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提祖師傳了孫悟空長生不老之術,為何地府還要拘拿悟空

菩提祖師傳了孫悟空長生不老之術,為何地府還要拘拿悟空

正所謂:上功者聽聲,中功者望氣,下功者觀相。

關於「相由心生」,風林秀已經說過多次。這裡依然要說,謂之循序漸進。

看一個人的性格、人品、節操、擔當,看哪裡呢?當然是看相。

看相,乃是觀人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識人之法。做為普通人來說,學會從相看人,已實屬不易。因為看相需要智慧,許多人的智慧,被功名利祿蒙塵之後,其識人能力已經大打折扣了。

初等看相,要從「好相」、「壞相」觀起。然後可以識「妙相」,即算登堂入室了。

當然,能識「妙相」之後,即有了「望氣」的資格。經常我們一見面就會說一句,你今天氣色不錯啊。對了,這就是「望氣」。

懂得「觀相」與「望氣」之法後,就可以「聽聲」了。

「觀相」、「望氣」、「聽聲」,乃是「識人」三部曲。一會我們再講其中的原理。首先我們要先講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就是菩提祖師與孫悟空的故事。

1.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的師父是菩提祖師。可是誰能說一下,菩提祖師那麼多弟子,為什麼單傳孫悟空長生不老之法呢?

答案就是書中。

《西遊記》第二回,祖師登壇,開講大道。真箇是——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是聽得入神了,所以才手舞足蹈。

那他聽到什麼入神了呢?

悟空是這樣說的。「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望師父恕罪!」

大家看這個詞——妙音。

馬上,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

菩提祖師對孫悟空能識「妙音」已經認可。所以才有了後面一大段關於「術字門」、「流字門」、「動字門」、「靜字門」的對話。

那麼「妙音」是什麼,其「妙」在何處?為什麼孫悟空能懂妙音就能被菩提祖師傳授長生之法?而事實上,學會了長生之術的孫悟空,後來還是被地獄的黑白無常給捉去了呀。他是靠自己的能力強銷死籍才取得的長生之術。那麼這其中到底有何玄妙?

說「妙音」之前,咱們不妨先說說「妙相」。

畢竟說,大家都很重視自己的皮囊,因此有一副「妙相」還是很重要的。

關於「妙相」,佛祖解釋得最好,也最清楚。佛說有三十二相好,能得其中一項即屬「妙相」。比如說,眉間白毫相,是指兩眉之間有白毫,以其常放光,所以稱為毫光、眉間光。

史書中記載孔子的相貌就很妙。《孝經·鉤命訣》記載,仲尼斗唇,舌理七重,龜脊、輔喉、駢齒,面如蒙倛。在司馬遷的《史記》上記載,說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

這樣看起來,其實孔子的相貌並不好看。常人眼中的「不好看」,卻不代表不是「妙相」。所以我們理解「相由心生」的前提,是你一定要知道什麼樣的相貌才是「好相」、「妙相」。

那麼,相貌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於是,咱們的課題就要進入相貌起源了。

2.

《心經》早就說過了世界的本質,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現代科學已經越來越接受,世界能量論。一切的物質本相,其實都是能量。

能量通過不同的運動,才形成物質的相。能量運動的快與慢、強與弱,從而形成不同的物質屬性。於是有的成為石頭,有的成為植物,有的成為動物,有的成為了人。

廣義的人,其實包括各種仙人。

智慧超越普通人的,又有了聖人,至人,神人,最終極的是真人。

能量之初,即是混沌。所謂的能量,其實就是混沌之元,我們簡稱「混元」。

在《莊子·應帝王》中,記載了混沌與南海大帝、北海大帝開七竅的故事。而所謂的南海大帝與北海大帝,其實就是混沌心中生出的「陰陽」屬性。這就是「無中生有」。

陰陽一分,先有陽動,而後陰動。混沌一死,萬物叢生。所以在《西遊記》第一回,就引用了邵雍的一首詩: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能量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混沌的意識。

至此,我們要繼續小結加深理解。物質的本質是能量流,能量的本質是意識流。

所以,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或者世界,其實就是混沌未開之時的意識衍生而來。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同一種意識,即:混沌意識。這也是現代量子物理學說——量子糾纏的本質所在。不但人與人之間、人與生物、非生物之間,甚至天體星辰之間,都存在著量子糾纏。所以才會有蟲洞、黑洞、平行宇宙等超級星際現象存在。

混沌意識在演變過程中,不斷相互作用,膨脹、坍縮、分解、吞噬等等,形成形形色色的大小意識,於是以不同的能量形態,形成了不同的物質。

可以這樣說,不但人具有意識,山川樹木河流都具有意識。所不同的就是意識能量的強弱與存在狀態。我們不能說,人的智慧就比那些大山石頭高。事實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才是真正的高量能體和高智慧體。因為他們的能量基本是對外供給,而不是索取。這與人類、動物等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在供給鏈中,日月星辰相對是比較高層級的。所以日月星辰比人類來說,就是高級智慧能量體。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總有星宿來下凡了。

能量之間的相互作用,直接導致了物質之間的相愛相殺。這點人類體會得最為明顯。

因為自從有了人類,就始終生活在一種打打殺殺的環境中。這也是能量的本質決定的。

一種能量侵犯了另一種能量,必然遭到反擊。這就是佛教所說的「因果」。

佛教之所以大興的原因,也正是因為他對世界貢獻了「因果學說」。而道教之所以暫時退避後台了,也正是為了要還佛教這個「因果」。

能量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樣會導致其外在物質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人一生氣馬上就會變得相貌非常猙獰醜陋,是因能量發生變化的緣故。

生氣只是一個小方面。讓相貌產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依然還是「因果」。你的言行舉止,你的善惡美醜,一切都會作用在你的外貌上。所以楊瀾說得對,以貌取人是很科學的。

難道說,相貌丑的人就一定不是好人,這算給醜人定性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相」,是能量變化的外在;「氣」,是能量變化的內在。那麼還有,「音」,則是能量變化的本質。

前面反覆說了,外在相貌固然重要,但氣質更加重要。我們經常發現,有些人乍一看,不好看,可看時間長了,發現其實還是挺不錯的。這就是「氣」發揮了作用。

那麼有沒有「相」不好而「氣」很好的人呢?當然有了。只不過不是很多罷了。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名叫管輅,就是這樣一個人。當然,還有《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也是如此。而且孫悟空更高一層,除了「氣質」佳,還能識「妙音」。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孫悟空為什麼那麼丑,卻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了。

孫悟空到底有多醜呢?

3.

有一個詞「尖嘴猴腮」,說的就是孫悟空。這種相貌如果放在人身上,顯然是一種奸詐之相。但前面我們說了,「相」、「氣」、「音」的作用是依次遞進的。孫悟空如果不識「妙音」,那他跟其他猴子沒有什麼區別。可恰恰他是懂「妙音」的。

人類被稱為萬物之靈,他跟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按照人類自己的理解,首先人類有語言。

語言,正是最低一級的「音」。還到不了「妙音」的程度。

語言的分類又很精細,要想深入研究可以參考一下邵雍的《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

本來說,按照人類的能量運動構成,是不足以識別妙音的。可是悟空卻可以,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本體是石頭。

我們再也不要覺得,人類比石頭聰明多了。事實上,石頭是構成硅基人的基本元素;比人類的基本組成碳基要高一個維度。

這就是說,孫悟空其實是降維進入人類世界的高級人類。他來到這個世界,帶著一個任務,就是對接元始天尊的「混元道果」。那麼在此之前,他要先跟菩提祖師學會本領。

前面我們說了有四種超智慧人,聖人,至人,神人,真人。前面三種是碳基人的高級體,而真人則是硅基人的高級體。

作為孫悟空來說,他已經降維,所以他的身份是至人。這點菩提祖師已經證明過了。正所謂: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干!

大家倒也不必對碳基人與硅基人分得太清楚,其實還有許多智慧生命,是二者的結合體。

菩提祖師就在犀牛賀州,可是佛道兩教的至聖先賢卻從來沒有發現過他。這就是因為維度不同。孫悟空之所以能找到菩提祖師,恰恰是因為他能在兩個維度間自由穿梭。這樣我們或許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孫悟空學習了長生不老之術,地府還要拘拿於他呢?因為維度不同。孫悟空的長生不老之術,適用於另一個高維世界,但對於人類這個世界來說,地府並不認可。

那麼孫悟空穿梭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因果轉換」。讓佛教的「因果」走向前台,這就是西天取經;然後讓道教的「因果」退居後台,這就是「混元道果」。

在這期間,為了更好的讓人類接受和實現歸化,還要有儒教的輔佐。這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三教並存的體系。

《風林話古論今》專欄,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西遊記》《心經》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宋朝的哪位皇帝通過禪讓既贏得巨大聲譽,且退位後依然皇權在握
明代的科舉舞弊案,文盲成了會試第一名,眾考生拿泥巴抹皇榜泄憤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