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慢讀|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古代「姥姥」有多個義項

晚慢讀|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古代「姥姥」有多個義項

原標題:晚慢讀|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古代「姥姥」有多個義項


文/張勇


近日,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中,《打碗碗花》一文里的「外婆」全部被改為了「姥姥」,隨後在網路上引發「方言」爭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姥姥。筆者與姥姥感情甚篤,從小便由姥姥帶大,且姥姥一直與我生活在一起,有35年的光景,直到前幾年以95歲高齡仙逝。不過,我從小到大,還真的從未稱呼她老人家一次姥姥,向來都是省略一個字,直接叫:姥。


在漢語中,「外祖母」一詞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現,外婆在唐代即已經用來稱呼媽媽的媽媽,這在《太平廣記》中經常見到。按照現存史料,用外婆稱呼外祖母,首見於唐朝。僧人釋道世在其所著《法苑珠林》中,有句話是: 「我是汝外婆,本為汝家貧,汝母數從我。」


至明清時期,用外婆稱呼外祖母,已頗為常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有「所以這日鳳生去望樓上,再不得見面。直到外邊去打聽,才曉得是外婆家接了去了。」


而姥姥這個稱呼,更多的是對老年女性的一種泛稱。《紅樓夢》中的劉姥姥,賈府上下,上至老邁年高的一家之主賈母,下至賈赦、賈政,各房夫人,乃至寶玉、黛玉、寶釵,甚至丫鬟、婆子,一律稱呼她老人家為劉姥姥。可見,在那個時代,姥姥並非特指媽媽的媽媽,而是對老年女性的泛稱或尊稱。

在清期,劊子手的稱謂令人意外,當時年紀最大、資歷最深、手藝最好的領頭的那個劊子手被叫做姥姥,依照資歷和手藝,在姥姥手下分別稱為:大姨、二姨和小姨。而碰上秋季死刑集中的時候,在冊的劊子手人手不夠,也會僱用幫工,幫工被稱為外甥。


《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


到了明朝,才有用「姥姥」稱外祖母的例子出現,如宛平知縣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所記:「外甥稱母之父曰老爺,母之母曰姥姥。」清朝小說中也有,如《飛龍全傳》里:「姥姥,你果然是我的外祖母。我便是香孩兒趙匡胤。」「姥姥」在漢語里的意義比較多,有「老婦人、老女僕、接生婆、外祖母、消息人」的意思。


而在現代漢語里,「姥姥」的語義範圍則相對較小,現在通常用的是「外祖母」這個義項。相比之下,「外婆」的意義比較單一。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有「外祖母」這一個義項。


外公外婆的由來也有很多典故。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在國內遭受排擠和迫害,流亡秦國,他姐夫秦穆公以至親禮遇收留了他。後來,晉國政治穩定,重耳要回國即位。


他的外甥、後來的秦康公,非常隆重地將舅舅送到渭陽。後世便用「渭陽之情」來表達甥舅之間的深厚情意,用「渭陽」指代舅舅,舅舅家就是「渭(陽)家」。於是,外婆自然就稱作「渭婆」,外公就稱作「渭爺」,後演變成諧音。


歷史上,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曹節為皇后。後來,劉協的大舅子曹丕逼迫劉協讓位給他,封劉協為山陽公,居住山陽城。歷經滄桑的劉協倍感世態炎涼,人生如夢,於是大徹大悟,遠離政治,一心融入民間,利用在皇宮中學到的醫術,和曹節一起懸壺濟世,醫治百姓。


他從雲台山上挖下來的中草藥從不收費,扎針、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錢,只有對購來的藥物才酌收成本。山陽(今焦作)的老百姓稱劉協為「大人」,改稱曹節為「美人」,尊他倆為父母,簡呼其為「大」、「美」。久而久之,民間均尊父親為「大」,尊母親為「美」。


直到今天,焦作農村五十歲以上的兒女稱呼父母為「大」和「美」的,仍比比皆是。劉協和曹節所生的兒女應叫曹操為外祖父。因曹操被封為魏公,所以焦作民間效仿曹節兒女的叫法,稱呼外祖父「魏公」,外祖母「魏婆」,蔚然成俗,諧音演變成了「外公」、「外婆」,一直流行至今。

用「外婆」稱呼外祖母的時間,遠遠早於用「姥姥」。同時,「姥姥」一詞還長期被用來稱呼老婦人或接生婆等,而不專指外祖母。


來源:羊城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掌上羊城 的精彩文章:

晚慢讀|來數數乾隆皇帝端午要吃多少個粽子

TAG:羊城晚報·掌上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