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商河老粗布,樸實無華背後卻是繁瑣技藝

商河老粗布,樸實無華背後卻是繁瑣技藝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曾經也是「織女」。木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如今在中華大地上,幾乎再也聽不到手工紡織機的聲音了,然而傳統的紡織技術卻成為手工技藝的瑰寶。

很多老濟南人都知道,以前商河生產的老粗布床單,特別耐用,而且不易起球,質地非常的柔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商河老粗布甚至可以當作貴重禮物。

商河老粗布的傳統紡織技藝歷史悠久,至今在商河仍舊有「能人」會使用紡棉花的車子,這種車子絕對算的上老古董。手工粗布紡織工藝極為複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大大小小70餘道工序,以二十幾種其本色線經過精心設計可以變幻出近兩千餘種絢麗多彩的圖案。堪稱巧奪天工、千變萬化。

因粗布傳單為紡車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其間隙較大,所以透氣性十分好。最近這幾年,隨著人們對於非遺項目的重視,商河老粗布再次成為濟南的尖貨。

現在生產的商河老粗布,添加了很多現代工藝,製作出來的成品不僅透氣、耐用、不起球,而且觸感非常好,色彩也非常豐富,圖案也緊跟潮流,成為老濟南特產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老人生前將1192件文物捐給故宮,死後立遺囑,將大批文物捐給國博
生抑或死?——中西方生死觀之比較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