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在亡國前的40年就已經無力回天了,崇禎其實是背了一個大黑鍋

明朝在亡國前的40年就已經無力回天了,崇禎其實是背了一個大黑鍋

原標題:明朝在亡國前的40年就已經無力回天了,崇禎其實是背了一個大黑鍋


1644年的某日,京城老百姓在流寇亂軍的流言中照常起床,卻沒想到,一件仿若天塌了的事情發生了——明朝覆滅了。四九城城門大開,往日四處作亂的亂軍頭子李自成大搖大擺的率軍進京,而追隨李自成的起義農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夠以勝利者的姿態打進京城。


一個草根階級推翻了當世最強盛的政權,這事就像是玄幻小說的劇情一樣。可惜,草根皇帝李自成才穿了半個月的龍袍,滿清韃虜就被吳三桂領來入侵了京城,李自成稀里糊塗的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當時,堪稱全球最強的朝代——大明王朝怎麼就覆滅了?古人對此事始終耿耿於懷。


清朝曾流傳下一種說法,那就是明亡於萬曆,與崇禎的關係不大。這個說法直接將明朝的滅亡往前追溯了四十年,這裡,我們還得從崇禎的爺爺說起。


一、貪財的皇帝——萬曆皇帝對朝政興緻缺缺,對修真卻情有獨鍾,這位皇帝將三十年光陰全部投注到修道之中,甚至,連早朝都不去了,不知臣中大臣更換,很多大臣甚至一直沒見過皇帝,政治逐漸開始腐敗,黨爭內亂激烈,爭權奪利,國力下降。除了修真這項愛好外,萬曆皇帝還做好了長生不老後的物質準備,那就是——撈錢,瘋狂撈錢。


按理說,國家財政收支都明確的賬目,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侵吞,否則,豈不天下大亂?所以,若想要擴充皇宮內庫還得另想辦法。就這樣,萬曆皇帝把主意打到朝廷的官員身上,萬曆皇帝覺得:「許多官員在任期間能夠吃得腦滿腸肥,所藏家底必然豐厚,索性找個理由將其查抄,讓自己填飽肚子。」



張居正活著的時候,萬曆皇帝尚有所收斂,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就開始「大展拳腳」了,之後,開始抓官員的小辮子,藉機查抄官員財產。後來,聰明的萬曆皇帝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民脂民膏經官員之手必定會被剝層皮,若想收穫最大利益還得直接剝削老百姓。最終,索性派出太監在全國各地搜刮百姓,而太監成了背黑鍋的最佳人選。


在萬曆皇帝死後倒是給後代留下了一筆大錢。繼任的太子也沒有仔細的教導,而且接位一年不到就亡於春藥,也就是紅丸案,然後,是天啟這個木匠皇帝上台... ...


二、「上行下效」的官員——有了皇帝在前頭做出「表率」,地方官和土豪鄉紳們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由於,明朝自朱元璋一開始就限制了官員收入,所以,明朝官員必須得絞盡腦汁賺外快,這也使得大明官場就從根本上違背了朱元璋的初衷,逐漸變得更加貪腐。


關於明朝官員是如何貪贓枉法的,《明朝那些事兒》里說的十分生動,在此本人便不贅述了,而是單講講官員與當地土豪是如何勾結的。明朝的地方官的任用為了避嫌通常會選用異地官員,這就使得官員對當地民情十分陌生。每逢地方官就任,時常有土豪們站出來表示支持工作,而雙方暗地裡開始勾結,沆瀣一氣魚肉鄉里,有點像是電影《讓子彈飛》中官紳勾結的意思。


人浮於事,再加上東林黨人空談誤事,表面清高,實則貪鄙不堪,由此,就徹底動搖了明王朝國本。


三、不堪重負的農民——有許多人覺得大明的覆滅實屬偶然,甚至,拿出諸如裁撤驛卒等事件說事,其實,這些都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稻草罷了。


明亡前四十年萬曆皇帝與官場的亂象使老百姓成了直接的受害者,古往今來老百姓要求的不過是一口飽飯,倘若,連溫飽都無法滿足則不免鋌而走險。這一時期的老百姓缺的是一個起義領袖,只要有人起了帶頭作用,勞苦大眾必定會群起響應。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個數據:

李自成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出生在陝西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繼遷寨... ...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萬曆四十年)出生於赫圖阿拉... ...


張獻忠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出生於陝西省定邊縣... ...


左良玉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出生於(不詳)... ...

——可見,明的滅亡實際上始於萬曆,此言不虛,萬曆皇帝確實要負主要責任。



李自成就是這樣一個起義領袖,由此看來,其實李自成能夠舉事完全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實在太適合起義了。


皇帝和官員們可能十分曾恨這些農民起義軍,但是,勞苦大眾卻十分歡迎這群「亂軍」,他們不惜拿出所剩無幾的糧食對亂軍給予支持,並就自己掌握的消息知無不言,甚至,直接投身到起義事業中去。畢竟,幫助起義軍沒準能夠換來一番新的天地,總好過一輩子受剝削壓榨。


崇禎其實很倒霉,在國家瀕臨崩潰的額時候以死反省了自己一生的過錯,實際上,主要責任並不在崇禎皇帝身上,平心而論,由崇禎來背亡國這個黑鍋並不公平。可以說,在崇禎當時接收朝廷的時候,國家已經不成樣子了,就是一個爛攤子,想拉回來比較困難了,說句實話,並不是崇禎能力太差,是明朝這個時候已經無力回天了!



就在崇禎弔死在煤山的一個月後,吳江郡照常舉辦了賽會,盛況空前,老百姓樂在其中,絲毫沒有亡國之悲。從這就能看出,大明腐朽不堪早已成為每個老百姓心裡的結,當這塊朽木崩潰之際反倒會讓老百姓感覺輕鬆。


可以說,我國存在了千年的額封建制度早已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可惜,根深蒂固的思想讓明朝歷代統治者意識不到這一點,仍選擇保持舊制,最終,使國家無法適應變革,再想整頓的時候為時已晚,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這棵大樹被外力推倒。


參考資料:


『《為什麼說明亡於萬曆?》、《明朝那些事》、《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古代想當官很容易,只有你手裡有一樣物品,直接一路青雲直上
這個人實在太富有,南京城他一人就建了三分之一,結果卻容不下他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