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風流的犀角雕

千古風流的犀角雕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有一件用犀牛骨做成的匕,相當於現在的餐匙,上面所刻的文字表明這位貴族得到了君王賞賜的犀牛骨,感到十分榮耀,因而將其製成匕以紀念之。一塊犀牛骨都足以讓受賜人如此欣喜,那犀牛角該是多麼珍貴之物?

千古風流的犀角雕

原載於《收藏與投資》雜誌

現重新編輯,略有刪減

愛《笑傲江湖》又好酒之人,想必都記得祖千秋那頗具玩味的酒具經:「這一壇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那就醇美無比,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不我欺。」——雖然「增香」之說無據可循,但用犀角杯喝酒的確是一種奢侈而特別的享受。犀牛之角,從古至今都不是凡物。

千 古 靈 犀

與西方「獨角獸」等神話類似,在古老的東方傳說里,正中長著獨角或前後排列兩角且全身無毛的犀牛,常常被視為怪獸,帶著諸多神秘色彩。人們將它與中國傳統的辟邪神物麒麟和天祿聯繫起來,認為它是水牛和蛟龍的混血兒,賦予其神奇的功能。那相較羊角、牛角、鹿角分外美麗的犀牛角也因此成為與夜光璧、明月珠齊名的神物,擁有了「卻塵犀」、「辟水犀」、「辟暑犀」、「夜明犀」和 「辟寒犀」等神乎其神的稱號,其中最為神奇的便是大眾所熟悉的「心有靈犀一點通」:世人們相信犀牛角上的那一根貫通首尾的白線般的紋理,是可以直通到心靈深處的。

犀角雕花卉螭龍紋花口杯 北京匡時拍品

這樣神化還遠遠未能滿足人們對於犀角的尊崇。犀角的藥用價值也很快得到了廣泛的重視,甚至被賦予了化毒示警、延年益壽等奇效。南朝的陶弘景在其《本草經集注》寫到:「入藥性雄犀生者為佳」。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犀角的藥效還做了更為詳盡的闡述:「犀角,犀之精靈所聚,足陽明葯也。胃為水谷之海,飲食藥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諸毒,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風邪熱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療諸血及驚狂斑痘之證。」——如此多的神秘色彩和神奇功用,讓自西漢晚期就已從中原絕跡的犀牛,尤其是犀牛角,成為了名貴的身份象徵。

清 早期 犀角雕九龍杯 北京匡時拍品

唐、宋、元朝以至明代永樂、宣德以前的犀角雕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來自外邦的貢品,專供皇室使用,可謂「外邦或臣民進貢皆以犀角為珍,皇帝賞賜皆以犀角為寵」。如今,在日本奈良的正倉院(日本皇室儲藏珍寶的倉庫),我們仍能看到唐代宮廷送給日本皇家的素身犀角杯。這在當時,可算是無上的「聖恩」了。盛唐之時,以犀角做腰帶裝飾品的貴族時尚蔚然成風,官吏爭相佩帶有犀角裝飾的腰帶,其品種依官位高低而定,能佩帶一條高級犀帶儼然是一種權貴和地位的身份標誌。到了宋代,犀角佩戴有了明確的等級之分:「犀非品官、通犀非特旨,皆禁。」 在《明史·輿服志》甚至嚴格規定到:「其帶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銀花、四品素金」,即只有二品的官員方能配帶犀角刻花的官帶,可見犀角在當時的高貴地位。

◆◆

風 流 角 雕

雖然傳說與藥效都相當誇張,但人們對犀角之愛卻始終有增無減。為了更好地發揮犀角的特色,自商代起工匠們就常常把犀角做成酒杯,以此飲酒,既可醒酒,又可得融於酒中的藥性,可謂至珍之酒器。不過出於資源和藥效的考慮,明代之前的犀角多半都是簡單鑲嵌的素角,所謂的「犀角雕」要等明代鄭和下西洋之後。

清康熙 犀角萊菔尊 HK佳士得拍品

隨著鄭和幾下西洋,通過交換貿易得來的犀角數量逐漸增加,犀角走出皇宮,成了文人雅士的把盞會友的席上珍賞、文房陳設。這些墨客能詩能畫,修養極高,又頗具藝術品位,自然對他們的犀角雕有所要求。為了追逐時尚,他們常常會親自參與設計雕刻,使雕刻與繪畫、書法相結合,讓犀角雕作品更具層次感,更有表現力與感染力,帶上濃濃的書卷氣。而明代中期以後,具有文人氣質的竹雕藝術家也參與進了犀角雕的製作,他們一起將犀角製作上升為了一門雕刻的藝術。

明 犀角雕嬰戲圖大杯 北京保利拍品

明早期的犀角雕流行花鳥題材,多製作浮雕或鏤整株的葵花、玉蘭、牡丹、茶花等圖案,枝葉簡練茁壯,在盛開的大朵花的四周常襯托著小花蕾。而以山水人物為題材的作品,由於受到犀角倒置後上寬下窄的空間局限,畫面一般由下而上鋪陳展開,或山林疊嶂,或殿閣庭院,人物活躍於其間,多表現深遠、幽閑、高逸的意境。此外,也常見蟠螭紋的作品。在刀法上,講求的是圓滑光潤,不留雕刻痕迹。

明末 犀角雕「蘭亭序」杯 HK佳士得拍品

到了明代中葉,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上層社會追求享樂,使用犀角製品成業一種時尚,犀角作品隨之開始增多,藝術風格也逐漸向著纖巧細膩、刀工快利、布局繁縟的方向發展。花卉題材仍佔主導地位,但多彩用折枝小花和四季花作裝飾,整株大朵花圖案的作品減少,採用減地陽文的作品增多。山水人物題材的作品則仍保持著明初的某些特點。總體而言,圖案繁縟,刀鋒快利,顯露鋒芒是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徵。器形上追求變化,出現了槎形杯等。著名的犀角雕刻家鮑天成、尤通、尤侃即活躍在這一時期。而他們也代表著犀角雕藝術性最頂尖的時候。

清十七至十八世紀 犀角雕花鳥圖杯 HK佳士得拍品

清初的犀角雕刻繼承了明代的傳統風格,雕刻蟠螭紋和龍紋的犀角杯數量增多。進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種類頗豐,除杯外,有圓雕人物、洗、掛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觴等,雕刻工藝可謂精緻至極。

犀角雕 張騫泛槎 北京保利拍品

不過無論何種風格,其材質的珍貴和自身的紋路限制使得犀角雕藝術對其雕工要求十分苛刻,在題材寓意上,也始終契合著權貴和文人的喜好。比如花草花鳥草蟲題材,有寓意「聖潔吉祥」的蓮花、寓意「年年有餘」的小魚,還有寓意「年年和諧」的螃蟹等等。而山水杯,就像一幅立體的山水國畫,往往結合著名典故,如「蘭亭序」、「赤壁賦」、「西廂記」等,再配合所題的詩文,意境更是悠遠。人物類的角杯較多雕刻觀音、羅漢、八仙、東方朔等或吉祥或風雅的代表。這類題材對雕工的要求非常高,人物的五官和手腳的比例都要惟妙惟肖,可謂是工之極致。

清十九世紀 巨形犀角鏤雕花果仙人杯 HK佳士拍品

令人惋惜的是,隨著清代後期國力的衰微,犀角料進口減少且主要作藥材,犀角雕藝術也與其他工藝藝術一樣,走向了衰落。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了全世界涉及面最大的生物養護協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犀牛就在保護範圍之內,由此犀角雕藝術徹底變為了歷史。據估計,目前已知的全球犀角雕存量僅為四千左右,主要收藏在愛爾蘭國立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荷蘭鹿特丹博物、哈佛大學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苑、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陝西博物館等世界知名的大博物館。因而在這幾年的拍賣市場上,犀角雕拍賣已經成了各大拍賣的主流項目,而成績也是雜項中數一數二。

◆◆

結 束 語

所謂「文物」,文在先、物在後。真正的文玩珍藏最重要的價值便是它的文化內涵。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對犀角的熱情始終不減,在追求亞洲角,追逐包天成、周文樞、尤侃、沈如怡、盛輔公之外,始終牽絆我們的是對犀角的莫名情愫——靈犀背後,通達人心的詩意和寄寓!

——//////////——

原創完成3篇 即可開啟讚賞

接下來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旅行攻略咯~

記得贊我

這就 Dai 你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ai你去 的精彩文章:

一鋸一刨出明清

TAG:Dai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