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廷批複中的六個字,讓曾國荃氣得半死,曾國藩卻為之打圓場

朝廷批複中的六個字,讓曾國荃氣得半死,曾國藩卻為之打圓場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九十二 請勿轉載

在曾國荃攻打南京城的時候,他的心情與外界對他評價是有一個很大變化的。剛開始圍城的時候,挾攻克安慶的大功,曾國荃意氣風發認為金陵不難攻克,朝野對他也寄予厚望。然而圍城三年,曾國荃卻止步於南京城下,外界對此卻眾多非議,認為他戰術老套,能力有限。曾國荃急於證明自己,卻無從下口,整天心煩意亂。

他不到四十歲,卻記得頭髮都白了,為了攻下南京,他經常騎著馬圍著城瘋轉,希望能找到薄弱口。在與曾國藩的書信中,他甚至對一向尊敬的兄長也有怨懟之言。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清廷對他的奏章回復更打擊他。

本來他讓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起草一份普通的軍務奏摺。在當時,曾國藩的幕僚之中,人才眾多,起草的奏摺有天下第一之稱,而很多則出於這位趙烈文先生之手。然而,這次的奏摺,朝廷卻沒有管你天下第一還是天下第二,直接批複:

曾國荃未到浙江巡撫之任,嗣後軍務與楊岳斌、彭玉麟一律由曾國藩奏報,毋庸單銜具奏。

這是什麼意思?原來,在清廷,奏摺是外官與皇帝溝通的主要渠道。按照規定,二品以上官員可以直接上奏,即批複中所說的「單銜具奏」,而低於二品的官員,則要請二品官員代呈。曾國荃此時剛剛被授予浙江巡撫不久,這是從二品的實職,即使因為戰事緊張他沒有也不可能現在去上任,但單銜上奏這個權力他應該還是有的。

不過,就是這個普通軍務奏摺的回復,讓他無端被申飭,丟掉了這個權力,而且更關鍵的是這是大大的打臉,讓一向心氣甚高的曾國荃面子上掛不住了。他向曾國藩訴苦,將自己勞苦功高而被朝廷所責難的經過告訴了曾國藩。

其實,這個時候是同治初年,這份奏摺既不是小皇帝同治的意思,也不是兩宮皇太后所管,而正是一向對曾氏兄弟非常支持的恭親王奕訢所為。那好端端的,正在用人之際的奕訢為什麼突然說出這樣無情的話呢?

曾國藩等人認為奕訢是心情不好,此時正好因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李國泰擺了一道,撤銷了花了巨資引進的艦隊,並且還以高額的解約金送走了李國泰這個洋菩薩。奕訢雖然維護了國家主權,但是在客觀上作為總署王大臣,也有用人不當的責任。所以恭親王此時,正在氣頭上,恰好碰到了曾國荃這個倒霉的奏摺。

但是,曾國藩不敢明說的是,此時恭親王已經動了鳥盡弓藏之心。隨著安慶的失守,太平天國都城最後一道屏障已經蕩然無存。看起來,已經對抗了十幾年的太平天國即將覆滅,清朝終於要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令清廷憂慮的是,這場戰爭所依賴的軍隊,不是八旗軍也不是綠營,而是已經崛起的湘軍。這是一支並不受朝廷控制的軍隊,對於恭親王等滿族貴族來說,他們憂慮的是:今天湘軍可以打太平軍,明天是不是也可以對抗清廷呢?

所以,這份奏摺的批複,表面上是打曾國荃的臉,實際上也是在敲打曾國藩本人,只不過還有需求,所以沒有到翻臉的那一步。

曾國藩連忙寬慰曾國荃,說他這次的情況,與當年胡林翼的情形很類似。他深知曾國荃的性情很剛烈,生怕他會為此而抑鬱,所以「然君父之命,只宜加倍畏懼」。

針對曾國荃對於金陵首功的念念不忘,曾國藩非常大度地表示,如果實在是盡了人事後,不是咱們兄弟拿下的金陵,說明咱們的福德不夠,不配擁有這份大功,也不必過於介懷:

畏天命,則於金陵之克複付諸可必不可必之數,不敢絲毫代天主張。且常覺我兄弟菲材薄德,不配成此大功。

曾國藩的話,也讓曾國荃急躁的心情得到了舒緩,最終搶在李鴻章趕來之前,打開了南京城。

喜歡請點擊關注,每天帶給你有趣的歷史故事。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曾國藩家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丈夫不愛她,兒子不孝順她,但孫子讓她成為了人生贏家
咸豐無奈的說:誰打下南京,封誰為王!隨後又耍了個心眼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