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沈從文列傳
▲中年的沈從文
沈從文,固名岳煥,武陵郡人,壬寅年生鳳凰。祖父宏富,咸豐間入湘軍,以軍功署貴州提督,父宗嗣,聯軍侵華時,嘗為將軍守大沽。
沈家三代皆從武,宏富為至,因有顯,居鳳凰翹楚。及從文降世,猶有良田百頃,房屋數十間,鄉鄰仰而脫帽焉。
少時頑劣,尤厭讀書,嘗遁課觀木偶戲,移時既歸,則日落西山,同窗盡反,而書篋遺矣。
翌日,師長罰跪於楠木之下,告之曰:「凡為人者,先能自重,而後人能重之。彼觀庠序內外,頑劣如汝者,蓋未之有也。」
從文聞而泣涕,乃陰奮私志,發其作為,自語曰:「吾祖父在世時,聞名一省,及父見稱,遐邇知名,實吾當效者。」
甲辰(1917),從湘西靖國軍駐沅陵,其後五年,輾轉湘川黔間,流徙未定。
▲ 沈從文和他的妻子張兆和
壬戌(1922),服役既滿,自軍中來,風塵僕僕。
頃之,盡脫衣甲,出戶告鄉人曰:「今岳煥棄武從文也。」
鄉人稍覷,以為輕狂之語,而從文終以不顧也。
明年,往北平求學,師長不意,哂之曰:「荊蠻楚子,且事小學,而妄入大學者,古今未聞也。」
當是時也,既無入學之資,更無生生之門,從文之狀,可謂窮矣。
乃日夜固守於學堂間,旁聽講室,勤奮非常,如車胤囊螢、匡衡鑿壁之事。
未名湖畔,夕陽生輝,文人雅士之所好,佳人才子之所愛也。
從文亦喜之,每行於其間,必起興抒懷,為詩百餘首,皆稱善,登錄名刊,觀者甚眾。
未幾,遂得小名。
▲ 沈從文書法
己巳(1929),往上海府公學執教。
初,從文登講台,兩股戰戰,幾欲就仆,眾生肅穆,未有哂之者,從文撓首顧笑曰:「若屬人多勢眾,獨余形單影隻,故羞怯,不敢言。」
眾生遂喜而善見之,堂下視為友,堂上則為師。
有學生曰張兆和,清秀敏慧,溫婉和淑,傾慕者眾。
男子每致書,兆和輒喚為蛙者,久之,青蛙一,青蛙二,青蛙三,至於往來不絕耳。
百蛙之中,從文為尤,何則?兆和稱癩蛤蟆,曰皮厚,曰出醜,曰怯羞。
時人聞其事,以為妙趣,乃記之曰:
兆和,江南之美麗者也。
使慕者為青蛙,奔跳荷塘間,謂為奇色。
至暮夜月明,呱呱之聲,清脆有別。
兆和終不意與青蛙,而與一癩蛤蟆。
蛤蟆曰誰?
武陵之從文也。
▲ 沈從文代表作品《邊城》中的祖孫二人,李晨/繪
從文祖籍在鳳凰,鳳凰者,偏僻之城也,去長沙八百餘里。是地也,交通不行,山明水秀,風景尤美,堪比桃花源,如與世隔絕者。
從文生之,感其哺育甚厚,而形神俱著鳳凰之色彩。時年三十四,既得兆和為妻,且知相愛之不易,丁母憂間,游故鄉,察人事。
迨歸上海,乃引茶峒翠翠之事,記船夫、順順、天保、儺送諸人,以表一方水土之清靈,而人文之純澈也。
未幾付梓,名曰《邊城》,凡四萬餘言,而折服人心者,庶幾無算。
夫《邊城》者,鄉土之文學也,寫意清澈,不避流俗。其文蕩漾,頗不忌諱,生離死別,男女之事,俱在其中。
從文曰:「唯紀實而已矣。」
書行天下,聞名中外。或曰:「公將得諾獎。」
雖然,屢次提名,及公既歿,未能成焉。
▲ 老年的沈從文依舊在書桌前筆耕不輟
太史曰:
沈公從文者,國學之大師也,以華夏五千年之氣韻,書幾十載鄉土之沉浮,謂為《邊城》,誠然可貴。
又,聊以文士出身,讀古鑒今,未有所廢者。及耳順天命之年,躬行研究,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斯為難上之難也。
且夫生平跌宕,行走內外,多有不測之憂,而公視為尋常,泰然處之,此東坡之所處哉!
來源:古文說(ID:gh_9dd39c04a312)
圖片:互聯網
作者:古文君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


TAG:古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