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足球與科研

說說足球與科研

2018年俄羅斯足球世界盃正在酣戰之中,這是讓無數球迷大飽眼福的盛宴,甚至比每年一次的諾獎都更加吸引人。足球,四年一度的大考,考驗的是球隊的集體和個人,考驗的是球員和教練,考驗的是球員的耐心和毅力,考驗的是球員的拼搏和球隊的後勁,乃至作風。你死我活激烈爭奪的賽場,讓人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勇敢的鬥士,一個又一個球隊的風格,還有一場又一場讓人吃驚的賽事和比賽結局。這就是足球的魅力。比如,昔日一直被人們看好的德國戰車卻早早地出局了。話說回來,足球與科研在許多方面還是有很多相似性的,不妨說一說。

足球有「三進」。

第一便是進球。沒有飛奔的搶奪,沒有臨門一腳的勁射,就不是足球。沒有神來之筆飄逸的倒鉤,沒有飄忽不定的香蕉球,沒有精準的傳遞細緻的配合,這樣的比賽是讓人感到遺憾的;而一邊倒的、實力懸殊的足球,也讓人覺得乏味;假球、不作為的踢球則讓人覺得無聊無趣,乃至厭倦。只有旗鼓相當,你來我往,這樣的比賽才最精彩。法國4比3勝阿根廷就是一場絕妙好球。足球本身就是一場競技,就是一場勇敢者的戰爭,進球取勝是唯一目的,勝利是追求的結果。因此,進球的意義不言而喻。

第二是進攻。這似乎是一句廢話,但一點都不廢。不進攻哪裡會有進球,這個道理太簡單了。但是我們會進攻嗎?因此,作為教練就要研究戰局,分析每一個對手的特點,布局謀篇,研究陣型,研究球員的打法和技術,做到知彼知己,胸有成竹。作為隊員,就要訓練,把自己鍛煉成金剛鐵骨,帶球傳球,臨門一腳,技術精純;心中時刻想著足球,如何傳遞、如何奔跑、如何配合、如何進攻、如何射門。野蠻對抗絕不是高明之舉,需要的還是嫻熟的技術,奔跑速度,精準傳遞,把握絕妙時機,搶奪優勢位置,創造機遇,要能夠像下圍棋象棋一樣,搶奪先手,預判球的走勢,球員之間更要心有靈犀。足球不是一個人的遊戲,講究的是集體的配合。但個人的攻防能力和魅力決不容忽視,見血封喉進球的球員就是千里馬。足球畢竟是十一個人的團隊,前鋒有前鋒的作用,後衛有後衛的技巧,應有所側重,但不應偏廢。沒有助攻的一腳,哪裡有前鋒的一進!如何剛柔相濟,如何你攻我守,此進彼退,錯落有序,應下足功夫研究。進攻能夠鼓舞隊員的士氣,進球能夠激發民族的熱情。墨西哥擊敗德國的那場比賽,快速防守反擊,真是讓人印象太深刻了。或是突然間排山倒海的回擊,或是奇襲,進球的一刻,讓人目瞪口呆又回味無窮。

第三是進取心。要進球,就要進攻,要進攻,就要有一顆十足的進取心、好勝心。不只是好戰好鬥,不只是拼體力耐力,更要拼進取心。在拼體力的同時,足球更拼的是能否把握機遇、創造機遇的智慧。面對強手,不能膽怯,要想辦法,要大膽突破。「越戰越敗,越敗越戰。」這沒有關係,關鍵是我們要研究,要知恥而後勇。我們吃了很多虧,貴在要汲取經驗教訓。沒有進取心,沒有一刻渴望進球勝利的心,就無法去踢球,就無法和人一比高下,就無法站在世界體育賽場之林。

足球就先說這些,再說科研。科學研究之路也有「三」,這個「三」就是要有「三真」。

第一是真理。許多人說,科研第一目標是要發表,於是便有了那句名言「不發表,便死亡」(Publish, or Perish),這固然有道理。在世界科學這個大舞台上,競爭更是激烈,當然需要發表。但科學研究的真諦是探求自然世界的真理。因此,科學研究的第一要義是探求真理,發現問題,尋求答案,去追尋和創造。因此,也就有人十年磨一劍,甚至傾注畢生心血去研究。追求真理,讓一個人不去務虛,更不會讓一個人只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執意,從而迷失自我。許多著名人士,更是深居簡出,苦思冥想,思考自然中的本源問題,即使得到了結果,也不急於發表。我們為什麼會看到那麼多經典著作流傳於世,比如《物種起源》,比如《時間簡史》,是因為每一部傑作的背後,都凝聚了著者一生潛心研究的結果。這是他們追求真理的結果。

第二便是真干。毋庸置疑,追求真理是一個求真的過程。這是一個艱苦的探尋之路,需要反覆求索,不僅會有肉體的苦難磨礪,更有心靈的波折煎熬,因此,需要真干。因為磨礪了,因為苦其心志了,所以就有了「此鳥不飛則已,一飛則衝天;此鳥不鳴則已,一鳴則驚人」的事例。文章發表是一種宣示,更是一種展示,然而更重要的是,文章的發表是人類對自然深入認識的結果,並為人類理解自然貢獻了一個重要的篇章,包含了人類的感悟、見解、研究歷程和方法,乃至應用等,發表是為了深刻地揭示自然的內在本質問題。文章發表更飽含了作者的探尋和心路歷程。我們固然看到有一些人為了發表,為了名利,巧取豪奪,甚至編造數據等,或把他人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但科學研究從來都是需要真干實幹,需要一個人安下心來靜靜地、默默地干。而不是為了發表而發表,成為「尋章摘句老雕蟲」。

第三是真誠心。科學研究需要一個人發自內心的熱愛和追求,否則他不會有什麼真干實幹的勁頭,也就很難取得什麼成果,更難有什麼深刻的見解和認識,更不用提對科學共同體的實質貢獻等。因而,一個發自內心的研究者,他不願去做沽名釣譽的事情,也「不畏浮雲遮望眼」。他會為真理而辯,為真理而犧牲。浮躁是科學研究的大敵,玩玩的心態也不值得提倡。只有真心實幹了,用心深入了,才會有可能有所發現,否則,便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無論是足球,還是科研,還有「三觀」值得品味。

第一是勝負觀,包含和體現了成就感。無論是隊員還是研究人員,都希望能夠進球或者有成果以及文章發表。勝利了、發表了就有了成就感,這很正常。「不想進球的球員,決不是好球員」,同樣「不想研究和發表的研究人員,也決不是好研究員」。其實勝敗本兵家常事,但沒有審慎地考量、估計和分析形勢局勢,彼此的優劣和現狀等,讓許多人心中容不下失敗。失敗是丟臉面的事;勝者王侯,敗者寇;一榮俱榮等思想要不得。因此,我們應該正視現實,正視差距,更要正視勝負。

第二,價值觀。體育的本意是大眾健體,科研是益智。沒有好的身體,如何去工作和學習;沒有好的大腦,又如何去研究和創造。無論從事科研還是競技體育,都需要好的體力和腦力,以及一顆堅持持久有韌性的心,這樣,才能有機會走向成功之路。因此,德智體是教育之本。對於勝負,我們還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對於體育,我們還是要看其根本,大眾的健康,大眾的強身健體,才是立國之本。同樣,大眾的科研和教育的普及,也是我們的治國根本。民之強,則國強,民之心堅,則國堅。

第三,發展觀。畢竟我們國家底子薄,一些地區發展不均衡等,造成了現在的一些局面,比如,許多運動難以普及,許多居民區沒有場地,居民很難從事稍微複雜的體育運動和活動等,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下大力氣和長久考慮。人才的培養又非一朝一夕和一時的熱情就能做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還需要在許多方面下功夫,從點滴做起,從小就需要鍛煉、教育、發現和培養,培養我們的根基和底蘊。我們需要平心靜氣,需要磨練,需要修鍊。「面壁十年圖破壁」就是這個道理。不是說要卧薪嘗膽,而是要深入人心地做事,做具體的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是說從長遠的觀念來看事物的發展。這才是我們的機會和希望。

足球與科研最大的不同是,一個是靠血肉之軀搏殺,是人的直接對抗;一個是靠智慧大腦的思考,面對的是自然或物體。一個是有組織、有目標的集體活動,另一個往往是單槍匹馬、單打獨鬥的行為。還有,一場球賽也就是上下場90分鐘,表面上看是個短時間行為,似乎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實,背後也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訓練,摸爬滾打的結果。相比較,科研行為似乎是個漫長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個幾十年如一日甚至是傳幫帶的繼承和發揚的結果。此外,一個是明裡面的事情,奔跑在開放和陽光下的操場上,一個是暗地裡面的事情,需要平心靜氣的在實驗室里工作。足球是一件擺在表面的事情,你練沒練功,你在場上如何奔跑,如何踢球,如何配合,如何衝鋒陷陣,如何進球,如何英勇,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科研卻是與此相反,是一件暗地裡下功夫的事情,不是你喊就有的,不是你說說就行的。無論二者如何,都需要真刀實槍的干、拼,才會贏,都需要強大的內心、幹勁和鬥志來支撐。

世界盃足球賽牽動著無數球迷的心,讓我們看到足球的魅力。足球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對抗性,更在於它的未知性。雙方人數相等,真正較量的時候,孰強孰弱?孰勝孰敗?

足球為什麼吸引人?還是那句話或許最有道理:足球是圓的。這意味著,它的公平,它的透明。科研呢?是因為其中所隱藏的物理和數學規律。

只要你拼搏了,只要你探尋了,雖敗猶榮。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來源:科學網鮑海飛博客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阿蘭·比恩和他的月壤畫作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