機後的量寬救助並沒有根除危機,只是將危機推後了,即傳統調控方案走進了死胡同,其根源在於對周期認識不清,沒有找到真正的根源,自然無法對症下藥。

五、應對原則

1、練好內功,先為不可勝;

2、貨幣為價值符號,它非常重要,但不可投入太高代價;

3、貨幣發行不應帶來債務;

4、貨幣發行定向鼓勵有貢獻的個體;

5、將微觀私有與宏觀公有結合起來,避免極端的利己與利他;

6、消除浮誇自欺,重塑信心。

六、應對策略

1、實施儲備需求,從債務拉動轉為非債務拉動,消除債務長周期。

(1)變革貨幣發行方式,不再購買外匯,而是購買本國公益品。

(2)推動債權轉物權,而非債權轉股權,即引導儲戶直接投資公益資產,央行支付利息。

a.社保基金購買鐵路資產;

b.央行買入重大專利,勘探成果,以天地為倉,智力為庫;

c.推動技術進步,儘快實施紅旗河工程,帶動挖掘製造產業,增加一般就業;

d.開放低空,大力發展私人飛機,增加鋼鋁需求,提高國民航空素養;

e.逐步增加免費的公共品的比例,提高國民的安全感,從而降低儲蓄率,增進社會凝聚力。

2、拋棄貶值策略,以儲備需求為錨穩匯率。

中國經濟體量世界第二,逆差國債務不可持續,順差拉動走到了盡頭,貿易戰具有必然性,貶值不能使經常項目順差增加,反而使資本項目逆差增加,觸發股市、樓市、債市、銀行壞賬。穩定匯率不能靠緊縮貨幣,而是增加產出與就業,穩定預期。

儲備需求錨定生產力,保全了社會財富,對比不可償還的國債,其錨無信用,因此,儲備需求具有極大優越性。

當實施儲備需求之後,使經濟增長不再依賴順差,開始真正實現平衡貿易,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穩步開始國際化進程。這就有了反擊貿易戰的底氣,不必以無底線開放金融主權為代價,不必忍受斷芯之訛詐,中國的尊嚴不容踐踏。

3、商業銀行成立儲備需求基金,轉型為投資銀行,引導儲戶投資購買公益資產,化解債務風險。

4、廢除土地招拍掛制度,改為每年徵收房地產稅,徵收所得專項用於改善當地基礎設施,防止高房價推高生產生活成本,陷入滯脹泥潭。已實施招拍掛的,期滿後再征房地產稅,以維護政府信用。原居民根據地價繳納房地產稅,需要拆遷的,集體與開發商協商,達成一致的,由開發商拆遷,政府不再介入拆遷,消除了政府強拆帶來的糾紛。

5、加大股市退市力度,鼓勵股東回購,防止供給無限擴張;積極追溯保薦機構、上市公司發起人、中介事務所賠償責任,切實保障股民權益;禁止送股,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提高股市吸引力,逐步培養增量需求。

6、建立央行股市平準基金,保障股市運行於健康區間。金融開放要把握好時機,避免本國國民利益受損。

7、大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工資所得累積稅率,提高房產、股票、期貨交易所得稅稅率,激勵勞動貢獻,消除勞動歧視。

8、禁止一切高利貸,扭轉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不良心態。

9、落實簡政放權與行政機構改革方針,嚴格行政副職人數,國級一正兩副,省部級一正一副,省部級以下一正無副,行政長官無法履行職責時,由同級人大長官臨時看守,通過大幅減少副職人數減少行政支出。

10、目前中國不是世界第一大國,也非富國,還有沉重的脫貧重任,應減少對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教育補貼;中國人口眾多,生存空間有限,應及時將滯留外國人遣送。

11、將上面減少的支出用於實施有力的產業政策,恢復對光伏的補貼;增加農村60歲以上的養老金支出,以避免財政赤字的過快增長。

第1經濟,中國首家實現「學術研討、產業監測、部門應用」的生態服務平台!本文為第一經濟智庫原創,非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點擊下列文章標題即可共享第一經濟智庫研究成果

第1經濟,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1經濟 的精彩文章:

新宏觀:中國樓市展望與建議

TAG:第1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