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了那麼多名人名言,都不敵這幾句
1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此心不動,心即理」
「知行合一,致良知」
沒錯兒,這是王陽明的心學。
現在很火,500多年了,這把火卻一直沒有熄滅。
2
下面我們通過問答的方式,看看有多無敵。
問:心學能用一句話說清楚是幹啥嗎?
答:「能啊,心就是感覺(感受、思維、情緒),心學就是訓練感覺的(周月亮)。心的動作、行動、運動,是有功夫的,在或者說是有段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學,但是這世上,最著名的心學是王陽明的」
問:你說了三句了?到底是那一句?
答:「三個角度而已,可以更明白。」
問:我有點暈了
答:「那你就記住,心是可以有功夫的」
問:開頭的那幾句話,可以勝過所有名言嗎?
答:「能,首先是此心不動了,然後是心即理了,你還要權威的話幹嘛?
問:啥是此心不動呢?
答:「心如一塊大磨石,它既大又沉穩」
問:心裡放入這塊大魔石,我還能喘氣嗎?
答:「不是放入,而是變成」
問:怎麼變成?有啥好處?
答:練習心學功夫!和師兄們練,畢竟王師父已經去了。好處簡單說,就是,你會猶如諸葛亮一樣,玩空城,嚇退曹的大軍。就這麼厲害呢。
問:騙我,有這麼神?心學的學者那麼多,怎麼沒有一個變成諸葛亮?
答:「他們大都是在文化層面、知識層面研習,沒有練心學的功夫」
問:有點道理,練這心學功夫時,有啥效果,快不快?
答「效果就是心像有了神一般,體力也大進步。行動力加強了。比如,早起床,突破事業上的挑戰。大行動、小行動,密集攻勢。」「快也快,慢也慢,看心的感應了,有人學習半年,結果把這幾句給忘了」
問:哈哈哈….
答:笑什麼?你難道不是這樣的人嗎?
問:那我問你,什麼是雞湯?
答:人們的一個調侃而已,意思是貌似有點營養,喝不壞你。
問:那為什麼人們還喜歡雞湯和名人名言?
答:人們找不到心的知識!
問:什麼是正能量?
答:為國為民立功、立德的行為,才是正能量。微信里,發個名言啥的,是把正能量玩壞了。
問:知行合一挺好的,怎麼做到?
答:心學是個系統的知識,每句話都需要拆解更多知識要點,最後整體融合起來。才真正通了。最後練「覺而動、動而覺,不動而動、隨機而動、動而動,心之動」的功夫。
問:媽呀,好繞口
答:張無忌、郭靖、蕭風、段譽,你看過嗎?練功是不是要口訣的?
問:那是武俠小說,假的
答:心學功夫是真的!
問:我的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心學
答:你是不需要心理學!心學和心理學是兩個概念。
問:咋不一樣呢?
答:心理學是心裡感受到不好的;心學是怎麼使用感覺,讓自己內心更強,更有行動力,而且是站在高層面上。高層面是說,讓你立功、立德。通俗說,就是干大事業,做大好人的。心學的文化精神很可貴。
問:最後一個問題,你文章標題是不是有點誇大 了
答:心學功夫練了,就很小了。
問:怎麼收費?
答:不貴,就怕你學不會
問:到底怎麼收費?
答:入門免費,進階收費
問:真的嗎?
答:師父說了,為善、誠實、尊重、是基本功。沒有這個,最好別入門。
問:啊,這樣挺不錯的
答:時間到了,下一個(來問)……
3
長期觀察一些心友,他們對王陽明心學抱有好奇之心,現在又搜索資料很方便,就開始了閱讀學習的狀態。但是,總無法逃脫下面的四種情況
1、第一類人,把心學這個學問當成了高級別的雞湯,並和自己的成功聯繫在了起來。求索一些日子,就主動放棄了。
2、第二類人,還比較有認真的精神,能比較完整的,逐句理解,在知識的層面上,慢慢積累了自己的理解。有人問它心學,他能侃侃而談。可是終究在知識的理解層面,心和行動上,沒有任何改變。
3、這部分人,做的比較好,超越了第二類人,他們在一一踐行,用心學來修心修行,這算是入了門,可以叫一聲王陽明師父了。
4、也即是我進行的層面,完全把心學當成功夫來練,我不用來修。我把心學融入了呼吸和工作生活的日常。這要借用心理學家榮格的話,它是一種潛意識動力。用這種心的功夫,直奔致良知,立德立功的這條路上,把修放在了路上。我覺得事上磨練才是大修。
1,是玩;2,是學;3是修;4是練。沒有什麼高低之分,我的觀點是,即便你能玩,師父他老人家,也是很高興的。
哈哈哈,嗝。


TAG:你身後的大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