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禪宗永傳揚,風水來幫忙

禪宗永傳揚,風水來幫忙

1

我們都知道唐朝禪宗最為鼎盛,六組慧能的頓教法門以截斷眾流、不容擬議為特色,也給人孤高、不合群的印象。到如今,我們繼承的更多的是其中否定一切的外相,這種否定的精神折射到行為準則中就產生了很多規範,其中也不乏神規則。比如,學佛者應該不講風水陰陽,不講神鬼禍福,講了就代表你沉迷其中,是個外道。

但其實大唐時不是這樣,我們大唐,真的是一個很開放、很自信的時代,禪宗也是這樣。

在百丈懷海時期,百丈山有儒士、有風水大師、有野狐狸,他們在禪宗的祖庭里可謂來去自如、談笑晏晏。

野狐禪的故事,我們講過了,今天我們講一個風水大師是怎樣幫助禪宗「開疆擴土」的。

當時,江西有一個叫司馬頭陀的風水師,這個人非常厲害,據說他驗出南昌附近170多處好風水,「迄今猶驗」。

喜歡鑽研的朋友,請對照圖《五燈會元》原文,其餘的咱們繼續往下說。

2

《五燈會元》也沒有交代司馬頭陀和百丈禪師的關係。我們百度知道,司馬頭陀在堪輿界是個祖師級的人物,他應該就是百丈禪師的朋友。有些文章說是百丈禪師的弟子,未必然哉,其實又何必呢,據說他年長於百丈禪師,也先於他離世,況且「術業」專攻不同,成為弟子的可能性不大。

百丈山在江西奉新縣,在南昌1小時生活圈內。可以想像司馬頭陀和百丈禪師關係應該很好。有一次他從湖南回來,找到百丈禪師說:我最近在湖南找到一個叫溈山的地方,風水很好,可以供養1500個善知識居住。聽這口氣,是不是很像地產大神?

我們知道,《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都是說「千二百五十人俱」,也就是說,佛陀講法,現場一般就是一千多人。而中國的寺院,鼎盛時超過千人的還真不多。司馬頭陀所看到的溈山無疑是個大菩薩弘法之地,後來成了溈仰宗的祖庭。

說溈山可以供養1500個善知識,不只是溈山有這麼大的容量,更貼切的說是此處有這麼大的因緣,必定形成1500人共修佛法的盛況。而對這種因緣的洞悉,是風水師最高的境界。

百丈禪師問:老僧住得否(老僧我可以住持得了嗎)?百丈好謙遜,甚至有點怯場的意思,1500人啊,老漢俺能hold住嗎?換成二樹,估計眼睛都綠了,我去我去,我要當住持,我要當住持!

司馬頭陀一向對這個制定「天下清規」的老漢心有戚戚,您老人家算是名留青史了,俺折騰一輩子也才賺了個行業老大,100年後就沒人知道了,還不乘機曝光你的糗事:不行啊,您是個骨人,那是座肉山,您去了弟子不過1000人。

這是什麼話?骨配肉不是正好嗎?明擺著司馬老兒不給面子嘛,徒弟們都看著呢。不過,還好還好,沒說俺一個徒弟都收不到。再者呢,叫俺去還不去呢,老了老了還折騰啥?派個徒弟去吧。百丈環顧一圈,弟子云集,江東名士盡入囊中,找個大將還不容易:那你看,我這裡誰合適呢?司馬頭陀開始擺譜,捻著山羊鬍須說:待俺一一看來。

司馬頭陀環顧一圈,一直在搖頭,一個也看不上,百丈禪師無法,只好讓侍者去叫寺里最牛的猛人,誰呀?首座華林覺。首座,也就是第一座,寺里除了主持就是他了,一般方丈、住持年紀都比較大,首座就是內定的繼承人,有什麼勞神費力的活就得靠首座領著大夥一起干。

3

多讀公案就知道,禪宗有個現象,首座最後籍籍無名的多,典座(煮飯僧)成名的不少。比如石霜楚圓的首座被侍者笑「坐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說走就走的本事你是有了,師父的意思你夢都沒夢見啊)」,比如南泉普願在做典座的時候就敢罵師父馬祖道一「這老漢合取口作恁么語話。(這老漢閉嘴,在說些什麼呢)」。大概是首座處於權力中心,一眾圍繞,難免自我剛強,而典座為大眾奔忙,易於放低身段忘卻自我的緣故吧。

果然,華林覺一到,司馬頭陀並不在意他的領袖氣質,而是叫他咳嗽一聲、走兩步,然後大搖其頭:不可不可!

百丈心中大驚,司馬老兒,這都被你看穿。看來,不出秘密武器是不行的了。來呀,把俺心愛的典座叫來。誰呀?那就是後來大名鼎鼎、氣吞宇宙、開天闢地、虎豹四散的溈仰宗創始人靈佑和尚。

話說靈佑和尚聽說師父召喚,圍裙都沒脫就跑進方丈室:來了來了,是調俺去當首座不?咦,有客人在?司馬先生好!司馬頭陀一看樂開了花,這個伢子好可愛!天真爛漫不怕死!就你了!

百丈禪師心裡其實不好受,他多麼想再一次「氣吞萬里如虎」啊,可惜溈山不是自己的菜。晚上,他把靈佑叫到身邊,囑咐他說:「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

注意沒,古人要囑咐傳法大事的時候都會選在夜裡,比如五祖弘忍付法給六祖慧能也是在夜裡,還用袈裟把慧能圍起來不讓人知,怕人謀害。百丈夜裡囑咐靈佑也是一樣的道理,靈佑地位低微,突然給他驚天動地的地位,引發政治鬥爭是必然的。

4

當時華林覺什麼反應呢?一看就知道這人政治不成熟,連「會下辦好事、會上好說話」的道理都不懂,唐朝人可能都不懂這個。他立馬就找到百丈禪師,硬邦邦地質問:我既然居於首座的位子,典座怎能越過我去做住持呢?

百丈禪師當然理解,華林覺說得是事實,如果沒個說法,將來華林覺怎麼服眾呢。也罷,那就憑本事吃飯。禪宗粉絲們注意,好戲來了,只見百丈禪師對華林覺說:我出道題,如果你當著大家的面能說出一句出彩的話,就讓你去住持。你聽好!

百丈禪師略略環視一下,指著身邊的凈瓶說:「不得喚作凈瓶,汝喚作甚麼?」百丈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凈瓶,不準把他叫做凈瓶,你把它叫做什麼?

叫做什麼呢?叫做什麼呢?凈瓶的同義詞有哪些?有哪些?快問小帥機器人,快回答,快回答,師弟們都看著呢!師父是個古惑仔,凈瓶不給叫凈瓶,神經病。

唉,累死了,愛叫啥叫啥,華林覺恍恍惚惚的扶著門框,說:「不能叫做門閂啊」。真不明白華林覺怎麼說出這種話來的,本來還挺同情他,被司馬頭陀一句話擠兌得里外不是人,可總不能方寸大亂吧。

百丈禪師也知道自己這一掌太狠,可憐華林覺苦練多年,一擊之下竟然武功全廢,且來看看靈佑又如何:靈佑,你怎麼說?

誰知這個圍著圍裙的傢伙竟然不再饒舌,只見他一步步走近凈瓶。小子,不要踢,不要踢,這可是大明宣德年出的影青,哦對不起俺穿越了,這是唐朝。

這個煮飯的,一步步走近凈瓶,抬起腳,瞄準,一腳就踢在瓶頸上,只見瓶子咕隆咕隆滾下台階,碎得滿地散花。靈佑看都不看一眼,徑自出門回去做飯了。

這下乾淨了,凈瓶沒了,成了一堆瓷片,你想叫凈瓶也叫不了了,還能叫個啥?原來事物的本質就是這樣。

在場的大家都集體懵圈,這傢伙是魔怔了!不想幹了!看師父怎麼跟他算賬。百丈心疼啊,那是二樹居士供養的凈瓶呀,手工的,世上再沒有一樣的了,還是把他派的遠遠的別在這禍害人了。百丈禪師趕緊宣布:首座把一座山輸掉了,哈、哈。

5

這個故事令人賞心悅目,但是真實意思是什麼?靈佑是怎樣贏的呢?

百丈禪師是個古惑仔,好好一個凈瓶不讓人叫,存心讓人起波瀾。

百丈禪師更是個破除的大師,他讓你審視這個世界已經形成規範的一切。它是凈瓶,所以它不是別的,當它成了別的,它就不可能是凈瓶。但是,真相真的不是我們下結論後的樣子,真相是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悟:原來人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德相就是凈瓶粉碎後所顯現的本質,而人間傳授給我們的凈瓶概念就是執著顛倒,恰如初樹一生,東壁打到西壁,跳不出這非此即彼、非東即西、非善即惡,非好即壞、非生即死的二元論的牢籠。

華林覺的「不能叫做門閂」意味著這個東西還可以叫做別的東西,就是二元論的另一個牢籠,業習的力量主宰他習慣於概念、定義、好壞、生死的戲論。

反之,靈佑一言不發,上去踢倒凈瓶,可謂驚天動地,他踢倒的是對概念的執著,表達的是決裂的決心,從此沒有什麼能約束到他,天高地遠,繁花似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樹 的精彩文章:

TAG:初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