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屈原究竟多無奈,才在《離騷》中寫下2490字?

屈原究竟多無奈,才在《離騷》中寫下2490字?

說到《楚辭》,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

這是中國古代第一篇、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全詩共372句,2490字。

但是,屈原為什麼會創作篇幅這麼長的一首詩呢?

據考證,《離騷》創作之時,正是屈原被楚懷王疏遠的時期。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離騷者,猶離憂也。」而「離」通「罹」,即表示罹難、遭受。

也就是說,當時屈原正飽受憂思愁苦的紛擾,但他依舊十分關心祖國命運及人民生活勞苦,也渴望通過政治革新改變現狀,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與遠大理想,才藉機創作此詩以表心志。

在《離騷》中,我們一眼便能看到這位德才兼備、堅強不屈的主人公形象——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我已經具有這麼多內在美德,也還要培養優異的才能。)

也極易感受到他想要改變現狀的政治抱負——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為何不趁壯年拋棄污穢、改變陳舊的法度?快乘駿馬勇敢馳騁,讓我成為王的引導吧!)

只可惜此番忠誠抱負得不到欣賞,甚至遭到君上的質疑——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

(我匆匆奔走於君王前後,只為使你趕上聖明前王的腳步。君王卻不體察我的一片忠誠,反而輕信讒言,對我感到暴怒。)

雖痛心始終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卻因人生變故,而無法再做改變——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我低頭長嘆,淚如雨下,為民眾生活之多災多難而悲哀。我只因喜好美潔而自我約束,不料早上進諫、傍晚便遭貶謫。)

讀到這裡,我們能感受到屈原的滿腔熱情抱負,更深刻的卻是他始終不被理解的彷徨苦悶與不滿。

他的內心已經極其悲憤憂鬱,卻還要被迫承擔罪名、忍受他人的羞辱。

只可惜了一番忠誠,唯有感慨生不逢時,化作無盡的淚水沾滿衣衫。

但是儘管屈原飽受磨難,卻從未想過屈服放棄,更是從未後悔最初的志向。

他始終沒有忘記先代聖賢所推崇的「伏清白以死直兮」——保持清白,為正直而死;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道路漫長,征程遙遠,我將上上下下追求真理。)

這是屈原在《離騷》前半部分展開的敘述,紙短情長,令人感慨。

而如果想更好地領會詩歌的內涵,最好的途徑無非是充分閱讀原著,從中感悟詩人的情懷。

不過說到閱讀,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大家可以在【紅棗FM】中,收聽《離騷》的原文朗讀,用心靈的耳朵感受語言的魅力~

不僅是《離騷》,來【紅棗FM】,你還可以在《楚辭》原文誦讀這一專輯中,收聽到全部十七個篇目,盡情享受這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字帶來的聽覺盛宴~

關於【紅棗F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記 的精彩文章:

百家爭鳴:孔子問道於老子

TAG: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