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憑什麼贏,全在這四個字?

《我不是葯神》憑什麼贏,全在這四個字?

第2044期文化產業評論

暑期檔爆款電影《我不是葯神》上映5日便收穫超16億票房,豆瓣評分高達9.0,微博大V推薦率100%,口碑與票房雙雙燃爆。本文作者認為,《我不是葯神》贏得簡單又純粹,贏在四個字——「觀照現實」。《我不是葯神》作為國產現實主義力作,展現了其對現實的觀察、寫照與思考,好內容加上好營銷,造就了國產電影的現實勝利。同時,《我不是葯神》的成功也讓觀眾更加期待國產電影在暑期檔的表現。

作者 | 安冬陽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編輯 | 1004月

2018年7月5日,《我不是葯神》提檔上片,隨著口碑爆燃,排片佔比從首日49.2%一路飆升至超60%,上映5天票房即破16億大關,根據貓眼預測,《我不是葯神》將達39億元。目前國產電影共有4部影片票房超30億,《我不是葯神》極有可能超越《速度與激情8》躋身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TOP5。

截止7月10日,《我不是葯神》豆瓣評分高達9.0,微博大V推薦率100%,上映5日獲得超16億票房,並已打入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TOP20。《我不是葯神》為何如此火爆,成為全民熱議話題?就筆者看來,《我不是葯神》贏得簡單又純粹,贏在四個字——「觀照現實」。

國產電影現實題材崛起,「觀照現實」即是對生命的真實關注

《我不是葯神》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為病友們代購藥品的真實故事。我們都知道各種日韓美妝代購,歐美奢侈品代購,卻極少知道還存在著藥品代購。一面是繁華的現代都市生活,一面是陽光背後總有鮮為人知的殘酷現實。真實的世界不能被表象的繁華所蒙蓋,《我不是葯神》展現了對現實的觀察、寫照與思考:病人和家屬,病人和醫院,病人和醫藥商,病人和社會制度與法律,無一不存在的矛盾與掙扎。

《我不是葯神》作為國產現實主義力作,前半部分喜劇,後半部分的催人淚下。病人遭遇病痛折磨,同時和家屬承擔著高昂醫藥費帶來的巨大壓力。而每一位觀眾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就像影片中所言,你能確保自己不生病,自己家人不生病嗎?如同《熔爐》在引發的熱議,韓國通過政府「熔爐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隨著《我不是葯神》的熱議,國家醫保局將展開一系列措施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降低患者經濟壓力。

《2018中國電影產業數據洞察》報告

根據《2018中國電影產業數據洞察》報告顯示,「2017年愛情、科幻/奇幻、懸疑/犯罪題材電影佔比增加,喜劇、動作與科幻題材電影佔據超過50%以上的票房」。縱觀近年的國產爆款與現象級電影,《戰狼2》《紅海行動》為動作片,《美人魚》《捉妖記1》《尋龍訣》為奇幻片,《前任3:再見前任》《超時空同居》為愛情喜劇片。《我不是葯神》現已憑藉16億+的票房成績打入中國電影票房總榜T0P20,是中國電影產業現實題材的突破與勝利。「觀照現實」是對生命的真實關注,「觀照現實」也是影視作品應深入的表達。《我不是葯神》儘管不是「葯神」,卻為大眾與社會開出一劑良方,也為中國電影題材與類型多元化展現出豐富可能。

寧浩與徐崢從瘋狂的喜劇到瘋狂的現實,是電影人不斷成長的責任感

寧浩與徐崢合作電影目錄

《我不是葯神》是寧浩與徐崢第五次攜手合作,「鬼才導演」寧浩的作品風格在國內電影獨樹一幟,《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是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之作,將公路喜劇玩到爐火純青;而徐崢導演的《泰囧》和《港囧》分別取得了12.6億和16.1億的優異票房成績,全面開花的山爭哥哥監製的《超時空同居》更是2018現象級愛情電影。

寧浩從舞美設計到《綠草地》的成功,通過劉德華「亞洲新星導」計劃迅速成長為過國內一線導演。徐崢從話劇演員到電視劇演員,從電影演員到電影導演,每一次轉變都讓我們見證了山爭哥哥的成長與才華。兩位導演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功成名就的他們幾乎可以任意選擇他們想拍的電影。還好,他們都沒有失足去拍無腦商業片。寧浩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帶出新銳導演文牧野;徐崢加盟任鵬遠首部院線電影《幕後玩家》,並在蘇倫首部院線電影《超時空同居》里客串拉麵師傅。兩人憑藉各自卓越的眼光選擇項目,為年輕導演保駕護航擔任監製,在自己不斷成長的同時,也為行業挖掘和培植新人。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徐崢談道「年輕導演那麼支持我,我就想讓自己的資源和影響力,讓年輕導演拍的電影更具有話語權。」其實業內不乏自持資深、喜歡打壓折磨新人的傲驕前輩,中國電影產業不缺少人才,缺少德才兼備的賢能,缺少「觀照現實」的大家。才華橫溢且不忘匡扶新人,觀照現實且改變現實,在此,我們真的要為寧浩與徐崢兩位導演打CALL。

點映拉開爆款序幕,好內容+好營銷才是最現實的勝利

《我不是葯神》微博大V推薦度100%,超14萬觀眾給出9.5高分

豆瓣超37萬人給出9.0高分,好於98%的喜劇/劇情片

《我不是葯神》究竟有有多火?點映票房即破億,豆瓣9.0,貓眼9.7,淘票票9.5,微博大V推薦度100%,韓寒等眾星發文打Call,人民日報贊「很久沒有這麼經典的中國電影了」。《我不是葯神》從故事原型,到徐崢、王傳君、周一圍等主演,到北京文化、壞猴子影業、真樂道、歡喜傳媒等各個出品公司輪番被媒體和網友熱議。而《我不是葯神》點燃整個暑期檔,是電影質量還是電影營銷的勝利?

《我不是葯神》因點映不斷增加的想看人數

數據來源:貓眼

2018年6月20日,《我不是葯神》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千人超前點映觀影,收穫一致好評;6月25日開始,《我不是葯神》小規模點映,口碑開始在業內發酵,許多媒體人、電影業內人士觀影后都在社交媒體上讚譽本片為年度最佳;6月30日至7月4日全國連續點映5天,上座率近25%,口碑與票房雙雙燃爆,點映期間即取得過億票房。片方通過點映獲得了最為直觀的市場反饋,即刻調整宣發策略,順勢將影片提檔上映,而口碑已經成為《我不是葯神》最好的宣發武器。

北京聚合影聯作為《我不是葯神》作為發行方之一,雖然成立剛五年,但絕對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發行界的老司機,已發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戰狼2》、《無問西東》等大熱影片,從選片到發行都有一套非常專業與完整的體系。在2018的北京電影節活動論壇中,聚合影聯講武生講總向大家分享了影聯傳媒的三個選片標準:細節、故事和情懷。當一部影片這三個標準都完成的很好時,已經向市場成功邁向了致勝的一步。《我不是葯神》口罩、橘子等細節不僅推動故事發展也是許多觀眾的淚點所在;雖然是真實案例改編,但文牧野導演加入了黃毛、牧師、舞女等各類人士,讓影片故事層次豐富更具看點;回歸到情懷,《我不是葯神》展現出的社會問題關係著每位觀眾也牽動著每位觀眾的心。

「口碑」已成為中國觀眾觀影選擇的決定性因素,再專業的宣發團隊都拯救不了一部爛片。所以做好影片的第一步,還是要回歸內容。中國電影市場日趨理性與規範化,爛片逐步失去觀眾與市場,偷票房、虛假退票等行為將受到嚴格監管,虛假與浮誇炒作也阻止不了口碑的崩壞。當優質的內容遇到專業的宣發團隊,想不火都很難,好內容加好營銷才是國產電影的現實勝利。

《我不是葯神》觀影主力,來自80、90後觀眾的成熟與對現實的關注

90、80後是《我不是葯神》絕對觀影主力

數據來源:貓眼

《我不是葯神》的成功背後,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根據貓眼對《我不是葯神》的用戶畫像數據顯示,《我不是葯神》觀眾20至29歲的觀眾佔比超過62%,30至34歲的觀眾佔比16.4%,80後、90後的成為《我不是葯神》的絕對觀影主力。而這批觀眾也曾熱捧《小時代》系列,也曾被虛假宣傳忽悠進影院,也曾被嘲笑屬於爛觀眾的一代。

十分慶幸現實題材電影在國內逐步崛起,2017年上映的《嘉年華》關注未成年性侵,《二十二》紀錄日軍侵華慰安婦的生活,《相親相愛》關注三代人的家庭情感……現實主義的電影不再只屬於頒獎季,年輕觀眾開始願意走進影院支持現實題材電影。80、90後已經成熟和成長起來,對現實的關注,對國計民生的關注也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更加理性,更加清楚什麼是優質電影,他們對人生與社會也有自己的思考與立場,面對現實種種問題,他們有著自己強烈的表達訴求,也極需反探索現實、觀照現實的作品替他們發聲。與此同時,當下的中國電影環境,也是培育00後觀眾的最佳時期,讓他們遠離爛片,讓他們在多元化的優質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中成長起來,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形成國內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我不是葯神》以領跑2018暑期檔口碑與票房,接下來還有黃渤的《一出好戲》、姜文和彭于晏的《邪不壓正》、開心麻花和沈騰的《西虹市首富》等。2018年的暑期檔,將會成為觀眾心中非常有分量的一個暑期檔,敬請期待越來越多的國產佳片。

// 主題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產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優酷世界盃解說團隊構成背後的秘密

TAG:文化產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