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沒有老人會帶『壞』孩子,只有你自己主動放棄孩子

沒有老人會帶『壞』孩子,只有你自己主動放棄孩子

沒有老人會帶『壞』孩子,只有你自己主動放棄孩子

作者丨JennyLiu

№.1

說到隔代育兒,相信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肯定會有很多想要詬病的地方,

比如:老人總滿屋追著孩子跑,把孩子堵在牆角喂吃飯,有事沒事給孩子把尿,嘴裡還要吹口哨,輔食只喂小米粥糊,什麼都不加,過分溺愛孩子,過快滿足孩子的需求......

總之,老人有多少種帶娃的方式,我們就有多少種吐槽的姿勢。

眼看著孩子身上的小毛病越來越多,脾氣越來越驕縱,自己卻無力改變,真是崩潰又無奈,當坐下來想認真地和老人溝通一番時,卻會被老人一句:「你都是我帶大的,現在不也挺好的嗎?我現在帶你孩子能有什麼問題?」懟的啞口無言,無力反駁。

誠然老人帶娃的方式有諸多的不科學,但除開個別特別頑固專制的老人外,我們必須承認的一點是:老人也很愛孩子,他們也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所以,隔代育兒或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一無是處。

沒有老人會帶『壞』孩子,只有你自己主動放棄孩子

圖片來源丨《想飛的鋼琴少年》

№.2

祖輩適當的寵愛對孩子而言是美好的體驗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南希·麥克威廉姆分享過這樣一件事情。

和孩子聊天時,孩子們時不時的會回憶起兒時照顧他們的保姆Nanny每天給他們喂「一塊」曲奇餅乾的事情,每次講到這裡的時候,孩子們都是充滿歡笑和暖意的,看起來非常開心的樣子。

很顯然,南希感覺到了這是孩子們童年裡最重要的受寵體驗,這份體驗來自於如奶奶一般的Nanny,畢竟當時她和先生都不會這麼縱著孩子的。

因為生完孩子後,沒有任何祖輩和南希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所以帶孩子幾乎沒有幫手,這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南希有三個孩子)。

於是她雇了一位義大利老太太Nanny做孩子的保姆。

老太太比南希大三十多歲,在年齡上完全可以充當孩子的奶奶的這個角色,但是她老是給孩子們吃曲奇餅乾,每次南希一回家,都會看到孩子們坐在她身邊吃曲奇。


「我的天哪,你知道曲奇糖分多高嗎?」

「能不能不要再這樣喂他們曲奇了?糖分太高了!」

「從現在開始,孩子們每天只能吃一個曲奇,明白嗎?」

老太太很快答應了,但是後來下班回家,南希發現孩子們的曲奇照吃不誤,老太太看到南希疑惑的眼神時,總會嘟嚕著說:南希,孩子是在吃他們今天唯一的一個曲奇,就只吃一個......

相信不只是南希的孩子,就連我們自己,或多或少都會回憶起兒時那些被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寵愛』的美好時刻:偷偷塞給你零花錢,背著爸爸媽媽給你買糖果或者帶你去遊樂園瘋玩一天。

沒有老人會帶『壞』孩子,只有你自己主動放棄孩子

圖片來源丨《想飛的鋼琴少年》

№.3

只要父母沒有退出主要照顧者這個角色

就不用太擔心隔代撫養的問題

其實在所有文化中,祖輩都是非常重要的育兒幫手,不論是在歐洲,美國,還是中國,祖輩都傾向於參與到育兒當中來,當然現在有一些老人的想法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不再對照顧孫輩抱有很大的激情,更希望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時光,做一些自己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這無可厚非,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自己的生活。

所以,對於那些始終還在參與育兒工作的老人而言,我們除了由衷感謝之外,更要有個清晰的定位:父母才是孩子最主要的照顧者。

也許很多媽媽會擔心老人會替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老人親卻不和自己親,其實不必如此。

因為母親是孩子天生的,優質的主要依戀對象,相比其他人,孩子會更親近自己的媽媽,會更加信服媽媽,並且內心也更認同她的生活方式,這是源自於孩子和母親某種先天的身心連接。

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以前,父親的重要性都很難和母親相比(當然父親同樣很重要)。

只要媽媽的身心都還在孩子身上,就不用擔心失去孩子的撫育孩子的主導權,因為孩子會優先認同媽媽(這裡再啰嗦一句,媽媽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很重要,媽媽們更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啊~)。

當一個母親身心完全退場的情況下,孩子才會選擇另一個主要依戀對象,從而求得內心的安全感(一個孩子在孩童時期的主要依戀對象是成年後心理安全感的最重要來源)。

沒有老人會帶『壞』孩子,只有你自己主動放棄孩子

圖片來源丨《想飛的鋼琴少年》

№.4

完全隔代撫養才是最需要重視的

也許出於一些客觀原因,很多父母不得不將自己的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然後自己每隔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探望孩子一次,有些甚至要幾個月或者一年才能看望一次,這種完全隔代撫養(父母退場,把孩子完全寄養在祖輩家中)才是對孩子最巨大的傷害。

尤其是年齡越小,傷害越大,因為這種情況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強烈的,令他們無比疑慮的卻得不到解答的被拋棄感,嚴重的還會造成一輩子縈繞不去的分離焦慮。

所以,除非是萬不得已,一定不要把3歲以下的孩子送出去寄養。

如果真的是迫不得已要做出完全隔代撫養的選擇,也一定要向孩子做出充分的,真誠的解釋和說明,3歲以下的孩子幾乎都無法感知『客體恆常性』,只要事物不在他們身邊,他們便覺得就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三歲以後才會逐漸確信—爸爸媽媽就算不見了,不在我身邊了,也不會不存在,也不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所以,對於還沒有『客體恆常感』的孩子,父母越是要頻繁的在孩子面前標註自己的存在,絕不能憑空消失,經常發現一些父母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偷偷消失離開,避免孩子哭鬧,其實是很不可取的做法。

在孩子心中:


所有沒有言明的分離,都容易被體驗為拋棄。

不告而辭的離別,都會被體驗為訣別,永不再見。

所以哪怕是再小的孩子,也要把他們當做平等的對象交流,提前地、充分地和他們說明你離開的原因,哪怕聽不懂你的語言,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情緒和意圖,並通過視頻,電話,信件等方式和孩子保持溝通,規律性地強化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存在感。

沒有老人會帶『壞』孩子,只有你自己主動放棄孩子

圖片來源丨《想飛的鋼琴少年》

祖輩帶孩子的種種不足,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得到改善和解決,大不了就自己帶,但父母這個角色的缺失才是造就育兒問題的最大元兇。

或許從來沒有什麼真正的隔代育兒衝突,只有自動放棄孩子,憑空消失的父母。

如今,我們的社會裡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真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為造就一個讓孩子充滿安全感的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讓全中國孩子都恨透了!
讓孩子愛上閱讀,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