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兒書法教育,還是少提些「金石氣」為好

少兒書法教育,還是少提些「金石氣」為好

按:本文是幾個月前應《學書法》雜誌創刊號所邀寫的,當時有個背景,是某地書協領導呼籲協會及會員參與到中小學書法教學中去。這本來是個好事兒,但就筆者觀察,卻也存在許多的問題。此處只舉一例,供從事少兒書法教學的朋友們批評。另,《學書法》創刊號將於近期和讀者見面。本文發表時略有改動。

少兒書法教育,還是少提些「金石氣」為好

◇怡齋

曾幾何時,某某家協會會員不斷「補充」到少兒書法教育的隊伍中來。據說,一是由於某些地方的書法教師人手匱乏,二是由於當下少兒書法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使這些會員顯得頗為「走俏」。不過,少兒書法教學也有其教學目標及「規定動作」,所以,就筆者的觀察,恐怕其中還是問題重重的。

比如,一些書家非常個性化的書寫習慣,如筆順習慣、用筆習慣;再比如一些書家強烈的審美偏好和風格取向——作為個人的創作來說,這些本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是立足書壇的「資本」,但在嚴肅的教學面前,顯得似乎有些「畸形」了。其中,經常被此類書家提到的概念,莫過於「金石氣」。

可能是這個詞兒特別好用吧,但凡遇到磨泐斑駁的碑帖,不分唐、宋、魏、漢,乃至秦、周銘文,都可以描述為「饒有金石氣」。可是,這個「金石氣」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恐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就拓本背後的銘文來說,書手在完成的過程中是否刻意追求了這股「金石氣」,或者剛剛寫畢的時候,那墨跡朱書中是否透露出了金石氣,恐怕就不一定了。

從網上看到的一組圖片,深深為當下少兒書法教學吸一口冷氣:少兒儼然「流行」、時風竟成「傳統」。少兒書法的教育陣地,已儼然成為各路當代「大俠」的仰慕者們的「演法」道場!(本文配圖均為十來歲少兒的「作品」且均源網路)

其實,對金石氣的理解是有高下之分的。比較拙劣的理解,總是拘於拓本的殘損模糊,而比較超脫的理解,則從精神氣象中解脫出來,拿去指導具有實驗精神的創作去了。但是對於少兒教學來說,對「金石氣」過分強調會導致幾個問題:

拙見以為,少兒書法教學,應該多取法古人,親近「書卷氣」,遠離「江湖氣」。要做到遠離江湖氣,首先要做到遠離江湖。

首先是使學生在審美方面走進誤區。反覆強調「金石氣」,則容易致使學生把殘損的部分理解成構成筆畫原有的一部分,這種現象在學生臨帖的時候時常發生。學生在臨習的時候,往往被誤導去描摹那些本不屬於筆畫形態的部分,這是在少兒教學中強調「金石氣」的教師的通病,特別是某些協會會員所青睞的。恰恰相反,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區分哪些是筆畫的形態,哪些是殘損導致的形態。

其次是有礙學生找到「書寫感」,甚至會導致學生長期滯留在「畫字」的狀態中。毋庸置疑,帖學的一路的筆法實際上更容易使學生體驗到自然書寫的狀態(這裡要補充一點:帖學、碑學到了高級階段,甚至所謂「碑帖結合」也好,最終自然都無法迴避自然狀態的書寫),而對「金石氣」的強調,無疑阻礙了學生對書寫節奏、對書寫連貫的掌握。

少兒書法教育之難,一難在教師平庸,這且不可怕,只要路子正,有的是「青出於藍」;二難在教師已著時風,並用時風浸染學生,急功近利,這才是最可怕的。

第三,作為少兒書法教學,強調「金石氣」太過超前。對於沒有筆墨實踐經驗、沒有高級的審美判斷能力的「素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追求這種「美感」的,但對於具有相當的創作經驗、審美能力的人來說,「金石氣」才恰能提供開放而又深刻的啟發。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受過訓練的孩子一下筆就具有「趣味」「天真」「稚拙」之美,但這是一種非自覺的美,不宜盲目肯定,更不宜對這種美過分渲染和吹捧。

第四,說到家,對書法的欣賞,特別是針對少兒書法教學來說,更多時候是對古代書法精英、文化精英、社會精英的為人、為學、為藝的欣賞,也就是透過作品,到達對人的風采的感知和欣賞。這也是少兒書法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對「金石氣」的強調,乍看似乎將「自然」參與的一部分算了進去,實際上恰恰背離了對書家、書作本質(筆墨)的欣賞。

如果這些作品可以是獲獎作品,筆者也只能哀嘆:孩子們在書法學習上的「骨骺線」已經閉合了,儘管筆者也時常作為一些展賽的評委,但在「洪流」面前,也只得自嘆人微言輕……

也因此,當我們站在少兒書法教學的角度來看,將強調「金石氣」和強調「透過刀鋒看筆鋒」兩種思路放在一起比較時就會發現,後者無疑已經把握了更為本質的東西——那大概更追求自然狀態的書寫,更偏向於實實在在的書卷氣吧。在少兒書法教學中,筆者也建議可適當增加少兒對行書墨跡的觀察,一來更能使學生找到書寫感,二來,從這些墨跡背後,也更能使學生感受到人如其字的古代書家的精神世界。當然,更建議某某家協會會員在從事少兒書法教學時,多有一些注意。

歡迎關注

一起分享怡齋書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齋號怡齋字惜之 的精彩文章:

TAG:齋號怡齋字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