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電影差點讓斯皮爾伯格放棄做導演

這部電影差點讓斯皮爾伯格放棄做導演

《頭號玩家》作為今年的大熱門,讓年已72歲的斯皮爾伯格老爺子又火了一把。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斯皮爾伯格的成功之路十分坎坷。1962年,有一部電影,深深震撼了時年25歲的他,並讓他一度放棄自幼立下的導演夢,因為他認為「這是藝術與思想的完美結合,我永遠無法達到這部電影的高度」。

這就是大衛·李恩導演的《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取材自一戰時真實歷史人物和事件,影片講述了英國軍官勞倫斯帶領阿拉伯人對抗土耳其軍隊,並屢建戰功的故事。

但它遠遠不止講個故事這麼簡單。

在五六十年代的好萊塢,歷史傳記片一度盛行,一般統稱為「史詩電影」。如我們熟悉的埃及豔后、羅馬帝國衰亡史均屬此類。史詩電影往往改編自真實歷史人物與事件,時長平均在三四個小時左右,因而其中大部分已很難被觀眾接受。而阿拉伯的勞倫斯之所以既在當時出類拔萃,也在現在歷久彌新,是因為其對人性的深刻描繪已遠遠超過了歷史故事本身。

現在,讓我們隨著劇情來看看男主角的心路歷程。

一開始,就是勞倫斯騎摩托車墜亡的鏡頭。隨後是眾人在他的葬禮上對他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人說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也有人說他是「自大狂」,這也暗示了這部電影會以複雜的視角刻畫這個人物。

隨後展開倒敘,勞倫斯被派遣到阿拉伯半島以聯合阿拉伯部落對抗土耳其人。他帶領阿拉伯軍隊徒步穿越了尼福德沙漠,攻佔了亞喀巴,成為近代軍事奇蹟之一。勝利使他成為人人崇拜的英雄,眾人的尊敬加深了他的理想主義,也使他逐漸自我膨脹。他渴望在阿拉伯實現自己一生的抱負,為阿拉伯人建立一個偉大的國家。

不幸的是,因為大意,勞倫斯被土耳其人俘虜,並受到一名土耳其省長的折磨。電影在此處暗示了勞倫斯的同性戀傾向,也是他從自我神話墜落到到內心壓抑的開始。

而且在軍事行動中,他發現自己逐漸對殺人上癮。這種情緒在大馬士革一戰達到了頂峰——在鏡頭下,拿著沾滿鮮血的彎刀,眼中噴射出憤怒與恐懼的火焰,彼時的勞倫斯不像歷史中的戰鬥英雄,而像是一個嗜血的惡魔。

最終,由於英國官員的幼稚與阿拉伯部落之間的難以調和,他的政治抱負以失敗告終。因為他的功績,阿拉伯人將他當英雄崇拜,他卻懷著愧疚離開了這片土地。

最後一個鏡頭中,勞倫斯坐在車上,穿梭於阿拉伯的沙漠,望著夕陽的餘輝,彷彿一個過客,只是作了一場幻夢。隔著車窗,勞倫斯的臉無比模糊。暗示著後人終究無法揭開他神秘的面紗,探明他內心真實的世界。

在電影的鏡頭下,阿拉伯沙漠的雄偉被展現的淋漓盡致,戰鬥的場面調度以及鏡頭剪輯都堪稱完美。為了保證效果,劇組都是在真實的沙漠中拍攝整部電影,這也是為何本片的影像風格呈現出一種自然的感覺。而氣勢磅礴的配樂與演員精湛的演技,在大衛·李恩這位大師的指導下配合的天衣無縫。

《阿拉伯的勞倫斯》之所以偉大,因為在史詩的背景下,它又講述了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勞倫斯有偉大的理想、堅韌的意志,但他同時又時一個自負而脆弱的人,他的偉大與卑微在內心中不斷衝突,為電影製造了一幕幕的戲劇高潮。

古代人曾經迷信意志力,認為人的精神會與神或是超自然力量融合。而自從尼采發出「上帝已死」的感慨以來,人也越來越看清了自己。我們都不過是自然中偶然而平凡的的存在。我們的理想、抱負,或許都終究不得實現。就像勞倫斯無法看著阿拉伯走向繁榮與偉大。

《阿拉伯的勞倫斯》這一片名頗具意味的暗示了,主人公勞倫斯,是一個活在浪漫理想中的人。海報里的他站在沙丘上,風吹動著他的長袍。電影中的阿拉伯暗喻著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夢想,那是一個無法到達的烏托邦,在那裡我們實現自己的終極價值,站在沙丘上,讓永恆命運之風吹拂我們的長袍。

我們之所以愛電影,因為它們揭示這殘酷的人生,卻又加以浪漫的渲染。

無論如何,人都要堅守自己的理想,並非因為它一定能實現,只是想維護心中那一片令我們魂牽夢繞的美麗沙漠。

歡迎轉載~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叔的電影放映室 的精彩文章:

狗屎英雄的好人病
侏羅紀世界2,真對得起片名中的「2」

TAG:龍叔的電影放映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