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黨史博覽】八次過關未斷頭——紅軍書法家魏傳統傳奇

【黨史博覽】八次過關未斷頭——紅軍書法家魏傳統傳奇

原標題:【黨史博覽】八次過關未斷頭——紅軍書法家魏傳統傳奇


來源:人民網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中,可稱之為書法家和詩人的為數廖廖;而在將軍書法家當中,真正有傳奇戰爭經歷的更是燦若晨星。魏傳統是兩者兼而有之。這位出生於巴山的將軍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久經磨難而痴心不改,成為當之無愧的紅軍書法家。


少年奇才 軍中才俊

1908年春,魏傳統出生於四川達縣一個小山村裡的富庶人家。他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六歲的他從入學開始學習寫字,就顯露出了他對書法的濃厚興趣和天分。讀私塾的4年時間裡,魏傳統由臨帖開始,接受基本訓練。很快,他對寫字有些痴迷了。有次他悄悄拿了家裡石工的鑿子跑到山上石板去練字,等著幹活的石工找了半天,終於在山上找到了趴在石板上的魏傳統。因為耽誤了一下午幹活的時間,石工只好向爺爺告了魏傳統一狀。為此他被爺爺狠狠的教育了一頓。家裡的工人見魏傳統對寫字如此執著熱愛,便將燒過的木炭條留起來給他,魏傳統便視若珍寶地用它在大石板上反覆練字,竟然把石頭表面磨成了光滑的平面。到十五六歲的時候,他的書法在附近已小有名氣,過春節時,魏傳統家院子的大小門上都貼上了他寫的對聯,周圍人家也都找他寫對聯、寫契約。當地有個地主每逢春節都到魏家討幾幅春聯拿去送親戚。


魏傳統在17歲那年考上了縣中學。走出大山的他,在中學遇到了日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兩人一見如故,感情日篤。他們一起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全校學生鬧學潮,驅趕反動保守的校長,並取得了學生鬥爭的第一次勝利。兩人又一起參加了進步老師組織的青年讀書會,讀到了《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同時參加了文學團體「爛漫社」(英文「浪漫」的譯音),發行的油印刊物《爛漫旬刊》大都出自魏傳統手筆。



20歲那年,魏傳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派他到一所小學當老師負責選拔訓練培養青年,向游擊隊輸送革命力量。他教農民識字,並且自編教材傳播革命思想。他曾經編過這樣一則順口溜:


「地主不勞動,日子過得美。貧農苦一年,交租又納稅。出路只一條,大家入農會。團結求解放,拿槍去作對。」


他還編寫了很多進步歌曲,當時在學校廣為傳唱,如《莊稼佬》等。


這些通俗易懂的順口溜、歌曲,起到了團結青年,提高農民覺悟的積極作用。


紅四方面軍來到通、南、巴地區後,魏傳統參加了紅軍。他的寫寫畫畫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紅軍北上途中,《紅軍報》的編印對鞏固紅色政權、保衛蘇區是至關重要的大事。組織上把報紙交給了他。從主編到校對就他一個人。盛夏的川東,酷暑難耐,對敵宣傳的快報要在相對隱蔽的小屋裡印製。有一次,魏傳統為了趕發快報,在光線昏暗的油燈下一連熬了幾個通宵,快報出來的時候,他一頭栽到在煙霧沉沉的小屋裡,鼾聲大起。同事給他送飯過來,看著他滿是灰塵和油墨的臉不禁感慨:「這個老魏,干起活來真是不要命了!」同志們怎麼叫也不醒。有人出了一個主意,大喊:「老魏,又有新任務了。」魏傳統機靈地一躍而起,「什麼任務?」「你啊,快起來吃飯,好幾天沒吃飯了,這麼下去還累垮了。」……類似這種事情在魏傳統身上發生了不知道多少次。


時隔不久,魏傳統被調任作戰參謀,主要任務是繪圖標圖。有一次戰鬥打得很激烈,魏傳統堅守崗位熬了一天一夜。戰鬥間隙,人們招呼他和首長一起吃飯,剛坐到飯桌前,只聽「咚」的一聲,一顆炮彈砸在了飯桌上。魏傳統眼明手快,立刻跳起來把炮彈扔出一丈多遠,等了半天沒聽見爆炸聲——是顆啞炮彈。首長說:「看看我們搞宣傳出身的同志,不僅能繪製地圖,軍事素質也是相當過硬的啊。」


八次過關未斷頭

「八次過關未斷頭,此身猶鍵勿須愁。創業艱難知勇進,承擔風險為豐收。」


這是魏傳統80歲生日時寫下的一首詩。這首詩生動的概括了他參加革命幾十年來的坎坷經歷。所謂8次過關未斷頭是指他革命經歷中的8次遇險。這8次過關真可謂是一次比一次驚險。


第一次,是魏傳統剛剛參加革命不久,在他以小學教員的身份為黨秘密工作時被人出賣,他和共產黨員張元昌被關進監獄。在獄中,魏傳統和敵人進行了多方面的鬥爭。他花了5塊大洋結交了看管的 「犯人頭」,並通過他結交了監獄長。同時他學生的家長是縣裡有面子的人物,由這位家長出面擔保,經過內外努力,魏傳統被關押了20天後保釋出獄。


魏傳統第一次過的關是國民黨監獄的關,爾後他則幾次在革命隊伍中險些斷頭。這說來有些離奇。有一次紅四方面軍在通江召開黨政工作會議。正在台上講話的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突然發問:「有誰知道馬克思是哪國人?」


魏傳統耐不住,捅捅鄰座的二九五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說:「是德國人,德國人。」


這位組織股長站起來作了準確回答。張國燾十分多疑:這位農民出身沒什麼文化的股長,怎麼會知道馬克思是德國人?會後他派人去問,這位股長如實回答:「是魏傳統告訴我的。」張國燾聽了不滿地說:「怎麼能讓魏傳統參加這個會?他這個黨員我們還沒有承認呢。」就在追查魏傳統黨員身份的時候,副軍長羅南輝對張國燾說:「我們需要留下魏傳統,軍隊報紙由他編,審俘虜、辦案子、起草文件、群眾工作由他做,我擔保他不會出問題!」張國燾仍不罷休,又把軍政委找去,要他整理魏傳統的材料,調查他是不是所謂「AB團」或者反革命。政委了解魏傳統,也器重他做政治宣傳工作的能力,所以在張國燾面前也替魏傳統擔保。回到軍部後,軍政委把魏傳統叫到辦公室,對他說:「老魏,你的命是保住了,但宣傳科長當不成了,去當個油印股長吧。」魏傳統滿懷感激之情,立刻到油印股報到。可沒過幾天,又有人向張國燾報告,說保衛局長手下的兩個紅軍戰士被魏傳統給殺了。張國燾聽了火冒三丈,嚴令調查處理,魏傳統隨即被抓了起來。調查中,兩個勤務兵證明那兩個戰士失蹤當晚魏傳統和他們在一起,魏傳統這才被放了出來。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在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魏傳統不僅要面臨惡劣環境的考驗,而且還差點喪命在內部肅反的鬥爭中。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張國燾仍然不忘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多次和保衛局的人交代:「魏傳統、吳瑞林、傅崇碧這些人是小知識分子,左右搖擺,要對他們嚴加審查。」這次審查,是紅五軍軍長董振堂站出來救了他們一命。一次,在研究處理這幾個人的會議上,董振堂和保衛局的負責人爭吵起來,最後拔出手槍,「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吼到:「如果說他們是反革命,我就是他們的頭,如果要是殺他們就先要殺我。」這才結束了爭論。


長徵結束後,魏傳統臨危受命,出任西路軍先遣工作團秘書長,走上了一條滿是荊棘的路程。西路軍渡過黃河後,邊走邊打,越往西走困難越大,到了戈壁灘,飲用水比油還珍貴。戰士們吃冰解渴,後來連冰都沒有了。


魏傳統看著大家乾裂流血的嘴唇帶頭喝自己的尿液。連樹皮都沒有的吃了,魏傳統流著眼淚殺了戰馬飲血食肉。這一仗打得極為艱難慘烈,最終西路軍敗退祁連山。


當時,魏傳統接到的命令是,帶幾十個人疏散,領導交給他50兩銀子,對他們說:「你們沿著祁連山往星星峽走,如果遇到地方民團,這銀子就是買路錢。」在凜冽的寒風中,魏傳統帶著他們翻過了一座座山,艱難地向西行進。路上碰到了被打散的秦基偉等人,聚攏起來的人,編成了三個大隊,魏傳統被任命為騎兵大隊政委。不料,騎兵大隊剛剛成立就遭遇了馬步芳的搜山部隊。魏傳統帶著騎兵大隊幾次被馬家軍衝散,最後寡不敵眾,魏傳統等人被馬家軍抓到了張掖。

在看守所里,魏傳統和其他被俘的紅軍幹部一起組建了黨支部,他任副書記。並和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此刻他還不忘統戰工作,和關押在監獄中的百姓拉家常,宣傳紅軍的主張,組織大家絕食抗議馬家軍的瘋狂虐待。魏傳統代表「犯人」和馬家軍談判,改善了被俘紅軍的惡劣生存條件。最終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的努力營救下,回到了革命的隊伍中。


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奠基者


全國解放後,魏傳統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在總政主任羅榮桓的領導下,為全軍的政治工作嘔心瀝血。後來,總政文化部和宣傳部合併,魏傳統又出任總政宣傳部副部長,主管文化工作。在全國引起廣泛影響的《星火燎原》叢書,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第一批書稿的。


從六十年代初開始,總政治部就開始籌建一所軍隊的藝術院校。在魏傳統這樣的老兵看來,辦一所藝術院校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早在紅軍時期,中央蘇區就辦過「高爾基戲劇學校」,紅四方面軍在川北也辦過宣傳演出訓練班。抗日戰爭時期,有名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培養了大批文藝人才。在延安,幾乎人人都會扭秧歌。



1964年1月,解放軍藝術學院正式掛牌。當時的院長由總政副主任劉志堅中將兼任,魏傳統被任命為首任政委。不久,就改任院長兼政委。


說起魏傳統擔任學院院長來,還有一小段插曲。軍藝成立的那年冬天,陳毅在中南海紫光閣小禮堂觀看軍藝的演出,問魏傳統擔任什麼職務,魏傳統告訴他是副院長。陳老總說「劉志堅就不要兼任了,掛名沒多大意思。」這樣魏傳統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兼政委,成為名副其實的軍藝的奠基人。


作為學院的創辦人之一,魏老可謂是嘔心瀝血,將全部精力和熱情都投放在軍藝上。他期望軍藝成為培養軍隊文藝人才和軍事文學藝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軍藝的校址選在了海淀區魏公村,學院設置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文化管理、軍樂7個系,17個專業。在魏傳統主持下,摸索出了一條開門辦學的路子,先後請來全國知名專家包括丁玲、王朝聞、魏巍、戴愛蓮、劉白羽、侯寶林、王駱賓、謝添、董希文等來學院講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他還親自幫助學員看稿子,反覆看學員的演出……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解放軍藝術學院首當其中,被稱為「文藝黑線」的重要基地。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軍藝造反派組織的名稱就叫「星火燎原」。大字報從校園裡貼到魏傳統居住的衚衕。造反派組織強令魏傳統離開軍藝,魏傳統拍著桌子對他們說:「我這個院長是周總理任命的,軍藝是我的戰鬥崗位,誰都休想讓我離開!」最後,造反派只好把他抓起來,關到黃寺大院「隔離審查」。

1969年,解放軍藝術學院遭遇了空前的劫難,學校停辦,所有幹部教員下放的下放,轉業的轉業,並要求他們3天之內離開學校。


在關鍵時刻,又是葉劍英出面保護了魏傳統,葉帥寫了張便條給當時的總政主任李德生,說:「像魏傳統這樣的老同志關起來幹什麼,應該讓他站出來工作。」魏傳統才因此而解除軟禁,被下放到山西湘汾果園農場勞動。那段日子,人在農場,但是他仍心系軍隊文藝事業。


1971年,林彪自我爆炸,魏傳統才得以回到北京,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懷下,他恢復工作,重新擔任了總政宣傳部顧問。


1979年,解放軍藝術學院重新掛牌,71歲高齡的魏傳統再次被任命為軍藝的院長兼政委。


在魏傳統以及後來解放軍藝術學院歷屆領導的培養下,解放軍藝術學院培養除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藝術家,比如文學家李存葆、莫言,歌唱家彭麗媛、董文華,表演藝術家牛群、陳劍飛等等。


九十載詩書情


將軍一生戎馬倥傯,詩、書是他生活所離不開的重要部分。魏老一心攻魏體,無論世事紛亂,血雨腥風,他都不改初衷,筆寫丹心,終成名家大家。


對魏傳統的書法,業內早有定論,他的字得漢魏之氣,晉唐之韻,多有古拙。這在軍內不多見。行家對他的書道,始終是有些訝異的,作為一名將軍,魏傳統的字沒有勇夫之武,卻有將骨忠魂,行筆之間又隱隱透著點書卷氣:拙、純、乾淨,沒有血腥氣。他的字不圓、不滑、但卻通世情世故;頓挫間無「澀筆」卻有一絲「澀味」,值得細細揣測品味。



魏老的詩歌不受體裁和題材的束縛,律詩絕句、歌行小令,魏老寫起來樣樣得心應手,讓人讀罷暢快淋漓。在他的詩歌里,我們看見的是濃厚的浪漫色彩。正如魏老的為人,他筆端流淌的是汩汩真情和赤子之心。

將軍曾說,他對魏晉風骨乃是心嚮往之。這不僅在他的詩字中得以體現,魏老的為人準則亦然。坦誠純潔,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經常在一些時候表現出獨特的詩人氣質。正如他為懷念授銜而寫下的詩《白手套》:


「三十八年,快過去,留下我,也留下你。


你的同伴,桂冠,早已無聲無息。


禮服,被截肢殘廢,早不成體。


它們遭受厄運,從不悲傷,也不哭泣。


而你現在,依然雪白,雪白徹底。


待我謝世時,決心作誓語。


要提防,不受誰來玷污你!


我祝願你永遠,


永遠都是雪白的。」

這種詩人性情,表現在他幾十年的革命生涯當中。


——早年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康生等人所謂的「搶救運動」,大搞逼供信,把一些從國統區來的青年學生定為特務、階級異己分子。魏傳統拍案而起,向上級反映真實的情況,在抗大主持會議時,堅決地對學員們講:「我們黨光明磊落,有錯必糾。你們以前被迫講的、寫的都不算數,現在重新寫自己的經歷,實事求是地講,不講假話。」在最後甄別平反階段,為70多人糾正了「左」的錯誤結論。「文革」中,這些人又受到衝擊,魏傳統身處逆境,頂住重壓,如實地為這些同志寫了證明材料。將軍秉筆直書的精神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1958年「大躍進」運動轟轟烈烈,大多數人盲目冒進,一些幹部頭腦發熱追風逐浪,魏傳統則始終冷靜而清醒。他兩次頂風前往西北調研,一路上,他看到人們都去砍樹鍊鋼,沒有人收割,糧食都爛在了地里。在他爬上蘭州五泉山時,公園管理幹部請他題字,魏老寫下了這樣一幅對聯:「高處何如低處好,上來容易下來難」。回京後他向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肖華彙報工作,並講述了自己的對聯。肖華主任沉吟了一下,拍著魏傳統的肩膀說:「老魏,你的對聯好啊,你在講真話。」魏傳統把自己總結的考察材料送到黨中央書記處,鄧小平看到後說:「這份材料很好,把平叛和農村工作情況都反映了,農村存在的問題值得重視。」


越是到了晚年,他的這種詩人書家的赤子之心越是明顯的得以體現。有一次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會議,他手執話筒,在會場上邊走邊講,當講到農民問題、教育問題的時候,他指著一個衣冠楚楚的市長問:「你給農民打過白條沒有?你給教師們發了工資沒有?你為什麼剋扣教師的工資?幾十年前,我在蘇區工作,那時困難得很,我沒有欠過教師的工資;今天比過去富了,你為什麼不發他們的工資?」那位市長被問得冷汗直流、啞口無言。」


俗話說,書法家越老越值錢。慕名求書者幾乎要踏破魏老家門檻,有親自登門拜求者,也有不見人來但見空白捲軸送來的。魏傳統平日很早就起床,三四點鐘是他的早晨。一起來他就隨即進入煙雲落紙,揮毫潑墨的境界。等到家人天亮醒來,就見寫好的大小書法、宣紙捲軸已經堆於案頭,屋裡漾著涼絲絲的墨香。 魏老不但分文不取,反而還要將自己每月工資的一半拿出來購買紙墨。有一次他為廣東某遊樂園題寫「中華奇觀」,正巧張愛萍將軍也在場,便和他開玩笑:「你收了人家多少錢嘍?」魏傳統笑哈哈的說:「人家送了我一點瓜子芒果。」


將軍的腳在長征過雪山的時候凍傷了,落下了嚴重的凍瘡,每到寒暑兩季就會犯病。將軍和專門給他治腳的醫生經常拉拉家常,一次醫生的一個朋友得知他給魏傳統治病,便求他請將軍題字,醫生猶豫不決,擔心給將軍添麻煩。後來魏傳統知道了,在家裡把字寫好第二天就送了去。這令醫生感動不已,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書法家居然如此平易近人。



將軍的晚年,社會給了他很多頭銜——全國文聯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協會會長等等。但他看重的還是 「書畫養心靈,耄耋煥青春。衣冠鋼可見,潑墨任黃昏」。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但求墨跡在人間。魏老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不遺餘力,特別是他呼籲保護文物、修復圓明園,先後寫了幾十首相關詩歌。他與宋慶齡、沈雁冰、習仲勛、張愛萍、榮毅仁等聯名倡議修復圓明園,魏老還寫了《要研究、整理圓明園》一文,建議有關方面從速採取措施,建設圍牆,進行水土保持,制止破壞,嚴禁再建民房,以保存國家民族文化遺產,為子孫後代造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魏傳統親自投身到修整圓明園的工作中,清挖土石方20多萬立方米,疏通水系450畝,修築橋涵14處,新修園路9公里,栽種各種樹木上萬株,清理原建築基地7處,並完成必須的園林設施建設,這些工作都是魏傳統帶領軍藝師生苦戰7個月換來的成果。這座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在被「八國聯軍」焚毀了半個世紀後得以重生,這其中,魏傳統功不可沒。現在圓明園管理處的大門上還掛著他為圓明園開放書寫的一幅金光閃閃的對聯:「莫教縱火忘前惡,當建文明裕後昆」。

編輯:趙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州先鋒 的精彩文章:

【黨史博覽】張開基:人民解放軍中萬源的第一位將軍

TAG:達州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