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枳殼的臨床生用與制用

中藥枳殼的臨床生用與制用

枳殼為芸香科小喬木植物酸橙、香圓或枳將近成熟的果實。9~10月間採收,橫剖成兩半,晒乾貯存。主產於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有破氣、行痰、消食以及止利止血等作用,主治胸膈痰滯,脘痞脅脹,宿食不消,嘔逆噯氣,下利便血等。

飲片可分生葯、炒葯、蜜炙葯、炭葯四種:生藥味酸苦,性微寒,以破氣散結力專,多用於氣實壅滿,胸脘痞脹等;炒藥味苦微酸,性平,以理氣消食力勝,多用於脾胃氣滯,脘腹不舒,嘔逆噯氣等;蜜炙藥味酸苦微甘,性微寒偏潤,以利肺行痰力強,多用於肺氣不利,胸膈痞悶,咳嗽多痰等;炭藥味苦微酸澀,性平,以止利止血力強,多用於下利便血。

【加工炮製】

生葯(生枳殼):將原葯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晒乾,篩去瓤屑即得;炒葯(炒枳殼):取浄生枳殼片用麩皮(或加10%水酒先噴入吸盡)拌炒至黃色,篩去麩皮即成;蜜炙葯(蜜炙枳殼):取凈生枳殼片加煉蜜(每10公斤枳殼,用蜂蜜2.5公斤)拌勻,稍潤,置鍋內炒至蜜汁吸盡為度;炭葯(枳殼炭):取凈生枳殼片置鍋內,清炒至焦黑色為度。

【臨床應用】

生葯

1.脘腹氣結疼痛:常與檳榔、青皮、大黃等同用,能增強破氣散結作用,可用於氣實壅滿,脘腹痞脹疼痛,二便俱少等。

2.瘀血積塊疼痛:常與五靈脂、桃仁、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具有破氣散結、活血逐瘀作用,可用於氣滯血瘀,腹中癥塊,如膈下逐瘀湯。

炒葯

1.宿食停滯:常與山楂、陳皮、麥芽、雞內金等同用,能增強消食和中作用,可用於食積停滯,胃脘痞滿,厭惡食飲等。

2.嘔逆噯氣:常與木香、白豆蔻、砂仁等同用,能增強理氣調中作用,可用於胃氣不和,脾運失健,嘔逆噯氣,不思飲食。若兼脾胃虛弱,納運無權,可再加配白朮、党參等。

蜜炙葯

肺氣不利:常與瓜蔞皮、蘇子、杏仁等同用,能增強利肺行痰作用,可用於肺氣不利,通降失常,咳嗽多痰,胸膈痞悶。若偏於熱痰者,還宜加配象貝、黃芩、梔子兼清痰熱;偏於濕痰者,宜加配半夏、陳皮、茯苓兼理痰濕。

炭葯

下利便血:常與烏梅、黃連等同用,能增強止利止血作用,可用於下利便血,或遠年近日腸風下血。如單純下利者,亦可與甘草同用,具有和中止利作用,如寬胸枳殼散。

【處方用名】

用生葯寫生枳殼;用炒葯寫枳殼、炒枳売、麩炒枳売;用蜜炙葯寫蜜炙枳殼;用炭葯寫枳殼炭。

【用量】

生葯、炒葯、蜜炙葯、炭葯基本相同,一般5~10克,大劑量可用15~60克。

【參考】

1.枳殼含有揮髮油(為檸檬烯、苦樟醇等)、黃酮類(為枳屬甙、野漆樹甙、柚皮甙等)。

2.枳殼水煎劑能升高血壓、減少腎容積;在低濃度時能使離體蟾蜍心臟收縮增強,高濃度時收縮減弱,對血管呈輕度的收縮;對動物已孕或未孕的子宮皆有興奮作用,引起子宮收縮增強,緊張增加,甚至出現強直性收縮;對動物胃腸有興奮作用,能使胃腸蠕動加強而有節律。

3.本品麩炒後可減少一些揮髮油的刺激性,酒潤的目的是能引葯提升,加強有效成分的溶解,從而提高療效。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學術交流使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針法、穴位等,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智中醫翟誌光 的精彩文章:

中藥巴戟天的臨床生用與制用

TAG:大智中醫翟誌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