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擺脫繁瑣文字,圖解虎魚之謎,一步到位,奏是要這麼帥炸天

擺脫繁瑣文字,圖解虎魚之謎,一步到位,奏是要這麼帥炸天

文字:李威霆 Rosty(台灣)

攝影:王忠敬 Flair Wang(台灣)

台灣《愛酷族》雜誌

什麼是日行虎

「日行虎」這個詞其實是針對台灣早期進口的粗紋泰國虎。名稱源自於對其魚性的敘述,說明其膽子大、比較敢出來巡遊、不會一直縮在缸角、並且體色黑黃分明不易變黑;相較之下印度尼西亞虎就顯得比較膽小,喜歡隱蔽在角落,稍微緊迫就容易變黑躲藏。

基於這樣的認知,筆者認為粗紋泰國虎(D.pulcher)都算日行虎,因為日行虎的說法本就在形容這個品種不易變黑的特性。所以產於湄南河的暹羅虎(ST)、產於湄公河的粗紋虎----包括泰國、柬埔寨(CT)、或是越南(VT),其實都可認知為日行虎,只是採集地點不同而已。泰國虎其實是廣鹽性的魚,從純淡水中、下游、到河口半鹹水、紅樹林都有他的蹤跡。同一品種的魚沿著湄公河在不同的國境被捕獲,其實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因採集地卻造成許多人為俗名衍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Siamese Tiger(ST)這個詞原先是指產於湄南河的魚,但是後來已經成為整個品種粗紋泰國虎的俗名,因此國外只會看到ST這個代稱然後再清楚註明其產地,而極少使用CT、VT的字眼,舉例像越南虎,國外會註明為越南產的Siamese Tiger,並不會叫Vietnam Tiger,所以看到標示Siamese Tiger並非等同於真的來自泰國的魚。

泰國的湄南河為Siamese Tiger(所謂ST尾日行虎、暹羅虎)的產地;湄公河流經寮國(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依照上下游國家不同,為Cambodian Tiger(所謂CT尾日行虎、柬埔寨虎)、越南虎的產地。

虎魚條紋的辨別

最簡單區別出來的應該是新幾內亞虎與銀老虎。新幾內亞虎的體色明顯偏黃,依個體不同呈現金黃色到淡黃色,黑色條紋的邊界破碎,而且黃色的區塊會有許多黑斑,新幾內亞虎的個性稍害羞,但一般不會懼怕飼主,水族箱中可以成長到40cm,發色良好的新幾內亞虎其實非常金黃美麗,呈現的是一種野性美。

銀老虎體色明顯偏銀色,為虎魚中產地分布最廣的種類:產於東南亞的個體底色偏銀白色,印度的魚則偏灰黑色。體側為四條黑色窄線,對比色差較沒有其他虎魚漂亮,體型也偏長身缺乏體高的氣勢。牠的尾紋相當特殊,在尾鰭前方的最後一條紋路不是黑線,而是兩個黑點,十非容易辨認。水族箱中可以達到30cm,是虎魚中的小家碧玉。

泰北細紋虎的分辨也不困難,牠的紋路是明顯的窄黑線加上黃體,體側為三條黑線,因為黑紋較細,一般被認為不夠搶眼,似乎霸氣上差了一截,但是細紋虎其實也存在高身的個體,且在水族箱中可以達到近50cm,只要用心飼養撐起體型,其實展現的是另一種黃體、軀幹厚實的虎魚之美。

粗紋泰國虎的紋路為粗線,體側有三條明顯黑紋,視覺上黑黃分明最為搶眼,也有偏向橘紅色底的橘皮虎;體型偏向高身,尤其背部鰭條直立時更顯得霸氣十足,這種體型最明顯的對比是四線印度尼西亞虎的長身;粗紋泰國虎即使養在缸中,也有個體長到接近60cm,甚至早期記錄在野外有超過兩呎的巨虎,這種巨虎魄力實在驚人,導致粗紋泰國虎在虎魚中最受人青睞,人氣始終不墜。其壽命可長達20年,雖然淡水、河口半鹹水皆有分布,但飼養上不困難也不需加鹽,適合的PH值6.5~7.5,餌食也不挑剔,活餌從朱文錦、泥鰍、蝦、青蛙,到冷凍蝦仁、魚片,甚至飼料都有可能接受。

粗紋泰國虎的特徵與辨識

粗紋泰國虎(日行虎)無疑也是最受爭議的魚種,尤其紋路、尾線如何區分,很多魚友談起都是一頭霧水,常常淪為水族論壇爭論的焦點。為了解釋尾線、紋路的差異,

1

紋路

這是標準CT尾的粗紋泰國虎(日行虎),紋路由頭部往尾部方向依次為:

1. 頭部會有一條臉部黑紋通過眼睛,這是所有虎魚共同的特徵,在粗紋泰國虎的臉部紋路頂端,經常會和身體第一條黑線頂端相連。

2. 身體第一條黑線會通過鰓蓋,在日行虎這條線幾乎絕少包腹,印度尼西亞虎則較有可能包腹(尤其是四線印度尼西亞虎)。

3. 身體第二條黑線或是中央棟線,這是最粗的一條紋路,頂端起自背鰭的第二~第五根硬棘基部。重點是它呈現〝彎刀狀〞,往下越來越細,且會漸漸彎向臀鰭方向,若仔細看會發現〝中央棟線指向泄殖孔〞,有時這條線會分岔,形成亂紋虎。

4. 身體第三條黑線,頂端起自背鰭的第九根硬棘基部,下端終止於臀鰭的第2~6根鰭條,中線與第三線的走法是〝大致平行〞的。

5. 尾線模式的變化很大,除了不同品種尾線模式不同,即使同為日行虎,也會因為產地而有差異,因此尾線是分辨的重點。

2

尾線

尾線基本上是三條,第一條線起自後段背鰭基部,第二條線穿過尾柄中央,第三條線最後,位於尾鰭前方,可再細分為四種模式。

a.所謂的〝CT尾〞,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這種尾線模式在湄公河流域常出現,故在Cambodian Tiger(CT)上較常看到,它的模式是尾線第一線與第二線融合,在尾柄呈現一個」V字型黑紋」,尾部最後一條為細線。

b.所謂的〝ST尾〞,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這種尾線模式在湄南河流域(泰國)較常出現,故在Siamese Tiger(ST)上較常看到,它的模式是尾線第一線只有上半部,下面缺乏且不與第二線連合,在尾柄呈現一個斷紋,尾部最後一條也是細線。

c.H型尾線,第一條線與第二條線中間有一段相連,看起來成為H型,其實算是包覆不全的CT尾。

d.印度尼西亞虎型的尾線,這種尾線是三條獨立分開的粗線,尤其最後一條非細線而是粗線,原始常見於印度尼西亞虎,近年台灣進口的越南虎也多是這種尾線。

了解尾線的分法以後,我們來回答另一個喋喋不休的問題,粗紋泰國虎、或者說其實就是日行虎到底有哪幾種尾線模式呢?或者以另一個方式來問,到底哪一種尾線才算日行虎?答案為通通都是!

所謂CT、ST尾分法當然有其參考價值,但只能說湄公河的個體比較常看到CT尾,而ST尾則在湄南河比較多,早期尾線的確被用來猜測個體可能來自哪個產地,但這絕不是鐵律! 根據新加坡資深魚商實地走訪泰國,訪問老一輩漁夫與當地魚商的經驗發現,其實泰國產的魚是以上尾線皆有。請記住,我們談的都是同一種學名的魚Datnioides pulcher,既然各國都是在湄公河抓的魚,而魚是會游來游去的,期待在相鄰國界抓的魚線條就會絕對不一樣,那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事實上湄南河產的日行虎在文獻上已經正式宣告滅絕,我們無法考證湄南河族群的尾線型態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市場上ST尾的虎魚非常難找,因都是早年進口的老虎了。

但是今年自泰國少量進口的粗紋泰國虎(應為湄公河采),則是CT尾、H型、印度尼西亞虎型尾都有看到;兩年多前台灣曾經進口的越南虎,則是明顯的以印度尼西亞虎型尾最多、CT尾與H型尾少得多、ST尾幾乎沒有看到。由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泰國虎其實本來就是各種尾線都有,不過市場上卻因為ST尾非常稀少,而CT尾則是傳統認知的正虎尾型,所以價格皆居高不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魚之巔 的精彩文章:

混養絕對不是一鍋亂燉,這樣混才會更美!
搞懂魟魚入缸的所有事項?看這篇就夠了!

TAG:龍魚之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