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海平:劍戟划過岩石的迴響——讀楊碧薇《華服》

高海平:劍戟划過岩石的迴響——讀楊碧薇《華服》

她在詩域的拓展上是開放的,甚至是放蕩不羈的!這是我讀了楊碧薇詩集《坐在對面的愛情》所生髮的感悟。

我最近讀了楊碧薇剛剛出版的散文集《華服》,這樣的感覺更加明顯。也就是說,她詩歌所具備的特點在散文當中同樣具備,而且進一步發揚光大。楊碧薇年齡不大,她的閱歷極為豐富。從閉塞的雲南昭通大關,一朝離開就像一枚飛矢,天南地北,四海縱橫。年輕的她用稚嫩的腳步跨越了無數的大江大河,目睹了斑斕的人間煙火,年輕的心承載了過多的色彩和重量。千帆過後重回故土,便有了異樣的感受,曾經滄海有了相同年齡人少有的平和與冷靜。不管是寫故鄉的親人,還是同學,不管是寫天涯羈旅,還是學園生活,有了淬鍊之後的淡定從容。她用匆匆的步履邁過了人生多年才能邁過的坎坷。所以,筆底才有了活色生香的故事,流彩溢金的華章。

楊碧薇是一個透明的人,又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每篇散文都是人生的感悟和真情描摹。沒有年輕人的那種矯情,沒有成年人的虛與委蛇,有的是青春激情的肆意發散和真情的釋放。她的詩歌有這樣的特點,她的散文把這種特點演繹得淋漓盡致。才情也就在這樣的滋蔓中盡情展示。

我喜歡楊碧薇的這種表白,藝術是一道純粹的視覺盛宴,色彩、味道、質地、搭配等諸般要素必須齊備才能贏得青睞和禮讚。一團懵懂、混沌無法取悅讀者。楊碧薇的詩歌和散文直抵讀者心底。她是用文字尋找精神的高地,用文字尋找文學的根祇。自小喜歡文學,熱愛文學,文學到底是什麼?文字背後的迷人景象為何能夠絢爛一個少年、青年,甚至成年人的精神天空?從家鄉走出以後,她的求學之路其實就是尋覓文學之路。不管走在哪裡,文學都跟隨著她的足跡,沿著她的思維的紫藤攀爬、升騰。她的每一句詩,每一個片語,透出的都是那種跌宕起伏的鏗鏘之音。

《華服》寫了大學期間走出校園參加模特走秀活動的點點滴滴,揭示了模特走秀這種華麗外表下面所掩藏的複雜和辛酸。《我和大白擺地攤》寫了研究生期間在海口練攤的故事,驗證了生活的不易和艱難。《梅雨江南,想我的吉他手》寫了與野豬一起狂歌曼舞的浪漫故事。坦蕩地敞開了一個年輕人的心扉,展示了青春以及愛情的純真和美好。這些都是親身經歷的橋段,都是人生的歷練和真切體會。只有像潛水員那樣一個猛子扎進生活的大海才能學會游泳。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楊碧薇沒有強說愁,她比同齡人過早地介入了社會,有了同齡人難得的人生經驗,嘗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她把愁滋味當做甘甜來品嘗,這就是她的過人之處。讀這些篇什,能感覺到楊碧薇用笑臉面對一切,她把苦難當做佳釀,把歲月當作花衣裳。她有一顆堅強的心,一個明艷的心態。楊碧薇的成名和成就是有其淵源的。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如此,再聰明的人,沒有在生活深處煉獄般的體驗和磨練,才華只能像一張風乾的紙,在風中瑟瑟擺布,了無生趣。

楊碧薇把目光探入故土,打撈歲月的沉銀。用冷靜和理性描寫故鄉的人與事。如《沒有名字的回憶》、《外公的那些事》、《讓我這樣來述說她的離開》等等篇什,把外祖母、外公、奶奶的形象逐一展示在讀者的眼前,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特點,有客觀描摹,也有主觀解析。文筆老道沉穩,勁道十足,飽滿的感情揮灑得有曲有張,有急有緩。沒有一味地宣洩,有的是刪繁就簡,點到為止。抒寫感情文字最容易陷入無盡的絮叨之中,總怕掛一漏萬。楊碧薇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越是感情激越處,越是一筆帶過,寧可把淚留在心底,也不願灑在紙上。然而,讀者看到的卻是滿紙淚痕。

楊碧薇一直在行走,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有時候為了求學,有時候純粹為了行走,天涯孤旅,踽踽獨行。求學是有目的的,她的行走看似漫無目的,她自己都說想走就走,拉上拉杆箱就出發。其實,不管是怎樣的行走,都是一種尋覓,一種探究,心靈深處有一種聲音的呼喚。那是文學的呼喚。有時候,文學不一定要用文字表達,文學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潛心於血液之中的修為和存在。有意或無意所從事的一切,在你的骨骼上會刻下藝術的烙印。文學行走不是浪跡天涯,不是笑傲江湖,是劍戟滑過岩石的刻骨銘心。

楊碧薇的才華和她的行走百回千轉融匯在了一起。她所做的一切為文學做著層層鋪墊。她潛沉於學府的高牆大院,做著學術的研究,為了下一步的騰躍。詩歌一旦鍍有金屬之色,必定會發出金鐸之聲。

《華服》

作者:楊碧薇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小米上市以後,商業模式能否獲得資本市場肯定?
泰國被困足球隊發集體信件:教練向家長道歉 孩子們報平安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