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發明一句話,清朝皇帝爭相模仿學習,流傳至今仍舊被讀錯

朱元璋發明一句話,清朝皇帝爭相模仿學習,流傳至今仍舊被讀錯

提到中國古代傑出的皇帝,人們往往會想到唐宗宋祖,又或者是秦皇漢武。他們對中華文明的創造與發展至關重要。但從對中華文明延續的重要性來說,我國古代其中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絕對不輸於上面的這幾位,他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原本只是安徽鳳陽的一個小農民,他在元末時揭竿而起,帶領軍隊從南方一直打到北方,最終把蒙古人驅逐出漢家江山,建立了大明帝國。在當代歷史評價上,明朝是得位最正的朝代,它終結了漢民族被異族奴役的狀況,成功地延續了漢族文明,並最終實現了全國統一。朱元璋在建國後,一直兢兢業業處理政務。在處理日常政事中,他往往都親力親為,最多一天甚至處理上千份奏摺,朱元璋的勵精圖治,勤勉治國,堪稱皇帝中的典範。

朱元璋在稱帝後,改革了許多當時的朝廷制度,比如改制了從隋唐傳承下來的三省六部制,又設立了錦衣衛等。其中,還有一句最為出名的話,自朱元璋開始流傳下來,一直延續到清朝,甚至在當代明清電視劇或者小說中我們也能常常聽到。這句話就是——奉天承運皇帝召曰。

前文有提到,朱元璋出身草根,本身就不是什麼帝皇龍種,他最後成功建國稱帝是因為自己從農民起義一步一步建功立業,攻城略地,收攏人才。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自己每次想到這個名字就會想到「蛀蟲」,於是在起義時修改了自己的名字,取了發音與「誅元璋」相同的朱元璋,也借這個名字表明他自己驅除元朝的志向。

明朝建國後,他更是制定了一整套為皇子皇孫起名的規矩,後世的皇家子孫都必須根據規矩取名。在日常用語中,朱元璋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嚴也是煞費苦心。在古代,每個皇帝發布命令的方式都不完全相同,為了突出自己的獨特,朱元璋特地在聖旨中加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其中「奉天承運皇帝」,指的是朱元璋是被天命選中,寄予天道的氣運,才成為皇帝的,因此他稱自己為「奉天承運皇帝」。為了使自己更名正言順,朱元璋又在南京皇宮中建立宏偉的「奉天殿」,用來昭顯自己的威嚴。

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並成功登基稱帝。他將首都遷到北京,在北京大興土木建造的紫禁城中,就有一座比南京皇宮更金碧輝煌的「奉天殿」。由此可見,朱元璋的一個小小的自稱,使得明朝的後世皇帝成功名正言順地坐穩了江山,朱元璋的大智慧可見一斑。

朱元璋親自動手寫聖旨的皇帝畢竟不多,他之後的大多數皇帝,都將這個工作交給大臣們去做。因此,聖旨的內容、格式和措詞越來越格式化。

比如,為了顯示「天」和「皇帝」的絕對權威,明朝中後期的聖旨開頭逐漸演變成了「奉」字放第一行,「天承運」放第二行頂格,「皇帝詔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運」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清朝的皇帝們也想學朱元璋,表明入主中原是天命所系,所以將本族發祥地盛京改稱「奉天府」,同時在詔書中也採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開頭,一直用到宣統帝退位。值得一提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確斷句法應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不是影視作品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讀法。所以,朱元璋發明這句口頭禪,流傳至今,仍舊被人們讀錯了。

史料出處:《明史》、《朱氏世德碑》、《中國通史·明清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檜坑害岳飛惡名昭著,卻生前遺下一物,沿用至今影響千年
三國死得最凄慘的美女,因兩個男人的爭戰,慘遭分屍煮熟充饑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