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詩中的一首民歌,大氣磅礴,被評「為中國長氣」

唐詩中的一首民歌,大氣磅礴,被評「為中國長氣」

在唐詩中,邊塞詩是一個重要派別,初唐時初露崢嶸,盛唐時幾與山水田園詩平分詩壇,晚唐時依然佔據一席之地,《全唐詩》中收錄的邊塞詩就有兩千餘首。唐朝的邊塞詩,是盛唐氣象的體現,也為唐詩開拓了疆土,其主流戰將如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李益等,就連李白、杜甫、王維、李賀等人也曾一探邊塞軍情。

邊塞詩?,多出自於征戰邊疆的將軍和隨軍文官之手,或寫邊塞軍旅生活,或寫塞外異域風景,或寫戍卒思鄉之情,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

《全唐詩》收錄的兩千餘首邊塞詩中,有一首很特別,因為它是一首民歌,無法確認其作者,?因此「無主」,只能署名「西鄙人」,即西北邊境的人,就如我們今天說的「東北人」、「南方人」一樣,是一個籠統的群體稱呼。

西鄙人的這首詩名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從詩名《哥舒歌》上,就可以看出來,此為一首民歌,猶如北朝民歌之《敕勒歌》、《企喻歌》。哥舒指的是唐朝名將哥舒翰,天寶八年(749年),哥舒翰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奪下吐蕃重鎮石堡城,改變了唐朝西部邊境的局面。天寶十二年(753年),哥舒翰再次擊敗吐蕃,佔據了黃河九曲之地,徹底改變了唐朝和吐蕃的邊境態勢,使得吐蕃再也無法大規模襲擾唐朝邊境,使唐朝邊境得以安定,保護了邊境人民的和平生活。

這首《哥舒歌》大概就產生於天寶十二年之後,據中唐詩人溫庭筠的傳奇小說集《乾巽子》記載,當時西北邊地流行的歌謠如下: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盡,更築兩重壕。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哥舒歌》,應該是後人在此民謠基礎上加工創作而成。

對於這首詩,歷來評價頗高,清朝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價說「與《敕勒歌》同是天籟,不可以工拙求之」,而明朝文學家李攀龍在《唐詩訓解》中則更是評價說「為中國長氣」。

中國古代,邊患一直是中央王朝的重大威脅,從白登之圍到五胡亂華,在靖康之恥到土木堡之變,無一不是邊疆少數民族帶來的歷史災難。因此,古時候,平定內亂與開疆拓土之功不可同日而語,猶如清末之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與左宗棠收復新疆。

此外,這首詩的後兩句「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與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吐蕃被哥舒翰打怕了,至今都不敢越過臨洮襲擾唐朝邊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人 的精彩文章:

山西省1個以「山」命名的縣,人口不到30萬,有「煤鄉」之稱
湖北省1個縣級市,建縣歷史近2300年,是「三國名城」

TAG:青梅煮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