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以為建築攝影平淡乏味,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你以為建築攝影平淡乏味,那就大錯特錯了!

新浪圖片

公眾號ID:sina-photo

關注

________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說:「我想建造的是能讓人心紮根的地方。」當我們看到關於建築的攝影時,總會覺得他們是沒有體溫的空寂。

建築的體積和空間足矣令人望而生畏,而攝影則以強大的容納能力將建築的立體空間化為平面中的點線面,而又得到了另一種感官上的震撼。

那麼,建築攝影到底能有多少種打開方式?

轉載自公號 | 蜂鳥網

Ezra Stoller

與現代建築齊頭並進

Ezra Stoller是一位與現代主義建築同步發展的優秀的攝影師。他不僅同當時的很多世界建築大師合作,而且對於當時的大眾文化而言,Ezra Stoller的攝影作品在公眾中產生的廣泛而有號召力的影響,為現代主義建築在世界範圍的傳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Ezra Stoller本人的經歷就是現代建築的發展史的一個側影。20世紀30年代在他還是一名學生時就開始進行建築攝影了,隨後迅速成長為一名傑出的建築攝影家而享譽世界。他於1939年創立了Esto圖片社目前仍是世界頂級的建築攝影圖片社。

Candida H?fer

大場面的收納者

康迪達·赫弗(Candida H?fer),1944年出生於德國勃蘭登堡,1964年到1968年,赫弗在科隆藝術學院學習攝影;1970年到1972年,在漢堡學習銀板照相法;1973年到1982年,赫弗進入杜賽爾多夫藝術學院,先後學習電影和攝影。1982年,成為攝影大師貝歇的學生,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當代攝影家之一。

這位攝影師以室內攝影作為自己的嚴肅拍攝項目,劇場、圖書館、歌劇院等都是她的拍攝場所,是國際上公認的大畫幅彩色攝影的先驅之一,並以其完美的攝影技術和嚴謹的攝影方法聞名於世。

赫弗主要拍攝建築的內部結構,且空間內沒有人的存在,她解釋道:「起初,我想捕捉人們在公共建築里的行為,開始拍攝歌劇院、電影院、宮殿、圖書館等地人們的活動,但漸漸地,我覺得人們在這些空間里的行為帶給觀眾的啟示,並不如空無一人時來得更加清晰明顯,『空客』更像是我的訪談對象。於是我不再拍攝人,所有的空間都是空的。」

杉本博司

光影的極致掌控

提及日本的杉本博司,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他的《海景》以及《劇院》。然而杉本博司在建築攝影上也有著不凡的造詣,從他所有的作品中似乎都能感受到海不再是海,建築不是建築,他的攝影更像是一種探尋。在2009年的時候杉本博司也開始接觸建築設計,拍攝《建築》系列,光影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20世紀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擺脫傳統的建築形式的束縛,在建築材料上大膽採用鋼筋混凝土,玻璃,鋼材,代替傳統木材,石頭和磚瓦:在設計上反對任何裝飾,採用簡單的幾何形狀。現代主義由建築設計開始,影響帶到工業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平面設計等領域。現代主義思潮的衝擊下,新舊事物更換交替,以往的思想被徹底顛覆,社會的巨變,使得這個時代的人們處於迷茫的境地。

整組攝影作品,建築物都位於畫面的中心位置,所拍建築,無一不是方方正正的工業化思潮中的建築產物。規整的幾何形體建築,高聳入雲的長方體摩天大樓,沒有一絲色彩的黑白畫面,灰暗的黑白影調,運用柔焦的攝影技法,使得本來清晰的建築物變得模糊,正如高速發展的工業化社會帶來的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人無法辨別真假,對錯。

Micheal Wolf

令人窒息的密集城市 被壓縮的的棲身之所

相信大家Micheal Wolf應該都不會陌生,他長年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進行拍攝,關注地域性文化。光怪陸離的建築也是他長年涉獵的題材之一,下面這組作品揭示的背後也讓很多人對這個全球最安全、富裕、繁榮的地區之一,香港,有了在密度上的重新認識。

Frederic Chaubin

社會主義超現實

未來感在20世紀70年代的前蘇聯文化中非常流行,例如當時的共產主義建築。攝影師Frederic Chaubin為Taschen出版社的書《共產主義者的宇宙建築圖集(Cosmic Communist Constructions Photographed)》挑選了90張這一時期的建築攝影作品。Chaubin遊歷了14個前蘇聯時期的國家,參觀了很多有科幻氣息或異域特質的奇特建築,其中包括烏克蘭飛碟形狀的度假勝地建築,喬治亞神秘的儀式宮,以及其他一些確實讓人感覺離奇的建築。

John Pawson

對「乾淨空間」的執著

極簡派設計大師John Pawson是一個瘋狂追求極簡風的建築師:乾淨的線條組合、極少的顏色使用;他設計的公寓、舞台、教堂、傢具、店鋪以及最新的倫敦設計博物館,無一不繼承了他對「乾淨空間」的執著。

Pawson從來不把攝影當作興趣:「說句心裡話,我的速寫畫得真不好,像卡通。所以照片成為了我跟同事和客戶溝通想法的絕佳手段,這也是我相機不離身的原因。」

END

號外:我建了個讀者群供大家分享經驗和想法,裡面都是攝影和圖片故事愛好者!關注新浪圖片公眾號,在對話框或留言區留下你的微信號,拉你進來嘮嗑啊~

不容錯過的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圖片 的精彩文章:

在這位日本攝影師鏡頭下,他們把蝸居過成了令人羨慕的生活

TAG:新浪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