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的前半生,見證了常州商業模式的蛻變

她的前半生,見證了常州商業模式的蛻變

高靜在培訓銷售人員

50多歲的高靜比實際年齡看年輕,她曾是常州糖煙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資深業務經理。從18歲初涉職場到兩年前退休,她把最美好的芳華歲月奉獻給了常州商業,她說,她的前半生,親眼見證了常州糖煙酒公司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國營商業模式,向改革開放後的市場經濟的蛻變過程,其間有過失落、有過震撼,更多的是成長和收穫。

未能進入心儀行業,卻誤打誤撞,上了個令人羨慕的

1982年,高中畢業的高靜走上社會,參加了常州市勞動局首次招工統一考試。當時,常州城裡最紅火最讓人眼饞的行業是電子系統,但因為眼睛近視,她無奈而懵懂地被招入「江蘇省常州市糖業煙酒公司」,一個計劃經濟時代的國營商業企業,正式成為全國首批試行的勞動合同制工人。

剛剛參加工作的高靜。

1983年,高靜(前排左一)參加培訓時,與優秀學員合影。

憑藉招工考試的優異成績和新職工培訓時的良好表現,進入公司後,高靜被分到了公司直屬的副食品批發部做倉庫保管員。報到後她才知道,這個批發部當時是掌控全市副食品和香煙流通的中心,當時煙草尚未分離出去,它不但覆蓋當時常州一市三縣所有的煙酒副食品店,周邊的江陰、丹陽、宜興、揚中等縣的供銷社副食品店的貨源也大多來自這個批發部。雖然當時已經改革開放幾年了,但計劃經濟尚未完全打破,能在這個批發部上班是令人羨慕的。

高靜記得,上班第二年,煙草專賣公司開始籌備,並於1984年成立。說起來也許你不會相信,當年分家時,除了原本負責煙草業務的員工,竟然沒人願意被分到煙草公司,原因竟然是「當時香煙一到貨,人人都要幫著搬運,比較辛苦」。

十幾分鐘,2000箱速食麵一搶而空,計劃經濟下的批發生意完全朝南坐

1984年,全國開始流行大型的批發市場。常州糖煙酒公司也在廣化橋旁開設了集公司下屬各批發部於一體的批發市場,公司更名為「常州糖煙酒總公司」。在當時商業系統員工普遍學歷較低的環境中,高中學歷的高靜已算佼佼者,於是她被選中,從倉庫保管員崗位調到了批發市場的窗口擔任收款工作。從此,她開始見識各種有價票證,以及仍富有計劃經濟特色的各種領導的批條。

那時候,像「麥乳精」這樣很多在市面上難買到的商品,在這裡領導批個條就能買得到。那個年代的產婦生了孩子只有紅糖和雞蛋吃,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紅糖都要憑票計劃供應,「麥乳精」絕對是當時的高檔營養品了。由此可見,計劃經濟下的副食品資源有多緊俏。

那時的茅台酒才7.80元一瓶,卻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十八大名酒在內,只有憑公司老總的批條才能買。更有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商店,每天從老百姓手裡回收用於購買指定商品的票證,這些票證再迴流到糖煙酒公司的批發部,每天清點和粘貼各種票券成了高靜和同事們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初期,商品依然相對匱乏,舉個例子:中萃速食麵在當時賣得異常火爆,每次送貨車一進倉庫,一車2000箱還沒等卸完貨,短短十幾分鐘就批發掉了,因為各門店的採購人員一大早就趴在批發部櫃檯上等著了,回門店轉手一賣,那真是躺著賺啊!

1984年,公司智力競賽得獎。前排左一為高靜。

參與龍鳳湯圓營銷,大受震撼,「原來銷售可以這樣做!」

這樣的大好形勢並沒有延續多久,隨著商品貨源的逐漸豐富以及流通渠道的多樣化,零售商對貨源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在蘇南地區小有名氣的常州斗巷批發市場開始紅火,分流了不少小的零售商店。高靜回憶,當時公司的業務首次面臨困境,出現滑坡。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按市政府的要求,除了百年老店「瑞和泰」被留在了公司,其他所有原來隸屬公司的大小零售商店被下放到了各區管轄,這些店分下去沒多久便被個人承包了。計劃經濟的體制被徹底打破。

時至1993年,公司為了拓寬商品渠道,開始引進冷飲速凍食品的銷售,選派包括高靜在內的四名員工成立專項銷售組。高靜回憶,她初次接觸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品牌營銷理念就源於此時,讓她大開眼界的是台灣品牌「龍鳳湯圓」。當時,龍鳳公司從台灣派來了區域經理指導和協助工作,一系列的市場化操作手段讓她大感震撼:原來銷售可以這樣做!

有一次,高靜和同事們在南大街的瑞和泰商場舉辦了一場試吃促銷活動,她記得煮湯圓的還是兩隻簡陋的煤球爐。上世紀90年代初,常州市民根本沒見過這樣的促銷活動,經過時只是好奇地看看,卻不好意思試吃,來自台灣的區域經理主動上前介紹產品特色,熱情地把試吃的水餃、湯圓端到市民面前讓他們品嘗。不一會兒,老南大街原本不寬的馬路便擠滿了人,加上適時推出的優惠價格和小禮品的贈送,平時人們不敢問津的高端貨品不到一天便賣空了。活動連做三天,效果完全超出預期。這次市場促銷活動令高靜和同事們的觀念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從計劃經濟時的「坐商」變成市場經濟需要的「行商」。此後,業務員上門店做銷售逐漸被列入基本的工作範疇。

有了與台灣龍鳳公司合作的經驗,糖煙酒公司又把幾個品牌交給高靜負責,讓她得到了更多參與市場營銷的實踐機會。

艱難談判,產品打進國際大賣場

高靜成為一名真正的商品營銷經理人,還是在2003年。

當時,常州糖煙酒公司贏得了「金龍魚」在常州地區的總經銷權。這個世界知名企業的營銷理念是「廠商一家」,他們定期對經銷商的業務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幫助經銷商針對不同客戶,從商品鋪市到陳列促銷都進行規範操作,還有專門的督察人員不定期的檢查實施效果。高靜作為品牌經理兼任督察,這期間她從理論到實踐,學習和嘗試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商品營銷理念和操作系統,她說,當時的感覺是如獲至寶,一下開闊了視野,對於銷售的理解也豁然開朗。

後來,隨著國際型大賣場的進入,公司的產品要進賣場銷售,必須與各大賣場採購經理進行談判,從商品進場到陳列、促銷、返利,每個細節都要一一落實。高靜記得,樂購系統在江蘇的第一個門店「武進樂購」開業之際,她代表公司帶著產品目錄前往談合作,期間遇到一個十分苛刻的採購經理,在年度返利上一點沒有讓步的意思,當時的局面既緊張又微妙。高靜不卑不亢、審時度勢,憑藉公司掌控著十幾個國際一線大品牌的優勢,在這名採購經理面前不動聲色地把這一優勢一再擴大,讓他體會到不合作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最終順利地把公司的產品全部打入,圓滿完成了合同談判。

高靜說,她的三十多年職業生涯,見證了常州糖煙酒公司的興衰歷程,也見證了商業批發行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開放的經過。一次次的改制,一次次的產品更換,幾經沉浮、歷盡艱辛,樁樁件件猶歷歷在目,讓她畢生難忘。 (李樺 蔣梓曦 文)

群眾小百貨商店?在哪裡?沒聽說過嘛。」的確,對於90後甚至一些85後來說,群眾小百貨可能是個陌生的名詞。

在上個世紀70和80年代,常州南大街上的群眾小百貨商店,比今天的一眾網紅店的勢頭大多了。顧客自發排著長隊買東西是店門口的常態,這是跟有些僱人排隊的網紅店最大的不同。

本世紀初,隨著南大街的改造,群眾小百貨商店正式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當年的員工們,也多是已經退休在家的老人。

當年,在群眾小百貨,凡是能拆開賣的,都拆開了

1982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馮越明報考了營業員,很快就被錄取了,從此開始了她在群眾小百貨商店4年的工作生涯。

馮越明回憶,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的白貓牌洗潔精第一次進到門店裡,3.4元一桶的價格讓很多顧客想買又下不了手,畢竟,當時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只能買十桶洗潔精。店裡再一次拿出賣洗髮水、雪花膏時用過的老招數:把大桶裝拆開來,零拷。

當時的群眾小百貨有三個櫃檯:小百貨、小五金、化妝品,化妝品櫃檯最貴的面霜,是上海家化的珍珠銀耳霜,2.54元一瓶,普通一些的面霜、洗髮膏、頭油,主要有雅霜、百雀羚、牡丹、海鷗等牌子,都是零拷,全都可以從大桶里挖出來零賣。

膏狀質地的化妝品,怎麼稱量呢?馮越明說,有辦法。像雪花膏,是用一片大概兩個手指寬的竹片把雪花膏挖出來,然後用天平稱量。

當然,在結婚這樣的人生重要日子,2.54元一瓶的珍珠銀耳霜是標配也是必備,馮越明說,那時候新人置辦結婚用品,要買一個鏡箱,同時在店裡把梳子、鏡子、珍珠銀耳霜等梳妝用的東西全都配齊,放進鏡箱里。「珍珠銀耳霜是紅色蓋子,買一瓶,既討個喜氣,也有了面子。」

當年,在群眾小百貨,1分錢可以買到兩根針

針線、鈕扣、鞋帶、釘子,所謂小百貨,就是平常人家過日子必須會用到的種種小玩意。這些小百貨,在大型百貨商店裡也有賣,但是品種不全,或者有的店根本不屑於賣。

1980年進入群眾小百貨上班的顧玲說,當時大家的工資都只有三五十元,物價低,錢很值錢,店裡最便宜的商品是縫衣針,1分錢可以買到兩根針,貴的商品也只有三五元,沒有超過10元錢的商品。要結婚的新人來置辦婚禮用品中零零碎碎的小件,三四十元就能買全了。

由於一次可以買齊很多小東西,市區、鄉下的顧客都涌到這裡來,除了七八月份稍微清淡點,其他月份都是旺季,馮越明說,店門前幾乎每天都要排隊,在店裡做營業員很辛苦,但又是自豪的。

據馮越明和顧玲回憶,一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群眾小百貨商店都是沒有空調的,只有一台大電扇,由於店門朝西,夏天太陽西照熱得不行,冬天不管多冷店門都必須大開著迎客,連個門帘都沒有。有一次,馮越明上班時在左手上戴了一隻手套,被領導看到了讓她立刻摘下來。

店裡當時幾乎是清一色的女員工,售貨、進貨、值班全都是娘子軍團在干。百貨店當時的進貨渠道是弔橋路上的一家物資批發站,距離店裡雖然不算遠,但踩著三輪車搬一車貨回來還是有點吃力的。員工們每天晚上還要輪流值班,兩人一組睡在店裡,每天早上7點半開門營業,值班的人最遲6點半就要起來,打掃衛生、到雙桂坊泡開水。

當年的群眾小百貨,雖然已經消失

繁華了近百年的南大街,依然熱鬧

1600多種小商品,單價一分錢以下的商品有80種,一分至一角錢的商品有270種,商品花色、規格齊全。「別處沒有的,這裡都找得到。」就是這樣一家專門賣低價日用品的商店,還捧回了省級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秒殺現今一眾網紅店的南大街群眾小百貨商店,到底在哪裡呢?

馮越明說,當年,群眾小百貨是百貨公司下屬企業之一,那時的南大街,一條街上全都是百貨公司下屬單位,位於南大街上馬元巷附近的群眾小百貨,對面有銀絲麵館,商店裡的員工們經常到對面去吃午飯。1985年,群眾小百貨重建過一次,從原來的一層店面擴大到了兩層。

從季全保等本地民俗學家們編撰的《毓秀鐘樓地名考》中得知,南大街作為常州最早的商業街,大約建成於100年前,這裡漸漸成為眾多商家開設零售店鋪的理想之處,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這裡曾聚集了瑞和泰、常州藥店、永安百貨、光明文化用品、藍天服飾、義大綢布店、鴻泰布行、和平電影院、少兒書店等多家綜合百貨店和專門用品店。

本世紀初,經過大規模改造後的南大街,成了市中心著名的商業步行街,東西寬120米、南北長600米的區域內,大型百貨商場、專門零售店、本地特色餐飲店、超市、電影院、美容美髮店等都集聚於此,再加上後來萊蒙都會商業街的建成投運,更是奠定了南大街、萊蒙一帶作為市中心商業繁華區的地位,也是市民娛樂、休閑的好去處。

連她88歲的老母親,都會淘寶了

從1980年進店,到2000年左右離開,顧玲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群眾小百貨商店。

本世紀初,下崗的顧玲回了家。如今,她的主要任務是在家裡照顧即將90歲的父母親,陪他們說話、給他們洗衣服、料理一日三餐,日子平淡得像已經斷航的老運河水一樣,連個浪花都不會再飛濺出來。

自從有了「萬能的淘寶」,顧玲一家人也被「網」了進去,最先學會的是年輕一代,顧玲的兒子又教會了她,還教了顧玲88歲的老母親。「我媽媽最喜歡用平板電腦淘寶,看到有什麼喜歡的東西,就把鏈接發給我兒子讓他幫忙買。」

現在,顧玲自己也淘寶,但都是買一些小東西,她在網上買過一次衣服,但是收到後一看面料,跟照片上的差距太大了,交涉後賣家不肯退也不肯換,只肯便宜點讓她收了貨。「那時候人家來群眾小百貨,圖的就是質量放心、價格安心。自己上網買東西以後發現,跟我以前做營業員的時候很不一樣。」

網購大潮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實體店的生意再也回不到從前的輝煌,排隊交款、取貨註定已成為幾代人心中久遠的回憶。

一直在商業領域做到退休的馮越明,也成了離不開智能手機和網路的一分子,凡是不想到店裡去買的她都網購;電視里推薦的外地美食,她到淘寶上一搜下個單;天氣熱的時候不想做飯,就到美團或餓了么上點一份外賣。「上網主要靠自學、到附近的銀行跟年輕人學,實在不行就到賣手機給我的專賣店去讓他們教我。」

唯一不變的,是馮越明對上海家化的真愛,當年結婚時她捨得砸下一年多工資買進口夏普彩電,但是臉上擦的,還是珍珠銀耳霜。大商場是買不到珍珠銀耳霜了,超市還能見到,再不行上淘寶,搞活動時比實體店划算。

2017年,常州電商交易額超過3000億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計劃經濟的身影在市場上漸漸減少,市場經濟日益繁華,體現在商業零售領域,一是買東西不再要各種票和券了,二是國營商店不再是顧客唯一的選擇,群眾小百貨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比如,城南的九洲小商品市場、城中的路橋日用品市場、城東的金三角批發市場,在小商品市場里,顧客可以享受貨比三家、討價還價的樂趣。

2008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正式撩開了網購的面紗,網購全年不打烊的經營模式,讓無數網友從此踏上了天天剁手、月月吃土的不歸路,小至縫衣針大至汽車別墅,無論是國產貨還是洋品牌,萬能的淘寶能滿足你的所有購物慾望,常州的網友們還能經常享受到「江浙滬包郵」的優惠。

地處中國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長三角,常州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相當迅速,據常州市商務局統計,2017年,常州的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000億人民幣,同時還湧現了一批知名天貓店、電商平台。今年,我市新動力創業夢工場、融商智投跨境電商眾創空間、龍道創客匯、WINGBASE——橫林雙創基地、意工廠眾創空間等5家單位還獲評首批「江蘇省電子商務眾創空間培育試點單位」。

▲歡迎關注《常州晚報》每周六「城事·檔案櫃」

▲歡迎收聽常州新聞綜合廣播FM103.4每周五下午

18:00—19:00「龍城記憶」節目

(每周六早上7:00—8:00重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州檔案 的精彩文章:

TAG:常州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