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濕地和永久凍土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對巴黎協議的目標意味著什麼

濕地和永久凍土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對巴黎協議的目標意味著什麼

濕地和永久凍土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對巴黎協議的目標意味著什麼

化石燃料排放必須進一步削減20%,以滿足1.5°C的目標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由於濕地和永久凍土的天然氣溫室氣體排放,全球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必須比之前的估計多減少20%才能達到巴黎協議的目標。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Centre for Ecology & Hydrology)牽頭的一篇新論文顯示,以目前的速度,額外減排相當於人類活動5-6年的碳排放。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旨在將「遠低於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C高於工業化前的水平,和追求努力限制氣溫上升到1.5°C高於工業化前的水平。」

模型模擬估計了自然濕地和永久凍土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包括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對人類化石燃料排放的影響。天然濕地是非常潮濕的地區,土壤會釋放甲烷,這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在溫暖的土壤中,甲烷的排放量更大,因此在溫暖的氣候中,甲烷的排放量會增加。永久凍土區是指永久凍結的地區。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永凍層開始解凍,導致土壤開始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有時甚至是甲烷。

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自然濕地和永久凍土的溫室氣體排放增加,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變暖,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循環。結果顯示「積極的反饋」的過程是不成比例的更重要的減排需要達到1.5°C的目標而不是2°C的目標。這是因為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模擬了2015-2100年期間的額外過程的影響,這兩個溫度目標大體相似。然而,隨著排放預算達到1.5°C的目標的一半需要滿足2°C的目標,自然濕地和凍土解凍的比例的影響要大得多。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的生物地球化學家Edward Comyn-Platt博士說:「自然濕地和凍土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變化很敏感,主要是通過土壤溫度的變化。「這些排放的變化將改變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數量,在評估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人類排放時,必須加以考慮。」

共同作者之一、利茲大學的薩拉·查德本博士說:「我們發現,隨著我們考慮降低全球變暖目標,永久凍土和甲烷的排放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反饋可能會使實現目標變得更加困難,我們的研究結果強化了減少化石燃料燃燒的緊迫性。」合著者,克里斯·霍亭福特博士教授生態與水文中心的,說:「我們驚訝大這些永久凍土和濕地反饋可以低變暖的目標只有1.5°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面手 的精彩文章:

新的研究解釋了南極洲最冷的溫度
變暖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保護棲息地

TAG:多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