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找那把虛構的刀

尋找那把虛構的刀

你是否在看不見的深夜裡,磨一把虛構的刀,去雕琢一個精美的自己。

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發的截圖,標題是《失手》內容是,你有沒有試過在晚上,磨一把虛構的刀,去殺一個看不見自己。

看到這個截圖的時候,我立馬點贊,說的太有道理了,這都是那些神人說出來的話呀,直指人心的深處。這不就是我內心的寫照嗎,我一直在找這把刀,想去幹掉過去失敗的自己。

在大腦的高潮過後,人就慢慢冷靜下來了。自問自己,自己怎麼就要去磨一把刀呢,難道除了刀就不能是其他東西嗎?不能是手槍,是弓箭,是板磚……

為什麼要一定去殺一個看不見的自己呢?為什麼不能是用刀去切菜,然後吃好點,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呢?為什麼不能去殺別人呢?自己有這麼可惡,需要用自殺才能解決問題嗎?可是死去了的自己問題就解決了嗎?……

這樣一路問下去,就問到了,說這句話的人,是站在什麼樣的觀點角度來看待問題的呀?他具有什麼樣的邏輯能力?對個人來說,這樣的邏輯是不是正確的?具體到最後就是,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點贊是在鼓勵作者的某個行為嗎?

去深夜裡,磨一把看不見的刀,然後去殺自己。當我點贊的時候,是因為我看到了這句話里的自己,是看到了自己不夠完美的地方。我確實想回到過去去改變自己的起點,讓自己現在的成就能夠更高一些。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直接點贊了,想這句話認同了。

我想作者是在這句話里也看到了過去的自己,看到了過去的自己不夠滿意的部分,造成了現在的自己遇到事情,給自己帶來煩惱。想著活到過去,就可以用刀將過去的自己給斬掉,然後重新創造出一個新的自己,一個滿意的自己了。

如果說,真的有這樣的機會,回到過去的時間,有那麼一把刀,真的能夠斬掉自己重新來過。然後回到現在,人依然會發現,自己又要用這把刀回到過去,再來一次斬首行動。

這是因為一旦有這把刀的存在,那麼人就會越用時習慣,越用越順手。而人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總是有各種瑕疵存在,不斷地斬掉過去的自己,想著現在的完美,最後的結果是不斷多少次的斬掉自己,終究是無法完美。

人在內心深處看到自己的不夠完美,不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卻永遠在追求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就容易永遠落入到自責的過程中間。看到的瑕疵越多,個人想改變的心態就越強烈。可是所有的改變,都是在斬掉過去習慣的自己,只是看不見而已,卻認為沒有發生。

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斬掉過去的自己,只是這個斬掉自己的過程是一個很緩慢發生的,一般人不細心發現根本就感覺不出來。

當一個人學會一樣新的技能的時候,在生活中慢慢使用哪個技能的時候。這個時候使用新的技能佔用了自己的時間,就無法去做以前做的事情了,在習慣強化的過程中間,將過去習慣給改變了,這就是斬掉了過去的局部自己。這樣的斬掉自己才是一個人可行的方式。

單獨的回到過去,破而後立, 重新來過,這樣的成本太大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破而不立,東山再起並不是生活的常態,大部分都是倒了就倒了。

人的手中應該握有一把刀,這把刀是用來剔除自己身上的雜質的,將自己雕琢的精美絕倫。畢竟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獨一無二的人,來到世界上,必然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只是我們學了太多外在的所謂混亂的知識,掩蓋了個人的雙眼,看不到真實的自己,看不到自己獨有的價值所在,沒有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以前在某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小孩在看到一位雕塑大師在雕作品。小孩說,大師真厲害可以將一個頑石雕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大師回答說,這個石頭本來就是一件藝術品,我只是將其中的雜質去掉而已。

小孩和大師的對話,正好展現了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小孩剛開始認識社會,看到的是美好的就是美好,是糟糕的就是糟糕,看山是山。自己沒有能力去創造美好,所以在他的心中石頭就是石頭,不知道還有其他變化。

大師的心中有美,他知道石頭的價值在自己怎麼看待它。大師因為有創造力,知道在所有的表象背後,都有可能有另一種境界。所以當看到一個石頭的時候,他就將自己內心中的美,用自己手上的刀來展現這種美。

人在不同的階段,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然後人生閱歷的不同,在一些事情上所做的選擇也不同。

同樣是刀,有的人看到的是如何斬掉過去失敗的自己,有的人是用刀來對自己精雕細琢。一個是看到了糟糕的自己,一個是看到了其實自己本來就很美,最後所採取的行動也不同。

糟糕的自己,永遠在追求所謂的好,追求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樣永遠看到的是外界的美。而本來就很美的人,看到的是自己身上本來就具有的價值,只要將自己身上那些所謂的雜質剔除,最後剩下的自己,就是一個精美的自己。

外在世界太過巨大豐富 ,不管怎麼追,都有追不完的美。當追求外在的時候,各種不同的審美標準讓人應接不暇,追到最後可能就失去了自己內心的美。

反而是堅持追求自己內心中的美,這樣的美才是屬於自己的,才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所在。這樣美的你,才是世界需要的,世界才沒有失去獨一無二的你。當你在追求外在美的時候,已經是一個複製品了,世界已經沒有辦法保持你的獨特價值了,才需要複製。

所有的藝術創作的大師,都沒有聽說誰要努力的去追求外在的什麼,而是追求內心的聲音,追求你內心的呼喚。

藝術本來就是無法複製的,當藝術大師去追求外在的時候,就是在模仿別人,那就不是創造,就沒有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而每個人大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氣質,這個時候追求外在就偏離了內在的真實自我,個人就沒有看到自己內心表達的是什麼,而是別人教你表達的。這個時候不是創造,而是在模仿別人,也不是藝術。

既然所有的人都是一件未完成的藝術品,那麼每個人都需要有那麼一把刀。這把刀要足夠鋒利,要足夠靈活,既能夠斬掉自己身上的雜質,也不至於傷到自己。在時間的作用下,對自己精雕細琢,將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至於這把刀要如何找到,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至於這把刀要被打造成什麼樣子,那就只能是根據個人的需要了。畢竟自己雕琢的成果,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這把刀是怎麼樣的,對於刀的選擇,越是挑剔,越是有可能雕琢出一個成功的藝術品。

你如何打造這把刀,決定了未來的你將成為一個什麼級別的藝術品。

我不知道藝術家是如何找到那把屬於他們自己的刀的,我只能講我自己對於刀的理解,我是如何找這把刀的。

對於我的這把刀,我找到的是寫作。一是因為在寫作中我鍛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二是在寫作中,我看到的是自己,看到是自己內心的迷惑部分,然後在一點點的用寫作這把刀,將自己身上的雜質一點點的斬掉。

在這個寫作的過程中間,我用這把刀,看到了我未曾看到的自己。原來我也和別人一樣焦慮自己的未來,為無能的自己煩惱,總是抱怨自己,對自己進行攻擊。到我開始寫作後,當我寫作寫了一年的時間的此刻,我發現我更加認識自己了。

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原來我所討厭的自己,裡面其實有巨大的價值。只是我一直在追求外在的美好,想著別人的都是好的, 自己現在的煩惱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其實不是我不夠好,而是我自己想著都是別人的好,忘記了其實我自己也是很好的。放棄了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最後的結果是自己永遠的煩惱,永遠在焦慮生活。

當我沒有寫作,沒有找到寫作這把刀的時候,我只看到別人生活的美好,對別人的生活羨慕無比。想著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過上別人那種幸福的人生呀。

在寫作的過程中,用刀對自己精心雕琢後,才發現那些我所謂羨慕的好,我在一開始為人的時候就擁有了。別人之所以過的比我好,只是因為他們更多的保持住了自己本來的面貌,將自己獨特的正麵價值活出來了。

我因為在開始的時候,是個小孩,只看到了石頭。再因為錯誤的教育,讓我去追求別處的美,進而忘記了自己的美。一味的想著去追求雕刻大師的那種美,卻忽視了只有看到自己內心的美,才能得到創造的美。

所謂的改變,其實就是剔除自身的雜質,而不是去追求別人的那種改變的美。每個人過往的經歷裡面都掩藏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忽視自己獨特的價值,去追求成為別人的複製品,這個時候,世界就失去了你。

複製的別人,永遠都不是你自己。找到自己的那把刀,就相當於是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裡面的三顆痣。如果孫悟空不去找那三顆痣,怎麼會是孫悟空呢。

所有的成功學,都在教人改變;所有的心理學,都在教人認識你自己。

畢竟你作為人才是最有價值的,成功只是你人生的一個結果。結果可以有無數個,高考成功也是一個結果,事業成功也只是一個結果。可是你自己就只有一個。

誰都想擁有這麼一把虛構的刀,能夠對自己精心雕琢,只是不知道最後能夠找到的有幾人。

如果找到了,就不要放棄,他代表了你未來的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體驗 的精彩文章:

利益面前,那裡有什麼好人和壞人之分

TAG:設計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