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鏞筆法與章法

王鏞筆法與章法

古人悟筆法,可以通過「船夫盪槳」「屋漏痕」 「錐畫沙」「聞江濤聲」「飛鳥出林」等自然現象,我小時候也看到過這些內容,覺得挺有道理,有時候也覺得挺玄的。但是大了以後,隨著閱歷的增加,發現書法的道理確實跟生活中的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它其實是一個基本的東西,比如「擔夫爭道」,是指挪讓的一種相互關係,包括點畫、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再比如,關注作品章法的話,我挺喜歡下圍棋,圍棋中的第一個子在左上角下去之後,再在右下角下第二個棋子時,具體放在哪個位置上,都是很有關係的。開始覺得離那麼遠沒關係,再走幾步就會發現,當初第二個子再挪動一小步都不一樣了。四個角和中心所有的子都是相互關聯呼應的。你把它隔離了,就會給對方造成空檔,你的布局就失敗了。

書法也是同樣道理。但現在書壇對此好像關注得並不多。在寫第二個字的時候,也許往上看一眼,再寫的時候,基本上就不看了,寫第二行的時候更不看了,他認為跟著感覺想怎樣寫就怎樣寫。這是一種沒有章法關聯的認識,寫到最後,離前面很遠就認為更沒關係了。這對自己以後的創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就是缺乏一種整體的概念。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有一種很密集的沒有行距的章法,顯得關係非常緊湊,作品看上去比較緊張,不是很疏朗的那種。就像一屋子裡聚集很多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舉止才行,在空曠的地方隨便動動都沒關係,在密集的場合,動作必須要小心。放在書法上就是說,該收斂的就要收斂,反之,如果每個人都在表現自己,秩序一定大亂。

我體會著書法的用筆,希望充分利用毛筆的特性,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傳統的繪畫和書法比較起來,古人之於書法作為藝術作品的意識上,要比畫弱得多。比方說抄經,現在也認為是一件書法作品,但作品起碼得講構圖嚴謹吧,多一點不好,少一點不好,反覆抄書,是可以完全不考慮作品構成、構圖的。所以,抄書的這類作品,目的是實用的,所以考慮作品構圖方面就顯得很薄弱。撇開文字或是文學內容不說,把抄經裁幾段似乎都可以,作為欣賞的古人遺迹,它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而作為現當代的書法,則更多地關注成為一件完整作品的要素,說具體了就是章法這個問題。今天看來,如果你仔細看,古人有些傑作在這方面也難免不那麼講究。

當然那些結字、用筆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的東西。

然而,章法方面是我們今天更為值得去探討,值得去關注的東西。

從「民間書法」中汲取營養。我注重從民間的磚文、瓦當等中吸收營養。學界曾經有一種看法,認為民間的磚文、瓦當屬於古代的一些工匠製作出來的,不是高級文人的作品,這屬於俗的一種東西,不夠雅,我認為這是錯誤的。

俗的東西並不一定是這些人搞出來的,反之,我認為許多俗的東西恰恰是﹂些大人物搞出來的。有文化不一定搞不出俗的藝術品,這是兩回事。如果他是公認的大藝術家,可以代表那個時代的雅的很高級的藝術,但是有的並不一定,文化高的人創作出的作品也挺俗的,因為他沒有那種藝術作品的創作意識,只是在那裡重複操作,熟了也就俗了。磚文、瓦當這些東西原來都是主流之外的,往往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人或比較下層的人搞的。我們現在有很多人都誤解了,這些人不僅僅是一般的工匠,他是有傳承的,是專業的。古代的工匠,政府控制得非常嚴格,都不能和農民、商人或其他有文化的人溝通甚至通婚,為什麼,.要子繼父業,一直為統治階級服務,所以他們這種工匠,技藝上是有傳承的,不是像現在門口理髮店寫的那些招牌。最典型的例子,像秦漢的印章,我們現在文人篆刻都奉為瑰寶,學習的樣板,就是那些工匠們的作品。所以,那些作品是許多文人藝術家做不出來的。可能在一定的時期、朝代,那些東西不屬於主流,但我們今天應該把眼界打開一點。那些東西是文人藝術家不敢弄,也弄不出來的,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啟示。像瓦當在圓型裡面,一分為四,每一部分都成為了一個扇面構成,這在傳統書法裡面就沒辦法了。所以我覺得這些磚文、瓦當裡面,前人已經從中吸收了很多營養,包括趙之謙等很多篆刻家,其中可挖掘的東西是很多的。當時人對這些文字的變化、變形的能力,令我們現在都覺得非常驚喜。如果能夠合理地把它們融化在自己的創作中,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搜索公眾號「陝西省書法院」添加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主編大人是誰 的精彩文章:

書法三意,「筆意」「字意」「書意」
書法審美的藝術風格

TAG:主編大人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