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孔子告訴你 這才算是真正的好學

孔子告訴你 這才算是真正的好學

有人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知識的學習,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好學的人。然而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對好學的理解與今天完全不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在此說出了好學者應具備的的三個素質。

第一,好學者不在意物質是否豐盈、居住條件是否安適。

北宋的范仲淹少年時,在醴泉寺寄宿讀書,每天只煮一碗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腌菜,用醋汁調拌一下,吃完繼續學習,這就是劃粥割齏的故事。

歷史上在極端困難的物質條件下堅持刻苦求學的人很多,如鑿壁偷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蘆葦在沙地上寫寫畫畫的歐陽修、當衣求學的宋濂等等,他們都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但孔子並不是否定舒適的生活條件。《論語·鄉黨》篇對孔子的日常生活有詳細的記載。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穿著也十分講究,家裡有好多衣服,什麼場合穿什麼,服飾如何搭配,都不厭其煩,而且出門還有車馬。

孔子並不拒絕食飽居安,但君子絕不能讓物質的享樂和慾望磨掉進取心,寧願降低生活標準,也要追求人生的志向。孔子放棄魯國的安逸生活,周遊列國尋找實現理想的機會就是例子。

第二,好學者做事機敏,言辭謹慎。

人皆有虛榮心,做了一點事,明白了一點道理,有了一點功勞,惟恐別人不知道。夸夸其談者有之,自鳴得意者有之,邀功請賞者有之,這是做人做事的大忌。因此,孔子告誡,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

孔子本身就是這麼做的。有弟子誇獎孔子:「老師您是聖人吧?」孔子回答:「我怎麼敢當,如果說做事不厭煩,教誨學生不感到疲憊,還可以勉強稱得上。」

談到言辭的修養,孔子說,沒到你說話你就說,是急躁;到你說話你不說,是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而說話,是睜眼瞎。

第三,好學者積極求教有德行芳表的人,以此匡正自己的言行。

楊時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曾經在就任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趕去向程頤拜師求教。

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對某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於是一起上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頤家時,程頤正在休息,二人不敢驚動,恭恭敬敬侍立門外。等到程頤一覺醒來,風雪中的楊時,己是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的真諦,被推崇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程門立雪」的故事也傳為千古美談。向德高望重、人生閱歷豐富的人學習,對於提升自己的修養與學識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除了以上三點,孔子對好學者還有什麼要求嗎?孔子晚年回到魯國,魯哀公時常向他請教。有一次魯哀公問:「您的弟子當中哪個可以稱為好學呢?」孔子回答:「只有顏淵了,因為他做到了不遷怒,不貳過。」

在此,孔子提出了好學者應該具備的另外兩個素質。其一,不遷怒,就是不把煩惱和憤怒發泄到別人身上。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把別人當出氣筒。有一個笑話,一個人在單位挨了領導的批評,一肚子火,回到家,妻子又說些煩心的事,不由大怒,把妻子一頓罵。

妻子也火了,反唇相譏。這時候女兒從外面回來,說你們吵什麼呀。妻子呵斥,少廢話,做作業去。受了委屈的女兒回到書房,看到貓躲在桌子下睡覺,一腳踢過去,「滾開,你這隻懶貓。」古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今有老爸受氣,殃及家貓!

不遷怒,是修養的極高境界。好學最重要的不是學到了什麼絕學,而是能否提升自己的氣質,養成良好的性情。

其二,不貳過,就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但為什麼總有人犯同樣的錯誤呢?一是不善於分析總結。在同樣的地方跌倒兩次,可以說是極端的馬虎,不善於反思了。

二是僥倖之心作祟,以為自己不會這麼倒霉吧,同樣的地方會跌倒兩次?三是毫無責任之心,只要後果不由我承擔,我只管省事就好,管他那麼多呢!不貳過,體現的是嚴謹的作風、凡事認真的態度、關愛他人的精神。

從孔子所述好學者所應具備的五種素質來看,好學最重要的並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德性的培養和錘鍊。這對於今天的我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怎樣擁有好人緣?這事還得靠自己
曾國藩:學會「斷舍離」 坦然過一生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