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電子製造業為什麼總出血汗工廠?

電子製造業為什麼總出血汗工廠?

電子製造業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基本囊括了全部的智能終端和零部件,現在,手機越來越智能,我們幾乎完全變成了的它們奴隸,只要電量降低到50%以下,消費者就變得焦慮,如果電量下降到20%,我們會徹底失去安全感,更可悲的是,人類甚至不忌憚最終變成手機的高級配件,和USB數據線、耳機、充電寶同一個檔次,這也難怪,智能手機正變得思維敏捷、博學多才,不僅能無限制地提高生產、生活效率,也開始變得善解人意,蘋果的Siri已經可以用「地道的河南話」來回復中州老鄉了,而琳琅滿目的App會在第一時間推送消費者渴望看到的新聞和段子,只要在百度閱讀上瀏覽一眼《潛伏》著作,UC就會把小眼孫紅雷和大嘴姚晨全部的消息都推送出來,持續消耗用戶的時間。

基於如此繁榮的景象,前面是欲求不滿的長期需求,而後面則是永遠處於加班狀態的電子製造廠,他們需要趁著消費者興奮未消,快速地把訂單做出來,銷售出去。

前一陣子,《大西洋月刊》發布標題為「強迫勞動是電子製造業的支柱」的文章,文章稱全世界的窮人都來到馬來西亞淘金,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但來到馬來西亞之後,卻發現那個報道里的天堂和自己無關,而且因招聘費、房租、日常消費等等,自己反倒是陷入更大的困境,巨大的生存壓力,讓這些工人更容易生病;相比之下,國內製造巨頭就比較溫和了,代工大王郭台銘親自下旨,零容忍任何形式的強迫勞動;格力董明珠在員工待遇和員工福利方面都堪稱表率,鄰居行業京東則善待物流小哥,一定要讓他們住上大齡單身公寓,以方便員工談戀愛和製造愛情,但平心而論,全球電子製造業都要永遠面臨高強度工作,疲憊、迷茫充斥著整個行業,輿論也比較喜歡和他們硬抗。

電子製造業,有什麼血汗特質?

如前文所述,電子製造業的時效性非常重要,任何的技術、利潤和競爭力都要配上一張詳細的Time Table,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iPhone智能手機直到2018年才推出大屏幕,那麼,他們有可能會完全錯過iPhone6/6plus的銷售巔峰,畢竟,現在可媲美於這兩款iPhone的大眾手機已經遍地都是,而蘋果要做的,就是在競爭對手成長起來之前,消費者慾望高漲之後,快速地把iPhone6銷售出去,這就意味著,全球的零部件製造都要加班加點,來沖高銷售量,更糟糕的問題在於,電子市場向來不穩定,現代的企業團隊尚不能完全預測消費者的口味,於是,面對每一個即將到來的「銷售期」,產業鏈最頂端都會把其視為一個「巨大的機會」,如此策略會要求底端的製造工廠要時時處於備戰狀態,在土地、物料、設備、人力招募方面都要進行風險投資,而真正能轉變成「利潤」的備戰,不足50%!

相比之下,開發、設計企業屬於輕資產企業,市場不穩定消耗的只是其思考和意志力資源,一串串代碼可以打亂重寫,但固定的車間則不容易重新改建,因為,任何的硬體變更意味著新成本的投入,無限地攤薄製造業利潤,而這恰恰是電子製造業最具血汗性質的部分,畢竟,沒有利潤,一切都是不真實的。

因電子產品的複雜性,天才的日本人發明了工作分解表和流水線生產,這樣每一道工序都會變得非常簡單,同時,把生產效率拉到最高。在這種模式下,人是被當做機器來用的,整個工作只需用到自然人的手指、軀體,根本用不到人類的頭腦,於是,枯燥、單調徹底改變了流水線車間里的空氣,這又是一滴電子製造業的血汗;

因製造業屬於重資產行業,前期投資非常大,特別是電子產業,對於環境、物料、精密性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些車間設施一旦配置到位,就時時刻刻開始折舊,也就是說無論是人員、物料、設備、還是整體車間環境,任何的異常都會影響到整個電子製造業的運轉,從而影響資源利用率,拉高成本。因自然人是被當做機器來使用的,所以,他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機器的「作息時間」,也就是說,需要有人24小時配合機器,當然,自然人不可能24小時不眠不休,只能靠周期性的夜班,而對於年輕人來講,加夜班是最痛苦的事兒,每每低頭看錶,也就剛剛過了5分鐘,而正直青春期,自恃精旺盛,完成夜班的生產之後,白天還要玩王者榮耀或者考駕照,長時間缺乏睡眠,讓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年輕員工遭遇早衰、皮膚暗淡和猝死,這也是電子製造業的血汗;此外,也是最重要的,流水線上的單調工作價值有限,每月只有1500塊,而在如此環境中,自然人又只能利用身體的一部分,根本沒有向上流動的通道,企業主常常只能依據價值來制定工資標準,這也是為什麼馬拉西亞的外來人,根本沒有機會觸摸到天堂的門口,那條路對於基層來說,太過遙遠。

總之,電子製造業的工人把青春、時間以及一部分的身體資源交給了流水線,缺乏向上流動的通道,而企業的經營需求又註定無法給予其足夠的工資和安全感,而自古以來,聰明的文人都不喜歡勞動,他們更喜歡站出來歌頌勞動者,把他們本來就枯萎的生活渲染地更加悲慘,一無是處,這大概也是「血汗工廠」的直接由來。

電子特性,製造業需適度變革

作為一個長期觀察製造業的媒體人,筆者也結實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製造業人士,大都是一些製造企業里的中層管理者,他們大都殫精竭慮,滿眼的危機意識,好像一條條上緊的發條,他們擔憂未來的訂單,又要擔心手底下的員工。

勞動密集型企業中,企業主和管理者非常容易把「企業管理」誤讀成為「山頭」,從而衍生出大量複雜的人際關係,一些嫡系、地盤、勢力、兄弟等只存在於「軍隊中」辭彙漸漸進入製造業體質內。事實上,員工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最重要的屬性就是「運行成本」,按照法律合同,企業主可以隨時採用自動化,將自然人員工淘汰掉,但員工對於社會又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對於政府管理來說,需要溫飽、成長、稱心如意的愛好,也需要追求美好的生活,於是,一個特奇葩的現象出現了:企業主本來有機會快速採用自動化,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成本,但常常迫於內外部利益,特別是政府關係讓「騰籠換鳥」的政策停滯,畢竟,當數百萬的低技能者丟掉工作時,社會不穩定因素會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電子製造業一面被媒體貼上「血汗工廠」的標籤,一面又在洶湧的輿論潮水中安然無恙,顯然,電子製造業,牽扯的社會因素太多了。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電子製造業勢必要進行基因式改革,逐步讓機器取代人工來完成單調、枯燥、繁瑣的工作,但整體進程,需要配合社會人才體系的變革,我們需要等到大量「低技能者」成長起來,或者慢慢老去,當然,最積極的想法就是,機器人取代著人工,但卻創造出更高端、更體面的工作,自然人擦掉血汗,真正意義上地追求美好生活。(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AI裁判、寫手、保姆…站在人性和技術的十字路口
高科技是如何一步步毀掉世界盃的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