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後庄公引發的宮廷之戰: 崔氏、晏氏和慶氏誰主沉浮?

齊後庄公引發的宮廷之戰: 崔氏、晏氏和慶氏誰主沉浮?

原標題:齊後庄公引發的宮廷之戰: 崔氏、晏氏和慶氏誰主沉浮?



公元前548年的春天

公元前548年的春天,齊國朝野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晉國聯合諸侯攻打齊國,齊國朝政皆為崔氏、慶氏等族所霸佔。而齊後庄公對待國外的危機似乎並不重視,依然我行我素,居然與功臣崔杼的夫人私通,這在朝臣之中形成了極度惡劣的影響力,朝臣皆同情崔抒之苦,已經認可崔抒在某種程度上的思想悖逆。


崔抒當年扶持齊後庄公即位,此後謀弒齊後庄公,可謂是「我可以扶你上位,更可以將你拉下來」的春秋案例。數年而後的孔子說「禮崩樂壞」,本身就是曾經受到齊國這場動亂的影響。齊後庄公死後,崔抒和慶封形成聯盟,召集群臣到齊國宗廟議定齊國君主之時,齊國的朝臣們大多並沒有產生過劇烈的反抗。


在那個風雷四作大雨將至的清晨,在齊國王室宗廟的堂上,站在兩旁的齊國朝臣們,拖著及地的長袍,年輕的一聲不響,蒼老的微微喘息,那些略顯慌張的影子,投影在風扯起的帷幔和晃來晃去的燈火上,顯得如此陰沉。當崔抒和慶封將齊靈公的幼子即齊後庄公的幼弟杵臼推到人群中央之時,朝臣中響起竊竊私語之聲。權臣弒君主很多時候不會選擇被弒君主的嫡長子,這些事情作為高層的貴族們都是心知肚明的。但終究還是有那些意圖守護禮樂制度的老臣們要站出來,跟崔抒和慶封唱反調。


公元前548年的春天


崔抒和慶封兩家人要追根溯源的話,都是齊國開國者姜太公的後世,崔抒是姜太公的三兒子丘穆公的後族,慶封則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的太子公子無詭的後代。也即是說這兩家人都是有著純正血統的公族子弟。當然在齊後庄公這個時期,這兩家人的血緣傳繼已經發生了很多分叉,而且大多已經跟正統的國君公族有著相當的分歧,基本上所形成的君臣關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族了。當然對權力之覬覦依然無時不刻誘惑著他們,他們要扶持新的國君即位,就是要為自己的家族謀取更大的權力。


崔抒和慶封所提出的議題就是要擁立齊後庄公的幼弟杵臼為齊國君主,按照正常的邏輯齊後庄公死掉了繼位的應該是齊後庄公的嫡長子,這是周天子所決定的嫡長子繼承製,而崔抒和慶封要以杵臼為君,就是在嚴重的破壞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在墨守成規的老貴族眼中本身就是不可能接受的。


於是,一個朝臣站了出來,說:「我反對!」這個朝臣被殺掉了。於是,又有一個朝臣站了出來,再次堅定的說:「我拒絕。」這個朝臣也被殺掉了。當殺到第七個朝臣的時候,滿堂的朝臣已經沒有膽量再站出來了,宗廟中鴉雀無聲,崔抒和慶封得意洋洋的以為自己取得了思想上的絕對勝利。而在這個時候,晏嬰站了出來。


晏嬰並非是公族子弟,而是來自國外的很有才華的人,在齊靈公時期進入朝堂。但由於齊靈公的不聽勸阻,導致齊國的穩定格局遭到破壞,齊國人與晉國又展開了數年之戰。後來齊後庄公即位後,也是不聽晏嬰之勸阻,導致晏嬰對朝堂懷抱失望的情緒,散盡家財遠離朝堂,直到齊後庄公為崔抒弒殺而後,晏嬰才跑回都城中來,對當年重用過自己的齊後庄公行送別之禮。


公元前548年的春天


在這場政治變故中,晏嬰是無力反對崔抒和慶封的,晏嬰也沒有反對崔抒和慶封擁立杵臼的議題,這可能是崔抒和慶封沒有殺掉晏嬰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則是,殺的人已經夠多了,以儆效尤也好,殺雞給猴看也罷,滿堂朝臣已經沒有異議了,如果要是再得寸進尺的殺掉這個口碑很好的晏嬰,恐怕會給自己留下無窮後患。晏嬰之幸,亦齊國之幸,無非在崔抒和慶封一念之間。史書載「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這是兩大權臣不殺晏嬰的根本,即是還要借晏嬰之名,來穩固民心。

杵臼就此順利即位,也就是後來的齊景公。那麼,經歷過弒君之戰和奪位之戰的齊景公,與崔氏、慶氏、晏嬰又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且關注近日的海叔說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秦漢之間那個被遺忘的王朝: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要祭祀陳勝?
范睢的秦國: 天下之爭, 一觸即發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