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奇案,案情簡單但是牽涉到湘軍與朝廷的矛盾,最後辦成冤案

晚清奇案,案情簡單但是牽涉到湘軍與朝廷的矛盾,最後辦成冤案

文/王國棟

1875年,浙江紳士汪樹屏聯名數十位江浙名士,實名向都察院舉報浙江巡撫楊昌浚袒護杭州知府、餘杭縣令等人誣陷謀害餘杭舉人楊乃武,朝廷震驚。同時刑部也收到民女葉楊氏(楊乃武二姐)為楊乃武鳴冤的訴狀。於是朝廷下旨刑部右侍郎翁同龢主持審理此案,這就是名列晚晴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

1872年,餘杭舉人楊乃武的房客葛品連暴亡。由於葛品連死得蹊蹺,而兒媳婦小白菜(名畢秀姑)又與楊乃武素有情緣,因此葛品連的母親懷疑其死於非命,遂報官。餘杭縣令劉錫彤接狀後,惱恨楊乃武曾舉報其貪墨錢糧,斷其財路。於是在沒有經過調查求證的情況下就決定將案子做實,對小白菜與楊乃武動用大刑,獲得了勾搭成奸,用砒霜毒殺葛品連的口供,判楊乃武與小白菜死刑。但是劉錫彤太急於給楊乃武定罪,違反了清朝的律法規定,違規對舉人出身的楊乃武動刑,屬於程序違法,卷宗落下了漏洞。楊乃武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親朋好友中不乏官宦紳士,他們聯名為楊乃武奔走鳴冤,聲勢浩大。案子呈報杭州府及浙江巡撫衙門,劉錫彤花錢打通關節,必欲至楊白二人於死地。浙江上下都是湘軍一黨,官官相護,不予細查,直接呈報刑部。

由於此案關鍵證據缺乏,楊乃武與小白菜又當庭翻供,於是案發三年之久都不能結案。浙江官場的舉動惹惱了江浙士紳,他們聯名向都察院實名舉報浙江官場的違法行為,並出資幫助楊乃武的家人進京告御狀,這才有了開頭一幕。

翁同龢接手此案後,不敢怠慢,不但廢寢忘食的查閱卷宗,審問人犯,還把死者葛品連的遺體連棺木從浙江運往北京,以便勘查。經過近一年的調查,此案終結。朝廷推翻了此前浙江的定案,認定村民葛品連是暴病身亡,楊乃武無罪釋放,小白菜畢秀姑奉旨出家為尼。餘杭縣令劉錫彤、仵作沈祥因為勘察不密,造成冤案,被撤職充軍。浙江官場從巡撫楊昌浚以下百餘人被撤職罷官,永不敘用。

表面看起來楊白一案只是一個普通的冤假錯案,但是其牽扯的政治鬥爭卻遠比案件本身要兇險得多。因為案發時湘軍正如日中天,湘系官員控制了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西諸省,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在這幾個省份,從總督至縣令,全部是湘系人物,朝廷根本就無法染指。據說此案告到都察院後,因其牽扯湘軍的厲害關係而專門進行了討論,後來是在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的拍板下,才決定對浙江官場大動干戈,否則的話,此案早被刑部給淹了。此案給浙江官場,特別以是曾國藩為首的湘系官員沉重打擊,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有多大的功勞,有多少軍隊,大清朝還是滿人說了算。所以其政治意義要大於司法意義。

楊乃武出獄後,因為遭受大刑,已經成為殘廢之人。而案件的另一主角小白菜畢修姑,也因為行為不端,引發猜疑而被罰出家為尼。從整個案件來分析,楊乃武、小白菜與浙江官員全是輸家,得到好處的是滿清朝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以前是謀反作亂的黃巾軍,被曹操收編,被後世稱為青州兵
出師未捷身先死,一代奇才蔣先雲的英雄事迹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