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眠、劣根性與論文寫作

失眠、劣根性與論文寫作

(此處內容易引起不適,已刪除)

(其實我是很想寫從人類劣根性(普遍)到論文寫作的銜接內容,一則時間不夠,二則還沒想好,三則我智商太低,唯恐表達出的意思總被人曲解成對別人的諷刺,作罷。)

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只是我最近寫東西得到的一點感悟。

一、選題

「學科交叉之處熠熠生輝」是我選題的感悟。定題時參考了很多法學和相關學科的書籍——當然不只是經濟法、社會法之類的較為傳統的學科,也嘗試尋找了近年新興的學科交叉觀點甚至自己創造了學科交叉。此時才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很想寫科學交叉內容、社會學交叉內容和心理學交叉內容,但是腦子不夠,開題時間緊迫。

寫一些傳統的東西也不是說不可以,但是雷區很多。比如有的東西,一二十年前剛剛興起,寫寫也無妨。但是過了那麼多年的發展,有的內容已經被研究透徹甚至形成學界共識(如是否有必要設立保障人權的原則),有的已經隨著時代變化失去了價值(如當時法上的流氓罪,當然你要從歷史角度分析的話當我沒說),所以選擇別人多寫的題時要更多地查閱資料。

可以說,所有論文、著作的內容構成了我們想要研究的領域的最大外延。從興趣和社會需求來看,總有一款適合你,要是實在沒有目標,能力又還足夠,就自己造一個唄。

二、資料檢索

沒啥好說的,相信大家都會用知網、國圖之類的文獻傳遞服務。(校圖好像有外文傳遞,沒用過,不過最近會研究下)資料搜集要盡量全面詳實,包括中外專著、論文。

有個技巧是先看大佬的專著,裡面引的注釋是很好的參考。題目另闢蹊徑的就自求多福吧(說給自己聽的)。

當然,有不少人習慣臨近DDL隨便找幾篇拼湊一下,建議改掉。製造學術垃圾害人害己,列印還污染環境。

三、基於現實之二分法

等我組織好語言再寫。

四、打破思維定式和保持思維連貫

最好是,在定題之前就想要自己的觀點。至少對於自己要研究的問題有一個較為明確的取向:絕對支持、絕對反對,或者二分(設立原則+若干例外),然後在尋找資料時不斷更新和修正自己的觀點。

寫大綱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思維定式的弱點,即,寫文章永遠是三個部分:歷史、羅列他人觀點、我的總結和看法(這種看法往往基於前述所引文章)。倒不是說這有什麼大問題,只是看來令人昏昏欲睡。我的目標是不寫那些一抓一大把的庸文,如果只是打算水水,當我沒說。

修正了框架的平庸後,還要注意資料的運用。我自己感悟的原則是:當棄則棄,能轉則轉。平衡引文和自己話語的數量。當然,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比如投老師所好,比如類似於英語語感建立一樣多讀些文章,找到所謂「文感」。(大概後者是基於我「博聞強記」的觀念提出,可爭議。)

如果選題可找的資料很多,就試著作整理,而不是泛讀。一般而言可以按照編年順序、學者關係順序(師徒、觀點衝突)等整理文中作者的觀點,這樣可以對照當時的制度環境來闡述己見。

在整理資料時,每隔一段時間要停下思考資料對自己觀點的影響。大部分論文,都是以說服讀者為目的而寫作的,因而很容易讓人產生「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的看法。儘管不應反對人人有自己的觀點,但是要時刻保持警惕,腦海里裝備問題意識,發現他人觀點中可能有的漏洞——可能是客觀的、基於社會現實的漏洞(比如,用現代隱私權制度去批判18世紀的制度就有失妥當),也可能是主觀的、站在自己的觀點上對他人的理性批判。切記不能被別人帶跑。

暫時到這裡。是不是好奇我第一段刪了什麼?只是對雙標人士的吐槽。寫得有些犀利,想想還是算了。也不是要給誰留足面子,但還是出於尊重他人(沒有過限的)行為考慮,畢竟你看,邊沁的某些理論在吃瓜群眾看來就是雙標,擱某些平台上估計會被噴死,但他還是個大家。

歡迎交流,禁止轉發轉載,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失眠 的精彩文章:

失眠治不好?那是你沒遇到它!失眠的天敵來了!
「失眠」時你的器官比你更痛苦,5個沾床就睡的竅門讓你擺脫煩惱

TAG: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