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談跑團,中國田徑協會有規劃

再談跑團,中國田徑協會有規劃

中國田徑協會已經在更早些時候就開始將目光聚集在跑團——這個跑步人群在跑步過程中自發形成的雖鬆散但卻充滿活力的群眾團體上。

在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社會活動部主任水濤看來,這些或以愛好、或以友情、或以行業、或以地域為紐帶匯聚而成的社會團體,不僅為跑步者提供了一個社交的場所,更為重要的是,在過去幾年中,為馬拉松運動的普及、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引領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社會資源。

「跑團的社會功能,使得他們在馬拉松的交流活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非政府組織的功能,不同地域、不同行業間跑團的互相交流、邀請、賽事信息的溝通,包括參與當地賽事組委會組織的工作,都對馬拉松運動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談到跑團在近些年存在的社會意義,水濤說。像首都媒體跑團、北京醫師跑團、警察跑團,都將自己的專業領域與馬拉松運動結合起來,在賽事的推廣、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除了跑團內部成員互相交流跑步經驗感受,分享比賽信息、進行跑步技術探討,互相鼓勵和扶持這些因為跑步而帶來的共同話題,跑者在馬拉松賽事服務上有著更深刻、更專業的認識。因此在一些有跑團參與的馬拉松賽事服務中,賽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甚至是服務思路都更能夠貼近參賽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從而也幫助賽事在跑者心中取得良好口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發揮了社會資源的社會功能。

對於目前出現的一些跑團亂象,水濤說:「我們還是要看到,更多的跑團是正能量的,是樂於分享跑步的快樂的。但也有魚目混珠的現象,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很難避免的。」

「我們現在已經把一些工作思路轉向跑團的建設上來。一些工作正在摸底和設計當中。」水濤說。

水濤所說的「摸底」,正是對中國跑團現狀的分析和調研,以及對跑團註冊工作的籌備,「未來,我們要把目光聚焦於跑團。包括對跑團組織形式、跑團自律的要求,國家級註冊跑團的門檻條件等等,我們都會出台相應的政策。」

在中國田徑協會對於跑團註冊的規劃藍圖中,他們將計劃打造一個國家級的跑團註冊制。

其中將包括對團規、規章制度、自律性的章程要求,跑團主要骨幹人員註冊,每年更換情況,開展活動的情況,跑團門檻,包括跑團的人數和規模,跑團成員相應的跑步水平,跑全馬、半馬成員的比例等等,都將在註冊中體現出來。

中國田徑協會也會據此為註冊跑團提供相匹配的跑步知識、禮儀方面的知識,起到引導作用。

跑團不僅將具有中國田徑協會註冊跑團的名稱,其成員也都會獲得中國田徑協會頒發的國家級會員證書。憑藉這個身份,跑團及其會員將會獲得中國田徑協會組織的各項培訓方面的優惠便利條件,並得到參賽和智能化等方面的便利服務。

隨著註冊跑團的發展達到一定規模,中國田徑協會將會定期組織優秀跑團的評選,提供獎勵性的回報,配以熱門賽事參賽名額上的鼓勵性政策。提供訓練服裝、馬拉松文化衫等馬拉松周邊產業服務,並引入社會資源來進行回報支持。

談到跑團未來發展的方向,結合國外發展經驗以及國內其他運動項目的市場化運作道路,水濤指出:俱樂部化是跑團向有組織、規範化方向發展的必然目標。

「在這個層級當中,首先是有跑者,跑者是孤立的個體,因為喜愛跑步,而參與到這項運動當中來。之後有了跑團,已經是一個集體,雖然有的是『無組織、無紀律』,有的是『有組織、無紀律』,當然也有的是『有組織、有紀律』,但不可否認它們是十分鬆散的。跑團再進一步向上發展,就晉陞到有組織、有紀律、有法人的團體,也就是俱樂部,跑團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俱樂部轉化,有獨立法人,有註冊資金,有管理,這樣我們可以組織俱樂部形式的訓練、講座、培訓、參賽,還可以在俱樂部之間設計各種比賽。最終使跑團向有組織、規範的方向發展。」水濤說。

在過去幾年中,雖然跑團之間的比賽並未納入中國田徑協會正式的比賽編製,但是社會上的一些小規模接力形式的跑團類比賽卻深受草根跑者的歡迎。

諸如「陳盆濱挑戰100——一執跑」「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越山向海·人車接力中國賽」「奧森100挑戰賽」等賽事的比賽場面都十分熱烈,跑團成員從中獲得超越個人參賽所能獲得的參與感、榮譽感和成就感。

奧森100挑戰賽

在此基礎上,中國田徑協會希望在未來打造的跑團間的對抗賽、爭霸賽也就順理成章,水濤介紹說:「個人、團體都可以搞,各種水平的跑團都可以參與進來。結合綜合管理、結合民間參與,逐步向競技水平為主體的賽制發展。當達到俱樂部層級的賽事時,結合商業化的市場開發,還可以採取主客場制的聯賽,採取賽中賽,採取積分制、晉階制,發展成熟後,還可以專門搞俱樂部之間的高水平聯賽。以此來刺激和提高中國馬拉松整體的競技水平。」

國家體育總局進行的冬季項目——冰雪跨項選材也為馬拉松運動的市場化發展提供了思路。「現在業餘選手的營養水平和訓練水平都很高,有些甚至已經非常專業,社會化之後,優秀的選手很可能會來自於民間。未來國家隊也有可能逐漸社會化、俱樂部,也是為今後的體制改革摸索一條路。」水濤說。

延伸閱讀:紐約路跑協會

紐約馬拉松已成為世界一流賽事

從剛剛創辦時的47人,發展壯大到現在的超過6萬人,紐約路跑協會度過了風風雨雨的60年。現在,已經成為當今跑步組織中的標杆。

老協會

1958年,有一群熱愛跑步的年輕人時常活躍在紐約布朗克斯的馬克布斯戴姆公園。在美國路跑俱樂部的鼓勵和支持下,他們成立了自己的組織,也就是後來的紐約路跑協會(NYRR)。

那時候,這個組織只有47名成員,創辦人叫做泰德·考比特。1970年,紐約路跑協會迎來一個重大里程碑。他們舉辦了第一屆紐約馬拉松賽。那屆比賽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辦,報名費1美元,共有127人蔘賽,55人完賽。1971年的第二屆紐約馬拉松賽,考比特本人也欣然參賽。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紐約路跑協會的會員數已經接近3萬人。紐約馬拉松也越辦越大,並成為最早提供獎金的馬拉松賽事之一。

1991年,時任紐約馬拉松賽事總監的弗雷德創辦了「弗雷德朋友圈(Fred"s Friends)」,這是紐約路跑協會的第一個官方慈善組織,它所籌得的善款用作攻克癌症的研究。1995年弗雷德去世後,紐約路跑協會成立「弗雷德團隊」組織,通過賽事籌款,繼續投入攻克癌症的研究。此後紐約路跑協會越來越多地在慈善和公益方面發揮作用。

2008年3月,紐約路跑協會以非營利組織的身份獲得美國國內稅務局的免稅許可。

大跑團

經過60年的經營,紐約路跑協會的會員人數增長到現在的超過6萬人。他們通過長跑比賽、健步走、訓練課程,以及其他跑步相關項目,向超過60萬人提供過服務。這其中,26.7萬名青少年參加過紐約路跑協會的免費健身項目。

紐約路跑協會為會員提供很多服務。最直接的就是報名費和訓練營方面的優惠。

紐約路跑協會有許多為兒童舉辦的賽事

另外,還有一項「9+1或9+1000」的計劃,也體現出紐約路跑協會在經營方面的智慧和巧思。如果紐約路跑協會的會員在一年之內參加了9場他們舉辦的賽事,再為一場賽事擔任一次志願者或捐獻1000美元善款,這名會員就可以獲得下一年的紐約馬拉松直通名額。

而且,1年之內9次參賽實際上並不很難。紐約路跑協會一年舉辦的賽事超過40場,有時候會超過50場。其中長期舉辦、有一定影響力的主要有紐約馬拉松、紐約半程馬拉松、女子半程馬拉松、布魯克林半程馬拉松、皇后區10km、紐約女子迷你馬拉松(10km)、布朗克斯10英里、第五大道一英里跑、史坦頓島半程馬拉松、4英里跨年跑等等。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跑者都有很多機會參與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領跑者FR 的精彩文章:

林祥棟:比八塊腹肌更穩的是我的配速

TAG:領跑者F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