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念以何,何以一念

一念以何,何以一念

中國的雕塑無論是造型還是線條的處理,跟國畫的法則一樣,講究節奏感,講究筆意,講究意境,甚至講究留白的處理。

由黨震發起「一念——佛造像與手繪的對話」的展覽,此次展覽的作品是藝術家由中國的造像藝術生髮而來的創作靈感。用中國繪畫的方式描繪古代造像藝術,而無論繪畫還是造像都是講究用外在的形式表達內在的情緒,一切外在的形式感都服務於內在。而在外化之前,需內化於己。

五色土特殊的機理和顏色在一定程度上會和圖形本身產生觀看次序上的對抗,

萬物皆空,空既萬物,如果一切皆是虛假,何故在意因果虛實?所以我沒有明確想表達的主題,想到哪畫到哪,一層蓋著一層。

——陳瑜

陳瑜《本無》 40×50cm

何以一念,一念以何。索言之,謂心。畫之一念,一念之畫。呈獻之,謂畫。畫者心何如,畫之何如,如何?如師——心、境、道。

然一念為一,乃有恆之念。一念者,即為有恆之人。恆藝之人,心為一,可生萬。心為萬,可生一。

——陳司怡

陳司怡《微笑》 紙本水墨 62cmx62cm

陳司怡《坐時》紙本水墨 27.5cmx21cm

造像吸引我的是那僧人的拈花一笑,是那氣可衝天的神獸,還是那氣定神閑的一匹馬。這些自然之氣力,乃至神聖的生命之氣是最迷人有魅力的。它是生命的創造顯現,是創作者對造物者的歌頌。古代的造像更多的是有傳播教義的功能,或震懾心靈,或救濟達人。 而當現代人不再篤信某個宗教之後,審美的心靈需求成為了造像對於我們而言的給更大價值。我們對造型的迷戀,就像是遁入桃花源間,其功效可以使得焦躁不安的現代人在此中臥遊,且沉浸於其中。

——喻興

喻興 《雄獅》 27x38.5cm

喻興《戰馬》 20x27cm

「有象」與「無象」之間的思考,再用這樣一種平面圖像的方式再現出來。這過程是對語言的探尋,也是對自己更深入的認知。

外化之前,必要內化於己。用真誠的表達,純粹潛心的表達,是打動自己的首要條件。這打動自己的過程是與造像對話,與生命對話,也是與心之對話。

——李潤松

李潤松 《不得見》 66.5×44cm

李潤松《微塵》 66.5×43cm

造像生髮出的繪畫語言之所以成立,不僅是要求對呈現在紙本上的畫面與客觀造像氣質的貼切,經過漫長時間推移,造像本身的美感也因客觀因素的變化而產生不同,我們更應當懸想他為一件新東西。所以也更應該貼近觸動作者的經過視覺與大腦再加工之後的美的錯覺和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美感。寄我於物,進而達到觀像之形,釋物之神。

——崔一凡

崔一凡《觀像一》30×35cm

崔一凡《觀像二》30×35cm

我記得我當時的狀態是一瞬間的,很想去繪畫我看到的這佛造像,我覺得他有種神秘感。

——許綺璇

許綺璇《瞬》38×38cm

我畫佛造像,我一層又一層地做著加法然後又破壞它。就像悉達多覺悟之前的沉淪,你很難界定覺悟究竟是在哪一刻發生,是莊嚴之寶象,還是悲情的哀相,或許積蓄就是一种放空,或許到最後我們都將走到同一個衚衕里,然後相遇。

——陳潤禎

陳潤禎《佛頭像之二》 76×54.8cm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西路7號院北緯40度1期10號樓2單元101大寶堂

展覽名稱:一念——造像與手繪的對話

展覽時間:2018/6/19-7/19

策展人:朱小鈞

學術主持:黨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財富 的精彩文章:

壁畫藝術中的世界

TAG:藝術與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