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虎式坦克能潛水?二戰英國對繳獲德軍坦克各種嚴肅和奇葩測試

虎式坦克能潛水?二戰英國對繳獲德軍坦克各種嚴肅和奇葩測試

寫在前面的話:

盟軍在北非遭遇虎式後很震驚了一陣,各種關於老虎的報告鋪天蓋地,這篇文章是英國人在對繳獲的虎式和殘骸進行考察後的報告,相對比較可靠。

但其關注點仍然很奇葩,從虎式能潛渡這點就推斷出這是用於登陸英國的坦克......

《德制「虎式」PzKw 6型坦克詳情報告》原載於《戰術技術動向》雜誌1943年9月23日第34期。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美國陸軍部出版的《戰術技術動向》。由於戰時情報管制,數據可能不完整或失真。本文未對原始內容進行調整或修改,文章表達的觀點或意見不代表本人】

《德制「虎式」PzKw 6型坦克詳情報告》

1943年上半年,在北非戰役中,前線多次報告發現德軍新式重型坦克(《戰術技術動向》第18期,第6頁),我們也由此獲得了關於其的詳細信息(《戰術技術動向》第20期,第7頁;第24期,第6頁;第30期,第7頁),以下信息源自PzKw 6(131號)型坦克在北非所繳獲的樣車及各處零散殘骸的全面測試報告彙編。

a、架構與布局

整體尺寸除寬度外,其他數據與前述報告基本一致。寬度為11尺9英寸,並非原來的12尺8英寸。車體整體採用焊接工藝,車體尺寸為:

炮塔由後部彎曲的馬蹄形垂直裝甲板構成。炮塔座圈為立式,由內部的固定支撐環及外環構成。座圈採用1.6英寸滾珠,無保持器。座圈使用了多種密封措施,除防水密封外還有毛氈封。旋轉圈為單一部件,座圈凈直徑6英尺2英寸(1879.6mm)。炮塔拆卸較為便捷。

【德制虎式坦克Pz Kw 6展示水下通氣管】

炮塔吊籃底板直徑4英尺9英寸(1447.8mm),通過支撐管連接至炮塔,吊籃無側板。炮塔液壓迴轉機構位於中部。裝填手位置下方有地板門,位於炮塔12點方向,通向下方的彈藥箱。炮塔尺寸為:

炮塔吊盤底板周圍有多個布置得當的彈藥箱。總共可攜帶92發88mm炮彈,包括彈頭引信的榴彈和APCBC-HE。注1

乘員位置與德軍其他車輛一致,車體和機槍手-無線電員位於車體前方傳動機構兩側,三人炮塔,乘員合計五人。

88mm炮位置略微靠右,其後坐保護裝置向後延伸到幾乎抵住炮塔座圈,從而將戰鬥室分成兩個部分。炮手座椅位於左前方靠下的位置,而車長座椅就在炮手位置之後並且略高;這兩個位置佔據了戰鬥室中較大的一側,但兩人的空間都很狹窄。

裝填手,位於空間較小的戰鬥室右側,空間反而更大;彈藥長度為927.1mm,底部直徑約114.3,很占空間。接觸並列機槍較為便捷。

b、裝甲和弱點

之前已給出的關於裝甲厚度的數據經過了確認,但對於裝甲質量還略有疑問。裝甲厚度數據如下:

側面裝甲表面經過了硬化處理但很脆,容易開裂崩落。炮塔內部的側面裝甲內部崩落情況也很嚴重。

75mm炮對82mm裝甲板的極限擊穿角度是17°,但能夠在30°上有效擊穿下方的62mm裝甲。

射擊測試所用火炮選用的是謝爾饅的75mm(M3)主炮和一門丘吉爾坦克的舊式6磅炮(MK3型57mm)。無法給出哪怕是全面防護能力的估算值。射擊距離被嚴格限制在100碼。鑄造的火炮防盾質量極好,在猛烈的攻擊下也未出現斷裂或崩落的情況。多輪測試射擊無一擊穿。防盾覆蓋了整個炮塔的前部,毫無疑問其比內部防盾的防護效果好得多。

對於炮塔座圈的防護很簡單,僅把駕駛員前方的裝甲板抬升了兩英寸。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測試中兩枚75mm彈頭命中炮盾下緣和炮塔正面之後,向下偏轉打中了車體頂部。

利用現場坦克的正面裝甲與PIAT進行了一場實驗,但PIAT彈頭無法擊穿火炮防盾及102mm厚的正面裝甲板。而德國磁性空心裝葯反坦克武器則能夠貫穿82mm的側面裝甲。

總體而言,該坦克擁有良好的裝甲防護,為對其進行有效打擊,必須使用17磅(3英寸)級別的火炮。有理由相信,其履帶與懸掛系統體積龐大,易受野戰炮及中型火炮的榴彈傷害。

C、火力

88mm炮採用了常見的半自動炮栓結構,可以使用採用電子底火的高射炮彈。該炮擁有獨特的電子保險裝置,用於防止在炮栓未完全閉鎖的情況下或身管未附復進到位時擊發。

該炮還有一個按鈕開關供裝填手使用以確認火炮可以開火,當完成一輪射擊後會在炮手前方亮起一個信號燈。88mm主炮的測試數據如下:

該炮配有半自動裝置及后座防護擋板。

同軸機槍通過炮手右腳附近的踏板擊發。兩挺機槍均為普通型號,車體機槍以獨特的造型安裝在機槍座上。炮塔兩側各有兩個煙幕彈發射器,通過車長座位上兩側的三個按鈕電發火擊發。

煙幕彈標號為K.39。直徑96.52mm。通過裝在較小直徑透明塑料膠囊中的火藥推進,其通過螺紋與發生器的底座相連接。裝葯通過以螺紋連接在裝葯後部的黃銅電底火擊發。

煙幕彈的中部,是由推進劑膠囊固定的內含點火裝置的金屬管。在激戰中要安裝這些設備想來不大容易。

d、觀瞄火控

炮塔旋轉採用液壓驅動,通過吊籃地板中央的立軸提供動力。炮手通過一個前後踩動的腳踏板控制轉動方向及速度,炮塔最大轉速相當之低。炮手還有一個手動的炮塔轉動裝置,同時車長也有一個轉動手柄可供輔助。

炮塔轉向角度可顯示在炮手前方的一個標度板上,在車長指揮塔上也有一個不同尋常的轉向角度指示器。這兩個裝置都與炮塔座圈連接。

主炮俯仰通過與搖架連接的高低機手輪控制。考慮到主炮及外置防盾的重量,安裝有配重補償彈簧,類似PzKw 4特種型號(75mm的型號)。

最大仰角約為15°,最大俯角-8°。抬升主炮操作較為困難但壓低炮口比較容易。車內裝有行軍固定器,可通過固定器將炮尾固定起來。

坦克的瞄具由兩個並列安裝的瞄準鏡筒構成。目鏡通過稜鏡組件(反射透鏡)連接光路,瞳距可通過旋鈕調解。瞄準鏡筒間連接緊密,可確保動作一致。

e、觀察與艙門

車長擁有一個高出炮塔頂端的常見樣式的指揮塔,配有5個帶有潛望鏡的觀察口,視野良好。其中前方的觀察口還擁有一根連接到炮塔的方位制式器。

炮塔擁有兩處外觀一致的觀察窗,分別位於10點和2點方向。同時在4點和8點方向配有機槍口,並配有內置旋窗防護。

駕駛員配有常見的長條形狹縫觀察窗,並有可調整滑塊保護。他同時還有常見型號的潛望鏡,此外,駕駛員還在左側擁有一個潛望鏡,可提供側前方30°的視野。

車體機槍手擁有安裝在球形機槍座的機槍,配有常見的望遠式瞄準鏡。他同樣也擁有一個與駕駛員類似的指向右側的潛望鏡。這些潛望鏡都安裝在艙蓋上。

指揮塔艙蓋以及駕駛員和機槍手的艙蓋均為圓形,直徑約457mm,配有支撐彈簧;艙蓋配有橡膠圈,在關閉時可保持完全的水密。

裝填手上方有一個矩形的艙門,同樣配有密封橡膠圈。其尺寸約為51cmX35.6cm。坦克內還在炮塔的4點方向配有一個直徑較大的逃生艙門,靠近手槍設計口。

f、涉水能力

該坦克擁有水密設計。所有乘員艙門均配有橡膠密封圈和多處緊固栓。發動機組件也可密封,擰緊密封條後,其便可與兩側的散熱器隔和風扇組件隔離開,並通過一根安裝在引擎蓋上方的特殊的進氣管道吸氣,水下進氣管口內徑約95mm,距地高度約為4.7米(參見草圖)。

設計上沒有考慮為連接散熱機構的進氣和排氣,這時的散熱器完全被浸泡在水中,風扇通過特殊的抓手斷開連接。另外唯一需要管道連接的是廢氣,解決的方法是在排氣管上裝一個簡單的單向閥,通常置於開啟狀態。

炮塔內有一個銘牌,印有一些(涉水前的)操作要求:

(1)鎖定炮塔與主炮;

(2)鬆開防盾密封框,並向前推,檢查鎖緊螺母『

(3)卸下機槍,安裝防水條;

(4)卸下潛望鏡,推上密封塊,確保鎖緊螺帽擰緊;

(5)轉動主炮上方的手輪,推入炮架;

(6)為炮塔座圈密封管充氣,氣壓應達到2.5個大氣壓;

(7)打開排水管;

(8)緊閉觀察窗蓋;

(9)打開機槍射口,安裝密封塞;

(10)安裝炮口制退器防水套;

(11)為炮塔頂部換氣扇安裝密封套;

(12)緊閉艙門;

(13)擰緊車長指揮塔的操作桿;

(14)如炮塔外的密封管安裝不夠到位導致排水管進水,關閉排水管,擰緊炮塔內部的密封圈;

(15)涉水後如需緊急開火,至少應解除1~6,以及第14條的密封措施。

以上措施可確保坦克完全浸入水下,並通過長進氣管通氣。考慮到進氣管的高度及涉水需要爬涉陡坡灘,因此潛渡4.27米的水深應該是可行的。

進氣管由三段構成,通常縮成一段存放在車體內,但可以快速拼接並組裝。沒有發現為何不能在需要時為管道增加額外長度的原因。

空氣從上方進入後,通過獨立於發動機組件的兩側散熱器水平格柵。來自諸如白磷手榴彈等物的易燃液體會被迅速通過散熱器,不易造成傷害。

g、通風系統

引擎利用自帶組件進氣,並以此使得空氣通過其進行流通。此外,還有兩道氣流通過側面的風扇和散熱器進行流動。當進行潛渡操作時,在通過槓桿斷開風扇離合器時同時也就帶動蝴蝶閥關閉了這兩道散熱氣流。

據稱,當坦克進行密封準備潛渡操作時,一部分通過進氣管道進入發動機艙的空氣會在進入發動機前被艙壁通風器風扇的引入乘員艙。空氣唯一排除的途徑是作為發動機廢氣排除,一旦發動機熄火,所有空氣都會停止流通。

為排出火藥燃氣,坦克裝有兩個電風扇,其中一個位於炮塔頂部,裝填手後側,另一個位於車體頂部的駕駛員與前機槍手之間的位置。這些風扇的出風口呈蘑菇狀造型,還為涉水提供了防水密封。

h、發動機

該坦克使用V-12結構,60°夾角的邁巴赫汽油發動機,提供650匹馬力(制動馬力)。配有4個下拉式非溢流化油器,各有2個節流管及四層浮子。採用博世旋轉磁鐵式點火器,位於搖桿齒輪機的上方。

i、轉向機構與主減速器

坦克轉向通過方向盤發起操作,帶動轉向機構實現可變轉向半徑,效果類似梅利特布朗傳動裝置的「中性轉向」。注2.此外,還有兩根剎車桿。

j、懸掛與履帶

採用交錯負重輪與獨立扭桿懸掛,大體與前述報告一致。

僅為第一與最後的負重輪提供了液壓活塞式減震器,減震器安裝在車體內,前置的減震器安裝在前部艙內。這些坦克看上去履帶有些問題,履帶銷固定環過於脆弱。每側有8個扭桿,每個扭桿上安裝3個負重輪。這種情況下可使用724mm履帶。當外部的八個負重輪取下後,可使用較窄的533mm履帶。

k、表現

難以對坦克的表現進行評估。重量可能在50~60噸之間,最大估計時速約為24~29km/h。越野能力同樣值得深究。

i、總結

毋庸置疑德軍生產了一種難以對付的坦克,其設計目的必然包含從英國海岸登陸。其防水設計明顯優於我方已有和構想中的設計。

注1:被帽穿甲榴彈

注2:步兵反坦克投射器

注3:兩種英制變速器之一

本文是看北朝發布內容。主編原廓,翻譯yark556,歡迎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轉載,轉載同是需註明出處,若有未註明者取消轉載資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一大國400名平民被炸死,隨後血洗20萬日軍,要求審判裕仁
二戰中國軍民武器缺乏打仗主要拼刺刀,為何還是鬥不過鬼子?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