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溶瘤病毒」正在成為腫瘤基因治療的當家花旦

「溶瘤病毒」正在成為腫瘤基因治療的當家花旦

近日,一篇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研究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來自杜克大學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發現,一款突破性的病毒療法顯著延長了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生命。

研究人員們使用的是一種經過改造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它能針對表達CD155的腫瘤細胞,選擇性地入侵併進行複製,最終導致腫瘤細胞的裂解。

這款病毒的潛力在於:

2年生存率:21%,已經比歷史數據(14%)高出50%。

3年生存率:治療組的生存率同樣為21%,歷史數據僅為4%,足足高出5倍之多。

近日,來自阿拉巴馬大學(UAB)研究表明,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皰疹病毒——G207被注入惡性腦瘤時可進行複製,該病毒能殺死腫瘤細胞並釋放複製的病毒以殺死附近的腫瘤細胞。此外,該病毒通過身體的免疫系統可以誘導強烈的免疫反應來攻擊腫瘤。

在目前的試驗中,6名兒童患者接受了G207治療,尚沒有發生劑量限制性毒性或嚴重的副作用。其中,5名患兒有病毒殺死腫瘤的證據,其中包括在沒有接受任何其他治療的情況下,18個月以上的患兒對病毒治療產生持續反應。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G207是安全的,並且對於惡性腦腫瘤的兒童是可耐受的,」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格雷戈里·弗里德曼博士表示,「初步證據表明這種皰疹病毒療法治療腦瘤的有效性。該研究下一階段將測試G207的安全性,並且結合單次低劑量輻射,用於在病毒接種後24小時內,增強病毒複製和對腫瘤的免疫應答。」

UAB也正在開發第二代病毒M032,並在UAB進行成人膠質母細胞瘤的臨床試驗。M032通過誘導腫瘤細胞合成並分泌IL-12,可引起更強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它還抑制新血管的產生,從而切斷腫瘤細胞的血液供應,阻斷氧氣和必需營養素。

溶瘤病毒的種類與機制

許多病毒具有天然殺死癌症的能力,而且一些公司一直在研究工程病毒以靶向某些腫瘤類型,比如皰疹病毒、痘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進行基因改造後的病毒能夠特異性地攻擊、破壞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損傷較小。

這類肩負偉大使命、其貌不揚但身懷絕技的病毒,就是溶瘤病毒。由於病毒的特性,這種療法既可以系統施用,也可以局部施用,對原發和轉移性腫瘤進行治療。

有趣的是,腫瘤天生就很適合成為溶瘤病毒的攻擊對象——當諸如RAS、TP53、RB1、以及PTEN等基因出現變異後,癌細胞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會變弱,給了溶瘤病毒可乘之機。

無論是天然溶瘤病毒還是經後天修飾或改造過的溶瘤病毒,都具有細胞毒性和對腫瘤組織的趨向性,能選擇性地感染腫瘤細胞並在其中進行複製,新生成的病毒顆粒會被釋放,進一步感染周圍的癌細胞。

它不僅能對腫瘤進行直接殺傷,還有望刺激人體的免疫反應,增強抗腫瘤效果。概括而言,溶瘤病毒的溶瘤作用機制都具備以下特點和共性:

1、病毒的直接溶瘤作用

2、激活抗腫瘤免疫反應:

(1)促進腫瘤相關抗原的呈遞與識別能激發潛在的I類干擾素反應,刺激趨化因子的生成,從而募集T細胞激發免疫反應;

(2)編碼T細胞趨化劑,直接招募T細胞;逆轉腫瘤細胞對參與抗原呈遞的通路和I類MHC的下調,從而激發T細胞的識別

(3)誘發TNF、IL-1β、以及補體的反應,上調內皮細胞上選擇素的表達,為T細胞的浸潤提供關鍵信號;

3、提高腫瘤細胞對放化療的敏感性

4、具有治療作用的外源基因的表達

5、破壞改變抑制性的腫瘤微環境,直接殺死免疫抑制性的細胞

溶瘤病毒的臨床應用進展

FDA獲批

2015年安進(Amgen)公司的T-Vec正式獲批,成為美國FDA批准的首個溶瘤病毒療法。

T-VEC是一款基因改造後的皰疹病毒,用於治療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給藥方式是瘤內注射。T-Vec的上市證實了溶瘤病毒作為抗癌療法的可行性,同時也「喚醒」了這一領域的發展。

CFDA獲批

我國第一個批准的溶瘤病毒是上海三維(sunway)生物技術公司研發的H101基因修飾溶瘤腺病毒,其在2005年獲得C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頭頸部腫瘤。

臨床III期

Oncolytics生物技術公司的Reolysin正處於治療頭頸癌的III期臨床試驗。臨床資料顯示,這個III期臨床試驗顯示獲得了統計學意義的腫瘤縮小;此外,結腸、直腸癌的早期結果總共有31項臨床研究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中,其中包括許多Reolysin試驗以及各種實體腫瘤的標準化療方案等。

臨床II期

1. Jennerex公司的JX-594目前正處於肝細胞癌的II期臨床試驗階段, JX-594是胸苷激酶缺失的痘苗病毒並融合了GM-CSF。

2. Seneca Valley病毒(NTX-010)和(SVV-001)是溶瘤型小核糖核酸病毒,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和神經母細胞瘤;

3. ColoAd1由Psioxus Therapeutics 公司使用定向進化的方法開發的溶瘤病毒, 已成功完成了臨床I期試驗。這些患者使用的病毒樣品經過靜脈內遞送後顯示在腫瘤部位內病毒大量複製而正常組織影響甚小。

4. Cavatak 是一種柯薩奇病毒,正處於惡性黑色素瘤治療的II期臨床試驗中。

5. ONCOS-102是編碼人GM-CSF的人血清型5/3腺病毒,其經過優化以誘導癌症患者的全身性抗腫瘤T細胞應答。對惡性胸膜間皮瘤的治療已經進入II期臨床試驗。

臨床I期

1. Virttu Biologics的SEPREHVIR(HSV-1716)完成膠質母細胞瘤、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和黑素瘤的I期臨床實驗;

2. Oncos Therapeutics公司的CGTG-102(Ad5 /3-D24-GMCSF)已經在公司AdvancedTherapy Access Program中用於治療200名晚期癌症患者。

3. 由Genelux開發的GL-ONC1處於靜脈給藥用於實體瘤的臨床實驗Ib階段。正在進行其他試驗,包括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的胸腔內給葯,晚期腹膜癌病人腹腔注射,腹腔內注射複發卵巢癌在頭頸部癌症。(數據來源:腫瘤)

其他研究進展

今年2月,默克公司以3.94億萬美元收購一家主要研究溶瘤病毒的澳大利亞公司。5月,強生旗下公司楊森宣布將收購擁有T -Stealth溶瘤病毒平台生物醫藥公司BeneVir Biopharm,推進臨床前候選藥物作為單獨療法或與其他免疫療法聯用,治療如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等實體瘤。

最近,百時美施貴寶(BMS)與英國的PsiOxus Therapeutics公司合作開發的溶瘤腺病毒療法藥物。這種名為NG-348的治療方法是利用病毒將兩種治療基因直接轉移到腫瘤中,從而招募免疫細胞攻擊癌症。

其它值得關注的公司還包括Viralytics公司,該公司正在研究治療幾種腫瘤類型的柯薩奇病毒,Oncolytics Biotech公司正在進行呼腸孤病毒製劑轉移性乳腺癌的晚期臨床試驗。

國內方面,中山大學顏光美團隊「溶瘤病毒M1」項目成為該領域國內關注的焦點。該團隊還證明了溶瘤病毒M1可以誘導腫瘤細胞釋放具有細胞毒性的因子,進而殺傷這些細胞周圍尚未感染溶瘤病毒M1的腫瘤細胞,然後研究人員利用第二線粒體激活因子類似物(SMCs)聯合這些細胞因子,強化細胞因子的殺傷效應。

這種SMCs和溶瘤病毒M1共同觸發腫瘤細胞間的「自相殘殺」,可以認為是一種殺滅腫瘤的全新方式。

致命的腦膠質瘤

腦腫瘤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實體瘤,而膠質母細胞瘤等侵襲性類型的存活率極低:診斷後五年內低至10%。惡性膠質瘤發生於腦部,最重要的是它與正常腦部組織基本沒有明顯界限,採用手術難以完全切除,而且對放化療也不敏感。

國內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膠質瘤已經成為35-54歲腫瘤患者第三位的死亡原因。在全球,每年惡性腦膠質瘤無情地奪去18~60萬中青年人的寶貴生命。

除此之外,通過手術,放射和/或化療成功治療的腫瘤也具有高複發率和最終死亡率。對於膠質母細胞瘤而言,複發幾乎等於「無葯可治」。因此怎樣有效的治療惡性膠質瘤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

膠質瘤的治療領域近年來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成果並不顯著。傳統的膠質瘤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輔助化療-放療聯合治療,然而尚未達到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及預後。

腦膠質瘤治療最新進展

近年來,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的方法不斷湧現,然而在總生存率方面獲益並不明顯。因此亟待開發新的技術新的治療策略來有效緩解膠質瘤的進展。本文盤點了目前針對腦膠質瘤的治療方式和最新進展。

1、基因療法

主要有自殺基因治療、免疫基因治療、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療、溶瘤腺病毒治療。

部分進入臨床試驗的溶瘤病毒治療腦膠質瘤項目

2、免疫治療

(1)被動免疫,其中包括放射性免疫治療、應用單克隆抗體的腦膠質瘤抑制策略;

(2)過繼免疫療法,主要為過繼性T 細胞以及殺傷細胞的免疫療法;

(3)主動免疫療法,主要有全膠質瘤細胞疫苗、與腦膠質瘤抗原相關的合成肽、DC疫苗等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正在開展一項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的比較臨床研究,研究藥物為「傑諾單抗注射液」,該項研究已經獲得CFDA批准。

Tocagen生物公司的「Toca 511 & Toca FC」用於高級神經膠質瘤(HGG)治療,此前已經獲得FDA的突破性療法指定,目前Toca 511& Toca FC處於臨床II/III期研究階段。

3、幹細胞治療

有報道顯示,神經幹細胞( NSCs) 移植技術早已經應用於神經系統多種疾病的治療。目前,由南開大學陳悅教授團隊經過近九年攻關的編號為ACT001的抗腦膠質瘤幹細胞藥物,獲得了FDA孤兒葯資格認定,正在進行臨床Ⅰ期研究。

4、分子靶向治療

所謂的分子靶向治療即主要針對瘤體組織或瘤體細胞上的某些特殊傳導通路上的特異性分子,使其成為能夠與某些抗體或配體發生特異性結合的靶點,最終導向殺滅腦膠質瘤細胞。

VEGFR靶向藥物貝伐珠單抗是目前腦膠質瘤FDA獲批的靶向藥物,它對無進展生存期的延長作用曾令醫學界備受鼓舞,但隨後其被證實在總生存期延長方面表現平平,未能延長總生存期。目前,貝伐珠聯合化療藥物、病毒載體、放療及與免疫藥物對比的臨床Ⅲ期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拭目以待。

EGFR類抑製劑,目前在Ⅱ期試驗的藥物有艾樂替尼、ABT-414、Sym004、PF-299804、阿法替尼、西妥昔單抗、Tesevatinib等。

2017年,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BRAF抑製劑的6名患者對治療響應顯著,腫瘤縮小49%到80%。一項臨床Ⅱ期試驗結果表明,成人複發低級別膠質瘤使用mTOR抑製劑依維莫司後疾病較穩定,半年PFS為84%,一年PFS為47%。

溶瘤病毒療法能否成為

治療腦膠質瘤的有效手段?

目前,腦膠質瘤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手術後複發、轉移,放化療副作用大,因此如何減輕副作用的同時,保證治療效果得以維持,才是治療腦膠質瘤的最佳方式。

「高級別膠質瘤確診後是一種毀滅性的癌症,」弗里德曼說。「在過去10到15年間,我們在開發有效療法方面取得的進展甚微。病毒免疫療法在治療惡性腦腫瘤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希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我認為我們正處於一個重大發展的浪尖。」

新的溶瘤病毒,如麻疹病毒、牛痘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以及重新設計的各類病毒和新的治療策略的出現,為人類攻克腫瘤賦予新的希望。隨著對各種溶瘤病毒生物學特性的進一步了解,以及抗腫瘤機制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溶瘤病毒在臨床治療膠質瘤中會更有作為。

來源:新浪醫藥新聞

編輯:rojj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毒學界 的精彩文章:

五月初五端午到,千里祝福甜蜜繞!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