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謹防虛擬貨幣投資,賭對了未來價值,價格卻無限趨近於零

謹防虛擬貨幣投資,賭對了未來價值,價格卻無限趨近於零

萊 道 區 塊 鏈

科學是萊道評判的唯一標準

虛擬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伴生物,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就是比特幣。同時,也有人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在比特幣之前,並沒有任何區塊鏈的技術的應用,因此有人認為,比特幣這個應用比區塊鏈技術更加偉大,因為它要改善的是人類社會裡面貨幣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某項技術。這種觀點上的差異,在我看來只是一種視角的差別,類似於一個老人以前從來沒有上網,後來用了微信跟家人保持聯繫、獲取信息,那麼在他眼裡微信這個應用比承載這個應用的互聯網還偉大。這樣的爭議是客觀存在的,認可比特幣的人裡面確實有一部分人,認為其他區塊鏈的應用都是很扯的。

在比特幣之前,我們所認知的虛擬貨幣,其實就是遊戲裡面的金幣,這些遊戲裡面金幣也有很多跟法幣兌換交易的通道,早年的Q幣也可以兌換交易,後來被封了,還有各種網站的會員代幣積分也可能有交易需求,你懂的。這些虛擬貨幣交易有很多專門的網站中介,額度也是百億級別,所以這個虛擬貨幣的存在、使用、交易,自從有互聯網以來就是層出不窮的。但之前所有的虛擬貨幣都是「應用幣」,也就說只在有限的網站、遊戲裡面使用,使用的價值就是對應的網站會員服務、信息服務、遊戲服務、賭博服務………這些虛擬貨幣隨應用而生,隨應用而亡。

比特幣的出現打破了虛擬貨幣的邊界,即非中心化、公共存儲、點對點交易,在功能上跟法幣無異,且更加便利,不僅通過互聯網甚至還有線下的交易,它顯然取代了一部分法幣的應用場景。它的應用場景能否不斷擴大,被更大的範圍地認可接受使用,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多爭議的,單純談比特幣,關於其前景預期這塊,有很多非技術因素及社會因素,包括比特幣的開發者,也把它當作一個「實驗」項目,涉及的層面很深很複雜。

拋開比特幣之後,我們看一些基於區塊鏈「應用幣」,就比較容易分析得多,這些應用幣跟以前遊戲裡面的虛擬貨幣是可以類比的,也就是使用價值伴隨著應用而生,伴隨著應用而亡,定位非常清晰,比較容易看明白。任何一種虛擬貨幣(應用幣)都可以圍繞其使用、供應、需求來進行分析,有一段時間魔獸世界的金幣是硬通貨,因為其需求量是非常剛性的。具體應用具體分析,加上量化分析的方法,估算這些應用幣的前景和市值。

這裡要強調一下,量化分析、完整的邏輯鏈條是很有必要的。舉一個例子,互聯網最早、最成功、最落地、用戶量最大、需求最剛性的第一個應用是email(電子郵件),但是從來沒有一家公司是基於電子郵件的商業模式成功的。

假設有一種電子郵件幣,這項應用接近免費,我一輩子只需要花0.1個電子郵件幣,發行量幾千億,那麼這個電子郵件幣就不應該會很值錢。明白這個意思?應用很成功,認可度很高,跟其對應的應用幣是否值錢沒有必然關係。這是我們今天看很多人談虛擬貨幣,缺乏基本的邏輯鏈條、量化分析方法,他說這個會達到100美元、他說這個會達到1000美元、他說這個會達到1萬美元……還有說這個一文不值的,基本上你接著問他基本的邏輯是什麼,怎麼得出來的結論?他一般會故弄玄虛地說信不信由你。因此很多人看明白了有一些虛擬貨幣帶有傳銷的一些性質,也有一些人揣著明白裝糊塗。

這裡面有一些應用可能會成功,而且也可能會創造很良性發展的生態,然後帶動全方位的共贏。這就是我要闡述的一個點,任何虛擬貨幣(應用幣)的分析,必須有完整的邏輯鏈條、量化分析方法,否則就是空對空,瞎玩遲早要交學費的。

現在虛擬貨幣市場排名第二名的Ripple幣,就是一種應用幣,具體的應用就是跨幣種的清算、轉賬,服務對象包括銀行、金融機構和個人。這種應用就是可以量化分析的,針對供應、使用、需求這三個因素進行量化,比如每一次匯款都要「銷毀、消耗」掉一點點Ripple幣,一年的使用量是多少?有沒有辦法估算出來一個範圍,供應的總量是多少?發行速度是多少?需求的市場容量?等等這些因素之間的關聯關係,是怎麼影響其價格的。假設(僅僅是假設)算出來這個貨幣的使用量、需求量,所能達到的使用價值上限遠小於其發行總量價格,那麼其價格最終就會回歸其價值,只是時間問題。魔獸世界的金幣你怎麼炒,一個金幣的價格不能高於其產出時間所對應的時薪,因為這樣的話,那麼很多人就會放棄現有工作轉行打金幣,擴大供應量。這就是量化分析。

虛擬貨幣從比特幣開始是開源社區的玩法,而接下來隨著ICO融資模式的興起,大量的虛擬貨幣都會用公司的玩法,一些大型的項目,都是公司主導,而公司的存在基礎是盈利(開源社區沒有這個問題,開源社區是社會化的合作,採取的是共產主義的生產模式,不用發工資就開始幹活),公司資金斷裂,對應項目就會殘廢,而追求公司盈利的出路,不一定要強化虛擬貨幣的價值,它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取利潤。騰訊公司要賺的是法幣的錢,而不是賺很多Q幣在自己手上,這個道理很淺顯。上文說的Ripple也是公司幣,這家公司因為持有大量的Ripple幣,所以它的盈利模式很清晰,發展Ripple網路的使用價值,通過售出Ripple幣賺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發生變化,他們會發現Ripple網路的使用價值很大,他們可以通過向銀行客戶出售網關服務、技術服務賺錢,直接簽訂基於法幣的合同協議,也可以實現公司的持續盈利,那麼他們的動機就會轉變,在發展網路使用價值這個方向不變,但是減少對Ripple幣的消耗需求(參見前文,一輩子只用0.1個電子郵件幣)。這樣的問題,對應任何一個公司幣都是存在的,特別是ICO階段就把絕大部分貨幣賣給散戶的那些公司。暴雪公司當年曾經在暗黑3美服開過一段時間的現金拍賣行,後來選擇關閉掉,就是形勢變化導致的,對於公司而言,只有盈利的動機是唯一不變的。

有技術的不一定有使用前景,有使用前景不代表有投資前景,那些真正落地的應用,我都覺得疑點重重,何況啥都不是的呢?從100個傳銷幣裡面選出五個比較靠譜的,其實也不難,但這完全是一個修羅場,九死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萊道區塊鏈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浪潮來襲,資本熱錢蜂擁而至,殊不知泡沫尚未消散

TAG:萊道區塊鏈 |