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心懷製造匠人心,追逐光電強國夢

心懷製造匠人心,追逐光電強國夢

心懷製造匠人心,追逐光電強國夢

戰鬥在國家精密儀器及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領域的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激光測量技術研究室主任周維虎博士,30多年如一日,秉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研理念,堅持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不斷創新超越、勇攀高峰,先後攻克了一系列幾何量精密測量技術難題,為我國國防軍工、國民經濟和科學研究等行業提供了有力的測量技術保障。

心懷製造匠人心,追逐光電強國夢

周維虎研究員先後主持了多項由國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中科院、裝備發展部、國防科工局、航空航天系統以及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研究項目,推動了我國在光電系統總體設計與集成測試、光電精密測量技術、飛秒激光測量技術以及大尺寸幾何量計量測試技術的快速進步與發展。

周維虎擔任全國光電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他團結帶領標委會秘書處和全國光電測量領域專家,建立了國家光電測量專業標準化體系,制訂了光電測量專業標準化重點方向,組織了重要標準提案的起草和立項工作。創新地採用軍民融合與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模式,持續推動光電測試技術研究與軍、民相關領域應用需求緊密結合,為我國光電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周維虎身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激光測量技術」學科帶頭人,他在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重視青年學者的培養。他有一個夢想,就是將自己帶領的這支近60人的高水平科研團隊打造成實現中華「光電強國」夢征途中一支強有力的、具有國際水平的激光測量隊伍。

心懷製造匠人心,追逐光電強國夢

樂於迎接挑戰 不斷跨越前行

周維虎研究員是一個非常「能闖」的人,其職業生涯就是不斷迎接新挑戰、新機遇的過程。他的研究工作與空間坐標定位有關,他似乎也不斷地在給自己的人生尋找新的「坐標」。與大多數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相比,他具有非常豐富的科研履歷:從原國防科工委研究所到美國自動精密測量公司研發部,再到法國儀器公司駐中國辦事處,再到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每一步都具有新的特點和新的挑戰,但對他來說都充滿了吸引力。他評價自己的性格很open,具有開拓精神。

1983年,周維虎從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畢業,被分配到國防科工委第一計量測試研究中心工作。「那時候我們算是八十年代新一代。」作為文革後第三批大學生,那時的他們還頂著「天之驕子」的桂冠。一兩年時間,這個一身幹勁的小夥子跟著老同志跑遍了位於西部山區的大部分「三線」軍工廠和軍工基地,檢定和維修了大量的精密儀器設備。

「好多進口儀器由於西部山區惡劣的自然條件經常出現故障,壞了就只能『趴窩』,影響國防科研、試驗和生產,就等著我們去檢定和維修,讓它們起死回生呢。」30多年過去了,周維虎談起當年戰鬥在國防軍工計量測試領域的經歷,依然難掩內心的自豪之情。

幾年下來,喜歡琢磨、幹活又不惜力的他對各種光學儀器結構、性能參數和維修方法已瞭然於心。從工作第二年開始就參與起草了三坐標測量機、光學經緯儀等國家及國防系統檢定規程。

說起來,他算是幸運的。由於工作出色,1985年他被選拔為原航空部出國進修預備人員,1988年被派往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訪學兩年,研究光電精密測量技術。在法國的兩年里,他刻苦鑽研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各種薄膜參數的測量技術,同時選修法國DEA理論課程,專業技術和理論水平得到了飛快的提升。

1990年,周維虎從法國回國後開始擔任原國防科工委「八五計劃」課題組長,1993年被破格提升為高級工程師,擔任過儀器研究室副主任和實驗室主任等職務。1996年,一直渴望繼續深造的他走進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博士學位,經過四年多的刻苦學習和鑽研,他成為了一名精密儀器專業博士。

博士研究期間,周維虎在大尺寸測量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美國同行的關注。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他應邀赴美國Wisconsin-Milwaukee大學做博士後,研究激光跟蹤儀智能測頭技術,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應邀前往美國Oakland大學做博士後,繼續研究精密激光六自由度測量技術,在美國的三年多時間裡,他還擔任美國Automated Precision Inc.(Maryland,USA)公司高級研發工程師,專業從事激光跟蹤測量技術研究及開發工作。他在美國期間的研究成果被用於美國API公司的精密測量儀器產品,在全球高端製造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2005年,周維虎懷著滿腔熱情加入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繼續從事空間領域和光電測量領域的研究工作。

從1983年至今,長達35年的時間裡,他不僅在祖國大江南北留下了辛勤的汗水,還在法國和美國留學和工作多年,開拓了視野,掌握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面對人生的每一次挑戰,他始終保持樂觀心態,以飽滿的熱情從容應對,在挑戰中不斷進步,不斷開創一個又一個新局面。

實踐出真知 拼搏鑄輝煌

從事科學研究需要先知先覺,需要具有超前意識。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人類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周維虎研究員始終不忘初心,以無與倫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驅動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不畏艱難、砥礪前行。

自1983年至今,周維虎研究員一直從事光電精密儀器及幾何量計量研究工作,共主持了國家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專項、國家支撐計劃、自然基金委重大儀器專項、面上項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中科院儀器裝備項目和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總裝預研、總裝創新基金、國防科工委基礎科研、航空航天部預研、北京市自然基金和成果推廣項目、上海世博會重點項目等近40項科研課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2008年至2010年主持研製上海世博會「車載系留氣球光電監測系統」重點項目。

2007年,剛加入中科院光電研究院不久,從沒做過總體負責人的他被委以重任:作為技術負責人,組織了由中科院、航天領域、電子科技領域、高技術企業等六家單位組成的大規模研究團隊,開展了上海世博會重點項目「車載系留氣球監測系統」的立項論證,為世博會提供安全保障。對於領導的信任,他十分珍惜,雖然沒幹過大總體,但他喜歡這樣的挑戰。

心懷製造匠人心,追逐光電強國夢

車載系留氣球監測系統

「車載系留氣球監測系統」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為複雜的空中光電監測系統,項目分系統多,介面複雜,使用環境惡劣,競爭異常激烈,時間又特別緊,缺乏國內外相關技術資料和應用資料。作為項目總設計師必須拿出一個讓人信服、科學可靠的論證方案,才有可能獲得項目支持。

為了拿到項目,他心急如焚。整個項目涉及多個專業,做總體的人不可能全懂,怎麼辦?只能迎難而上,進行「惡補」。為了制定系留氣球優化的高精度穩定方案,45歲的他開始了一陣「苦學」。他到處尋找材料和相關案例,向北航、上海交大、航天部33所、測繪研究院相關人員進行請教,「下狠勁」學習穩定指向技術。「那段時間頭腦中整天都是慣性穩定框架、組合導航和坐標計算公式的影子」。

當時正值盛夏,長時間翻閱文獻資料和撰寫立項報告,手上和身上起滿了濕疹和水泡,醫生診斷後告訴他,這是情緒焦急和失調引起。好在項目最終如期獲得支持,他的這身水泡也算是沒白出。

最終在周維虎及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競標成功,他率領龐大的技術團隊研製出的空中大型光電監測系統在上海世博會得到成功應用,系統經受了高溫、大風、183天長時間連續運行的考驗,為安全世博、科技世博和綠色世博做出了突出貢獻。項目他也因此榮獲上海世博會信息攻關成果特別獎(最高獎)和「科技部世博科技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打造科研尖兵 書寫華麗篇章

身為中科院光電研究院激光測量技術研究室主任,周維虎研究員帶領著研究室全體科技工作者在光電領域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目前該研究室有近四十位研究人員,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過半數。已培養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0餘名,目前在讀博士後和研究生20餘名。

2010年,周維虎帶領團隊成功研製出我國首台激光跟蹤儀,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發達國家在激光跟蹤儀領域的技術壟斷,攻克了激光跟蹤、高精度激光測距、精密轉檯測角、複雜儀器精密光機裝調等關鍵技術,申報發明專利10餘項,培養出一支過硬的精密儀器研發團隊。

2011年,周維虎帶領團隊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的支持下對更高性能的飛秒激光跟蹤儀進行攻關。經過幾年的拼搏,他們完成了儀器全部關鍵部件樣機的開發測試和整機聯調工作,研製成功了原理樣機,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工程化樣機模塊的研製,其體積減小為原理樣機的1/5,重量減小為原理樣機的1/3。儀器量程達到60m,飛秒激光測距誤差小於0.5ppm。

目前,該項研究成果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軟體著作權1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近年來,周維虎帶領團隊在光電測量領域開展的相關高水平科研項目還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型構件三維幾何參量測量儀」,國際合作重點項目「高端光刻機偏振照明關鍵技術」和「中韓飛秒激光測量技術聯合研究」,中科院STS項目「大型裝備原位智能製造系統開發與應用」和「先進浮空器製造與應用關鍵技術」,自然基金重大儀器項目「基於3DLIF技術的大範圍水體三維標量場測量儀器研製」,還有「飛秒激光三維形貌測量方法研究」等8項自然基金面上項目。

經過在科研一線的多年不輟耕耘,周維虎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申請發明專利30餘項,發表論文100餘篇,編寫教材1部,起草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和規範4部。由於在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方面成績顯著,他還獲得了中科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江蘇省雙創領軍人才」、「青島市創新領軍人才」等稱號。

周維虎團隊不僅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還時刻牢記自身承擔的社會使命,在國家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把軍民融合的戰略思想貫穿到研究工作當中。他們主導和參與的科研項目涉及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科研生產各個領域,團隊先後研製成功飛秒激光跟蹤儀、工業全站儀、視覺測量感測器、精密轉檯等儀器設備,在航空、航天、船舶、高能加速器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解決了一系列現場測量和裝配難題,為相關軍事國防和民用行業精密測量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隨著國家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和國家信息安全水平持續提升,對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周維虎團隊將瞄準我國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中的測量技術瓶頸問題,朝著微納精密測量和集成光電感測技術領域發起挑戰,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科技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小丑」傑瑞德·萊托竟加盟漫威 出演吸血鬼博士
選擇哪種運動方式最合適?看情緒!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