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弓弩,冷兵器時代的「導彈」

弓弩,冷兵器時代的「導彈」

中國古代有「十八般武藝」的說法,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中對「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作了記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種都是兵器的名稱,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術」。在這「十八般武藝」中,排名前兩位的就是弓和弩了,可見弓和弩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毫不誇張的說,在古代弓和弩是堪稱冷兵器中「導彈」的存在。


弩的前世今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弩

在我國傳說中,黃帝命屬下「做弓矢」,而實際上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石箭頭確定為距今28130士1330年前,發現於山西朔縣峙峪村,時間早於黃帝所處的農業文明時期。而這一枚石箭頭堪稱是時間上發現的最早的箭頭,從這一考古發現可以斷定中國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掌握了弓箭的使用方法。

據《吳越春秋》載「弩源於弓,弓生於彈」,可見作為弓的近親或者說後代,弩的出現則來得更晚一些。三國時誰周說「黃帝作弩」,不過這顯然不現實,以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黃帝能造出一把優良的弓箭就不錯了,弩是絕對不可能製作出來的。最新的記錄表明,中國最早的弩殘件出土于山東青州,那件石弩被判定為3000多年前的作品。

相比較於弓而言,弩有著兩個弓難以媲美的優點。首先不同於弓箭對於使用者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弩對使用者的技術要求不大,使用者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夠很快地成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其次是弩的射程比起弓來說更遠,殺傷力更強。


弓弩,戰場上的導彈

日本學者曾將古代騎兵與弓弩的對抗與共生比喻成現在的坦克和反坦克導彈的關係。在古代的野戰中,戰鬥雙方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在開戰前都要先用弓弩射出大片的箭來消耗進行「遠程覆蓋」,以此來消耗對方的力量。那麼作為古代導彈的弩,它的射程有多遠呢?

據《戰國策·韓策一》載:「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外」。可見早在戰國時期,弩的射程就能達到六百步以外。到了西漢時期,弩又有了革命性的突破。東漢班固撰《漢書·李陵傳》:「發連弩射單于」。連弩的出現使得弩的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了諸葛連弩更是堪稱「多彈頭導彈」的存在,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一弩十矢俱發」。北宋時期,床弩的出現,預示著古代「核彈頭」的出現。在公元 1004 年的澶州之戰中,遼軍將領蕭撻凜就是被澶州城上的宋軍發射的床弩射殺的,有種說法是蕭撻凜被射穿後還被釘在地上,從床弩的威力推斷,這個情況完全有可能發生。

但是即便是強大到在「十八班武藝」中排名前二名,弓弩最終還是抵不過熱兵器,隨著火藥在軍事上得到廣泛應用後,到了明清時期,大炮、洋槍逐漸取代了弓弩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千古奇冤商紂王,亡國之君的悲慘結局
經典微小說:老天知道!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