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一種「不可或缺」的計量工具,如今少數已經成為古董文物

歷史上一種「不可或缺」的計量工具,如今少數已經成為古董文物

歷史上一種「不可或缺」的計量工具,如今少數已經成為古董文物

米斗是稱量糧食的量器,一斗等於10升,在我國,是古代官倉、糧棧、米行及地主家裡必備的用具,也是民間的計量工具。為使堅固耐用,米斗多用上好的木料製成,具有珍貴性及升值的潛力。加上米斗有著吉祥的寓意,是豐饒富足的象徵,帶有濃郁的民間文化韻味,如今也成為了一種頗具意趣的藏品,吸引了不少藝術品收藏家。

糧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廣、收支頻繁等特點,如交租、納稅、買賣、易物、支付報酬,都是以糧食價值作為計算單位進行換算。米斗是隨著糧食生產而發展出來的用具,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直到秦代統一了度量衡,漢代又進一步制度化,十升為斗、十斗為石的標準才被固定下來。

米斗多為方體,有正方及口大底小兩種造型,斗的中間設有一根橫杠,與口齊平。這種設計既便於提攜,又可在稱量時,用尺子將堆高的糧食刮平,保持重量的準確。製作米斗的木料品種很多,有楠木、樟木、榆木、櫸木之類的雜木,亦有金絲楠、雞翅木、錢梨之類的硬木,板壁緻密而又富有彈性,既不怕水又可防蟲蛀。考究的,在米斗的邊角處還會包鑲銅皮進行加固,由此在使用的過程中,與米粒穀粒長期摩擦也不會導致耗損。而且於製作工藝上也極為精細合理,乃以精密的榫卯互嵌結合,整個米斗不用一根釘子,但交接處無不是嚴絲合縫,渾融一體,且能適應冷熱乾濕及重量的變化,不漲不裂,堅實耐用。斗的四壁不事修飾,但常有標示主人或所屬店鋪名號的雕刻字體。整體視覺上簡約質樸,有一種敦實渾厚的氣勢。

米斗除了用來計量穀物,米斗還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古語所說的「金印如斗」,就是吉祥的象徵。至今在一些地方的結婚儀式上,米斗仍是不可缺少的一件祥符,內里放置幾樣生活用品,祝福新人的生活美滿殷富。所以也有不少講究彩頭的人,把米斗作為一種納福致祥、祝福美好生活的陳設品,表達對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如今藏品拍賣市場上的米斗,多為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製品。防止有奸商使用不同大小容積的米斗圖利,相當於今天的公平秤。官府每隔一段時間會檢驗一次,屆時會將查驗的年號、官名等信息刻在斗壁,以示已獲得官府的認可,可作為標準量器。這種米斗,因具有豐厚的歷史韻味,也更獲得藝術品收藏家的青睞。

米斗是歷史上一種「不可或缺」的計量工具,如今存量不多,少數已經因為年代久遠而成為了古董文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九媚 的精彩文章:

皇帝一心軟,皇后就發威,大臣遭了殃!

TAG:歷史九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