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擊碎雷電謠言!雷雨天,到底不可以哪樣?

擊碎雷電謠言!雷雨天,到底不可以哪樣?

又到了雷雨多發的季節,

有關雷電,

我們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禁忌」,

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來了解一下,

雷電的正確打開姿勢!

01

閃電俠,就是我本人了

我叫雷電,或者你們也可以叫我閃電。提起我,估計大家腦海里首先想到的是我的那些神話故事,「雷公電母」、「西遊記」、上神「雷擊渡劫」.......

雷電資料圖。來源:網路

其實,我其實就是電,我的產生可以用一句經典歌詞來形容——「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我的出現與雷雨雲有關,而雷雨雲是在強烈對流過程中形成的雲。

在強烈對流的作用下,大氣中的正負電荷被分離,並在雲的不同部位積聚,不同極性的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放電現象,即雷電(閃電)。

02

我的時空分布

根據全國閃電定位網監測數據顯示,我國雷電活動從4月開始快速增加,5月到9月較強烈,7月和8月雷電活動最為活躍,然後在9月迅速減少,在1月降到最少。其中,在夏季 (6月、7月、8月)保持高值,在11月、12月、1月、2月為低值。

從全國地閃密度分布看,我國江南和華南地區是閃電活動高發區,華南中部以及江南中東部地區的閃電最為密集。華南、雲貴川渝地區是閃電密度高值區,尤其是廣東省和海南省閃電密度較高;華北、華東是閃電密度的次高值區;西北地區是閃電密度的最低值區。

全國地閃實況監測。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03

我愛在這些地方出現

空曠田野里的一棵大樹,鶴立雞群的高聳建築物,這種顯眼而又突出的尖端物體對雷電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發現雷電這個特殊癖好後,人類投其所好,發明了神器「避雷針」。

據統計,雷擊地點發生在農田的比例最高(32%),其次是建構築物(23%,主要是農村民居、窩棚、亭子),第三是開闊地、水域(河邊、沙灘)和樹下。

圖解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

我國雷電災害事件中的受損行業主要是民用領域(40%),例如民居、家居用品,其次是電力部門(17%),排在第三的行業是文體教育部門(15%),例如學校、醫院等。從受損物體看,雷電導致損失最嚴重的是微電子設備,其次是電力設備,第三是家用和辦公電器。

04

雷雨天,到底不可以哪樣?

?「不要站在大樹下」。

發生雷電時,應儘快進入有防雷裝置的建築物。

遠離建築物內的電線、有線電話及金屬管線、金屬門窗,因為電可以通過線路和管道傳播。

躲到車裡,關上車窗,這將是一個理想的避雷場所!

在沒有庇護所也沒有汽車可以躲避的情況下,應盡量降低自己身體,以免充當避雷針的命運。

兩腳最好併攏站立,以防止因「跨步電壓」造成傷害。

不要使用帶有金屬桿的雨傘,遠離一切金屬製品

不要進入水中,因水體導電好,易遭雷擊。

雷電期間在室內,也應切斷電器電源,不要靠近窗戶,儘可能遠離電燈、電話、室外天線的引線等。

圖解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圖解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

05

雷電除了破壞外,也有好的一面?

首先,根據目前很多研究,生命的起源離不開雷電。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後,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漫長的化學演化,大氣中的氫、碳、氮、氧、硫、磷等有機元素在雷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這些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生物單體,再通過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蛋白質出現後,最簡單的生命也隨之誕生了。在這段化學演化過程中雷電功不可沒。

其次,雷電發生時,空氣中的部分氧氣變成臭氧。當臭氧產生時,三個原子中的第三個原子具有不斷地從其他兩個原子的結合中遊離、破壞或逸出的性質,並在逸出時產生強力氧化作用,在氧化過程中可發揮殺菌、脫臭、解毒、漂白等作用。所以雷電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自然界「空氣凈化器」的角色。

再次,雷電發生時,會產生對土壤有利的天熱氮肥。據科學家研究,每一秒鐘的雷電就能讓大氣中降下大約2萬噸的氮肥。在全球,每年雷電產生的氮肥就有4億噸。

新華網 中國氣象報 聯合出品

作者:張娟、郝多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報社、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網路

本期編輯:張小娟

喜歡本文,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報 的精彩文章:

川魯豫蘇皖等地有強降雨 需防暴雨洪澇地質災害

TAG:中國氣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