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五子良將之中的一員,一生從無敗績,但卻為何沒有名氣?

他是五子良將之中的一員,一生從無敗績,但卻為何沒有名氣?

原標題:他是五子良將之中的一員,一生從無敗績,但卻為何沒有名氣?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於洛陽去世。曹操去世後,劉備念及昔日交情,也為了增加自己的名聲,於是打算前往弔喪。但畢竟蜀漢與曹魏之間勢如水火,劉備自然也不會傻到親身涉險,為曹魏送去自己的項上人頭,於是他派出使臣韓冉,讓他帶上自己的書信,代替自己前往洛陽弔喪。只不過曹丕當時並沒有領情,直接將書信燒掉,還斬殺了作為使臣的韓冉。


雖說此前劉封與孟達佔據了上庸三郡,關羽發動樊城之戰,逼得曹操幾乎遷都。但後來呂蒙白衣渡江,聯合曹操斬殺了關羽。曹操取回了上庸三郡,荊州南部四郡歸於東吳之手,蜀漢的軍事力量不僅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還需要同時面對曹魏與東吳兩方面的進攻,因此當時與其中一方勢力結交,以緩和目前蜀漢的局勢壓力,是蜀漢的當務之急。


而在樊城一戰後,曹魏與蜀漢以秦嶺為界,在邊界問題上不會爆發多大的衝突與矛盾,反而是東吳的孫權對蜀漢有著直接的軍事威脅。相比之下,僅有名分之爭的曹魏就成為了蜀漢求和的最佳選擇。



畢竟從割據勢力的角度來說,曹魏與蜀漢之間只有利益之爭,而兩個勢力的掌權者,曹操與劉備之間並沒有太多深仇大恨。相反,兩人之間因為出身於經歷的原因多有交集,曹操曾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對劉備極為認可。正因如此,在經歷了樊城之戰後,曹劉兩家是完全有可能握手言和的。而曹操死時,劉備看到了講和的時機。畢竟當年劉表死時,魯肅也是以弔喪為由,前來荊州與劉備會面,最終才有了孫劉聯盟,赤壁一戰天下三分。劉備想效仿當年魯肅弔喪劉表的做法,向剛剛成為魏王的曹丕低頭求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曹丕並不買賬,按照魏書的記載,曹操剛死。雙方剛大戰過,劉備弔喪實在是不懷好意。於是曹丕直接殺死了前來弔喪的使臣韓冉,兩家關係再無維繫的可能。而劉備主動低頭,意味著在大義名分上再也無法和曹丕相爭,曹丕這麼做,真的是他糊塗了么?



其實曹丕這樣做,絕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畢竟這個時候劉備只會向曹丕講和,緩和目前兩家之間緊張的關係,而絕不會向曹丕稱臣、遣子,沒有任何實際和名義上的好處可以打動曹丕。筆者認為,正因為劉備的求和對曹丕來說沒有任何的政治意義,只能成為一紙空談,這才斷然拒絕了與蜀漢之間的來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甜姐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世人提起常勝將軍,只想起趙雲,其實還有其他人,周瑜是其中一人!
華容道追曹操的竟是劉備?不是關羽?還原曹操敗走華容道的真相!

TAG:甜姐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