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落因果,「野狐禪」與四聖諦

不落因果,「野狐禪」與四聖諦

「素素之思,朴朴之知」——不惑中年的礪己告白;秉持「文以拙進,道以拙成「,為傳播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心力。

館主說

心經:釋學般若類重要經典,全稱為《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流傳甚廣,全文僅260字。

因: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

果:事物相應內在動力推動發展而得到的結局;

百丈懷海禪師(約公元720~814年),唐代禪宗高僧。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建長樂人。是洪州宗風開創者馬祖道一大師的法嗣,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因其後半生常住於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稱「百丈禪師」(本辭條來源:百度百科)。

不落因果,「野狐禪」與四聖諦

在佛教界,有「野狐禪」一說,故事與六祖慧能之後一代禪宗大師百丈有關。

百丈禪師每次在堂上說法,有一老人常常跟隨大眾一起聽講、一起散去。有一天說法完畢,老人卻留下不走。百丈禪師問道:「你是什麼人,有什麼事情嘛?」

老人答道:「實不相滿,我不是人,是野狐精。五百年前在此山修行,有人曾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么?我說『不落因果』。為此一語,便落為畜生道,做了五百年的野狐精,沒法解脫,今天請和尚為我開示,讓我解脫狐狸身之苦。」

百丈禪師說:「你把問題再重新問我一次。」

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么?」

百丈禪師答道:「不昧因果。」

老人當即大悟,便向百丈禪師行禮叩謝說:「今承蒙和尚開示,令我超脫狐身。我就住在後山岩下,祈請和尚以出家人的禮儀為我埋葬。」

第二天,禪師帶領寺中僧眾往後山尋找死去的出家人,僧眾不知何事。在後山石岩下,找到了一頭死狐,依照出家人將其火化。

後來,人們把那些自以為悟道,實際迷妄不解,錯誤的闡釋佛法的人稱為「野狐禪」。老和尚因講錯一個字而墜畜生道,實際上是用這個故事警示那些自以為是,不得究竟卻亂傳佛法的人。

野狐老人答「不落因果」,意指大修行人前因不再生後果,這是不對的,所以百丈禪師指點為「不昧因果」。「昧」的原意是指天將明未全明,模糊不清楚;「不昧」就是凡事清清楚楚。從佛教觀來看,「不昧因果」是指大修行人對自己一生一世、甚至幾生幾世的前因後果,內心清清楚楚,不起抱怨之念、不躲不避、勇於擔當承受之意。

我們都知道,佛悟道後,至鹿野苑第一次說法的內容是「苦、集、滅、道」,也就是四聖諦。

「苦」和「集」表示的是迷妄世界的果與因,也就是「集」為因,「苦」為果;按佛教說法,「集」是指世間眾生沉淪生死苦難輪迴的原因,「苦"指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苦)。

「滅」和「道」是證悟世界或者說覺悟世界的果與因,也就是「道」為因,「滅」為果。「道」是指滅除煩惱、達到無苦得樂之境所依循的修行方法,即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滅」是指依八正道修行後所證得的解脫與自由、無苦得樂的境界。

從佛所說的「苦、集、滅、道」四聖諦,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也能非常清楚,覺悟世界、頓悟世界有沒有因果?也有因果,這就是果為「滅」,因為「道」。

歡迎留言區留言討論。

(讀書本難,行文不易,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題圖及扇面畫作者:孫健)

主自述:

幼蒙家學。少長,求學理工,所專者化學,其它涵蓋者為理工科所通識,尤以自控及數字電路為機巧。後又習國際經濟及貿易,金融及結算。嘆現代科技之先進,文化之發達;悲我國近代之落後,文化之腐朽。

然近十餘年,重溫舊學。深感「國學」之儒、道,實為窮盡天地之根本、世間之人情。為人所不識者,實因宮牆之高「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得其門者或寡也。」 遂以此公眾號拋磚引玉,略述心得。

其或有同道而識者,實為「有朋自遠方來;」 或有異論而非者,當為「人不知而不慍;」 其或有過者,實為己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閱文館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閱文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