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來沒有特意「押爆款」的北京文化,何以頻頻成就票房冠軍?

從來沒有特意「押爆款」的北京文化,何以頻頻成就票房冠軍?

獵雲網註:從五月開始,北京文化就在多個城市針對《葯神》進行試映,設計了豐富科學的問卷,採集了上千個樣本。結果發現,所有人在只看宣傳物料的情況下,對影片最強烈的預判就是徐崢+寧浩的幽默風格,主打幽默或許是最容易讓人走進電影院的方針。文章來源: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作者:花花。

《我不是葯神》上映6天,已累計創下16億票房,總票房會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不僅帶熱了今年暑期檔,也帶動相關公司股票大漲。"其中,作為影片的出品方之一和主要宣發方,北京文化的表現頗為搶眼,在10個交易日漲幅近56%,市值暴增超40億元,經歷了三次漲停。"

這樣的戲碼非常熟悉——去年暑期檔《戰狼2》上映時,影片的火爆表現讓北京文化的股價一度暴漲超過50%。

再次押中爆款,有人感嘆北京文化的好眼光 有人羨慕北京文化的好資源,對種種說法,這次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選片自有體系,「從來沒想找爆款」

老是被說「押中爆款」,張苗有點無奈,他解釋說:「畢竟做電影是風險很高的事情,我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只是有一套選片標準。」

標準分為三個層級: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一個電影具有「強刺激」的娛樂性是及格標準,但是光及格還贏不了,往上走就是尋求「共鳴」,影片要能夠反映時代,讓觀眾有休戚相關之感。光有代入感還不夠,還要能打動他們的內心,這就是最高要求「共情」。

巧合的是,張苗透露,他後來發現《我不是葯神》的導演文牧野在談到自己對影片的認知時跟他高度一致。「他說的是影片第一要有娛樂性,第二是社會性,第三是靈魂性,這三個層級不斷遞增,其實是一個意思。」

進一步追求社會性甚至靈魂性,話題難免會涉及影片的現實主義方向,這其實是北京文化長期關注的一類題材,從《心花路放》到《同桌的你》,再到《我不是潘金蓮》與《芳華》,北京文化依靠對題材的選擇和內容製作的把控,深入探討了作品的現實意義,頻頻引發觀眾內心的情感共鳴。《我不是葯神》的這次嘗試,在話題層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探討,也填補了我國現實題材大片的空缺。

北京文化為中國電影市場擴展新類型不僅僅限於現實題材,去年創造票房奇蹟的《戰狼2》為主旋律作品的商業化開拓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此前,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曾帶領團隊主導了國內第一部「小妞電影」類型《非常完美》,魔幻探險題材的《尋龍訣》,以及文藝口碑佳作《不成問題的問題》。


為《葯神》宣發調查了上千個樣本,張苗自嘲白頭

《我不是葯神》製片人王易冰曾在接受河豚君的採訪時說,影片宣傳前期主打喜劇策略在外人看來有點費解,最後確定下來是基於各方長期合作積累下的信任,相信各方是抱著同一目的為影片服務的。

張苗進一步解釋了,因為影片類型比較罕見,沒有太多前例可以參照,這個策略是在大量試映、調查和討論後才定下來的。從五月開始,北京文化就在多個城市針對《葯神》進行試映,設計了豐富科學的問卷,採集了上千個樣本。結果發現,所有人在只看宣傳物料的情況下,對影片最強烈的預判就是徐崢+寧浩的幽默風格,主打幽默或許是最容易讓人走進電影院的方針。

針對映後反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你抱著看喜劇的期待走入影院,看完了以後會不會認為失望或者受騙?

「我們當時在問卷現場、內部小組研討的時候,看到一個百分之百壓倒性的表達,所有人都說絕對不會,因為都被影片的現實性感動了,這其實是一個驚喜。」

整個營銷和發行策略是按照觀眾的認知曲線「量身定做」的。在梳理了《我不是葯神》的營銷活動後,我們發現,影片上映之前主打的是「笑點」,比如人物大笑的海報,以「葯你笑」為名的發布會,影片上映前後一周,開始提及「笑淚與共」,現階段針對口碑發酵帶來的影響,主題詞變成了「溫暖」、「時代」等。

現在,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的工作重心仍然在《我不是葯神》的宣發上,用張苗的話說:「影片才上映一個周末,還在少年期,路演還會繼續,大量的宣發方案在持續地推進中,保駕護航的工作還任重道遠,」他順道指了指頭髮,戲稱,「頭髮都做白了。」


做制宣發一體服務平台,「用虔誠姿態為影片保駕護航」

據了解,自2016年1月北京文化成立電影事業部以來,它的規劃就是制宣發一體的服務平台。

去年,電影事業部的製作、營銷、發行三個部門戰略升級為製作中心、營銷中心、發行中心,全流程地把控電影項目。

《戰狼2》是北京文化全產業鏈起步的第一個項目,到今天,團隊對全產業鏈的認知進一步加強,「這個基本規律就是,現在制宣發基本涵蓋了一個影片的完整生命周期,越來越多地相互滲透,現在北京文化的要求項目開機前營銷就要進駐。做制宣發一體,綁著一起走才能更好地為電影保駕護航。」

製片中心除了開發項目,還設有投資和海外業務部門,後者負責對接海外的製片資源。

營銷中心有項目部、策劃部、媒介部和商務部四大部門協同作戰落實營銷方案,從整體營銷策略的制定把控,到創意物料的生產、營銷事件的豐富、落地活動的執行以及全媒體渠道的打通,多方位、多角度、多種營銷手段來最大範圍內將影片影響到更多的觀眾;

發行中心依託總部與全國六個大區,百餘位駐地發行共同助力排片,並點對點豐富陣地活動及完善物料下放,依據影院覆蓋的不同觀眾群體,制定對應的發行策略,保證每個點位的影城都能最有效地覆蓋周邊觀眾。

「作為一個服務型平台,一個項目缺什麼,我們就必須得有人和有資源給它補上。」張苗說。

「以《我不是葯神》為例,因為有壞猴子影業七十二變計劃的製片體系以及寧浩、徐崢、文牧野「兩彈一新」的絕佳搭配,北京文化作為投資方完全不擔心影片品質。完成最初的投資決策後,北文的工作重點是做好宣發環節的扛旗者,聯合麥特、阿里淘票票、影聯傳媒、五洲等宣發行業的優秀團隊,各司其職又齊心作戰,讓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

「硬要說團隊狀態,就是需要的時候,北京文化一定會站出來,第一時間響應需求,和我們的創作者並肩作戰。不需要的時候絕不添亂地在一旁待命狀態。」

選擇「服務者」這個定義因為它足夠寬泛,涉及到在各個環節上對電影作品做到保駕護航。也說明,無論是否是北京文化主控的項目,團隊都會以服務者的姿態,不減一分地去達成使命。

宋歌曾說:「文化產業的核心是人才」,張苗進一步解釋了,北京文化之所以能有外界所謂「好人緣」,跟吳京、陳國富、烏爾善、寧浩、徐崢、丁晟、徐浩峰、張黎、郭帆等多位導演保持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跟公司致力於打造一家全產業鏈服務型平台公司的戰略分不開,更跟竭誠為創作者服務的心態緊密相關。

做一個平台企業並不容易,首要就是協調各方。「我們經常看到一部影片背後有很多公司的名字,真正有效地把所有的資源方拉在一起需要專業性,也需要最最虔誠的姿態,甚至忘我,以影片的成功為第一追求,給各合作方留出一個最大舒適度,發揮他們最好的狀態。」

在中國電影急速成長發展的當下,還要求足夠寬廣的視野和豐富的資源,在了解項目的基礎上,北京文化會去全世界為影片尋求合適的創作和技術支持,來應對國內電影越來越高的要求,為觀眾和市場產出水準更加穩定上乘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雲計算平台Oasis Labs推出同名加密項目——可保護用戶隱私的智能合約
區塊鏈代幣娛樂平台TaTaTu獲5.75億美元融資,成史上第三大ICO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